<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章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上)<strong></strong></h1>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京杭大运河在江苏境内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8个地级市,全长690公里,是中国大运河河道最长、文化遗存最多、保存状况最好和利用率最高的省份。是在韩庄运河、古邗沟、古江南河等古运河基础上修建而成,主要包括中运河、里运河和部分江南运河。</p><p class="ql-block"> 中运河是指自台儿庄向南穿过淮河至淮阴清江大闸的一段大运河,长186公里,清康熙二十七年竣工。中运河与微山湖、骆马湖和洪泽湖互相连通,原为发源于山东的泗水下游故河道,后为黄河所夺,又为南北漕运所经,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一.邳州土山</p><p class="ql-block"> 邳州土山古镇,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山得名,故名土山镇。土山古镇历来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经济发达。自“屯土山关公约三事”,这里成为忠信义勇的神往之地。明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和盐运的发展,人们扩河建镇,规模渐大。</p> <p class="ql-block">土山古镇入口。</p> <p class="ql-block">土山关帝庙始建于明代天顺年间,迄今大约有530多年的历史。当时为全国第二大关帝庙,素有“北有文圣孔府,南有武圣关帝”之称。</p><p class="ql-block"> 关帝庙供奉的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它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孔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同时民间还以关公为财神,主要是商人们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是人们企图用传统道德秩序来规范经济行为的一种强烈愿望。</p> <p class="ql-block">土山关帝庙“精忠贯日”坊。</p> <p class="ql-block"> 沈家大院从乾隆年间到现在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苏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官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浴德池是1913年土山富商沈宪邦在明清小街临街兴建的两层门面楼,1924年在前院增建浴池。抗战时期,曾作为共产党地下秘密联络点。</p> <p class="ql-block"> 魏家布店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临街三间两层古式楼阁作为店铺。</p> <p class="ql-block">建于1921年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 二.窑湾古镇</p><p class="ql-block"> 窑湾古镇位于江苏省新沂市的西南边缘,京杭大运河及骆马湖交汇处,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闻名全国的水乡古镇。古镇始建于唐朝初年,明、清漕运和海运鼎盛时期,为扼南北水路之要津,素有“黄金水道金三角”之美誉,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之一。</p> <p class="ql-block">窑湾古镇北城门。</p> <p class="ql-block"> 明朝末年,中运河漕运兴起,窑湾也因此兴盛。晋商来到窑湾经商,在窑湾开设钱庄以及典当行,并修建了山西会馆。</p> <p class="ql-block">苏镇扬会馆位于窑湾古镇中宁街南段,坐西面东,由苏州、镇江、扬州籍商人于清康熙年间合资兴建。</p> <p class="ql-block"> 吴家大院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窑湾古镇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宅院。吴家原籍福建,靠烟丝发家,家产众多,资产白银三十多万两,是很有名望的家族,号称“吴半街”。</p> <p class="ql-block"> 赵信隆酱园是制造酱料的地方,而且是提供给皇帝使用的佐料,它建于明熹宗年间,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大清窑湾邮局依当时运河漕运鼎盛之势而建,距今有13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依旧正常行使邮政服务的业务,它见证了新中国邮政的发展和进步。</p> <p class="ql-block">窑湾古镇宝丰萃典当铺。</p> <p class="ql-block">窑湾古镇界牌楼。</p> <p class="ql-block">窑湾古镇大码头。</p> <p class="ql-block"> 窑湾天主教堂,始建于1909年,其建筑为哥特式风格,顶尖上面有三个十字架,十字架意为爱与救赎,许多信众会来这里告解。</p> <p class="ql-block"> 三.行宫皂河</p><p class="ql-block"> 皂河古镇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北临骆马湖,南接黄河故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古镇于明末清初渐成集市,是一座具有近四百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水乡古镇"。</p> <p class="ql-block"> 敕建安澜龙王庙,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改建于康熙23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皇帝的复修和扩建,形成了现在占地36亩、四院三进封闭式合院的北方官式建筑群。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并建亭立碑,故又称为"乾隆行宫"。自清代以来,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初十为皂河龙王庙庙会之日,所有赶庙会的人一起参拜龙王,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被列为苏北地区36处香火盛会之首。</p> <p class="ql-block">敕建安澜龙王庙(乾隆行宫)御碑亭。碑亭正中耸立着一块5米高的御碑,碑帽的正面镌刻"圣旨"二字,碑身正面刻有圣旨全文,主要内容记叙了康熙、雍正皇帝建庙的原由和修建的经过。碑身的背面刻有乾隆二十二年第二次下江南时,第一次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皇考勤民瘼,龙祠建皂河,层甍临耸坝,峻宇镇回涡,毖祀精诚达,安澜永佑歌,彭城将往阅,宿顿此经过,捍御方多事,平成竟若何,所希神贶显,沙刷辑洪波。"碑身、碑帽的两面分别镌刻有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下榻此处所题写的御笔诗文。 </p> <p class="ql-block">这是主殿龙王殿。</p><p class="ql-block"> 龙王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重要角色,被视为水神仙,统领水族,掌管兴云降雨。他不仅是海洋和天空的主宰者,能够控制风雨雷电,还拥有守护人类和动物的责任。在民间信仰中,龙王爷是祥瑞的象征,人们通过舞龙等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它的形象和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流传千年,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信仰和习俗。</p> <p class="ql-block">皂河古镇御码头(乾隆皇帝登岸处)。</p> <p class="ql-block"> 陈家大院建于清嘉庆年间,六座庭院共66间房屋。在西北和东南角,各立一座二层炮楼,应是守护家园之用。因为开发商在建皂河龙运城时把它和财神庙圈了进去,所以只好花了60块大洋买门票进去拍照。</p> <p class="ql-block">财神庙建于清康熙年间,现仅剩一进院。</p> <p class="ql-block">四.酒乡洋河</p><p class="ql-block"> 洋河起于两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京杭大运河、白洋河、黄河故道穿镇而过,水域环境得天独厚,被誉为“一镇堪将天下醉,神州无处不销魂”的古镇,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与酒文化。</p> <p class="ql-block"> 洋河酒厂酿酒车间及地下酒窖位于宿迁市洋河镇洋河酒厂内,是洋河酒文化的重要标志,被业界誉为“白酒的地下宫殿”。</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古法酿酒车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代窖池。</p> 图为客户在洋河酒厂寄存的坛装老酒。 <p class="ql-block"> 洋河米市街清真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日军入侵时被毁,1969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五.泗阳众兴</p><p class="ql-block"> 众兴古镇位于京杭大运河北岸,泗阳县城所在地,大运河南边就是黄河故道。中国最有名的两条河曾经从这里流过。当年美景有古诗为证:</p><p class="ql-block"> 胜日寻芳泗水滨,</p><p class="ql-block"> 无边光景一时新。</p><p class="ql-block"> 等闲识得东风面,</p><p class="ql-block"> 万紫千红总是春。</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为福建闽商所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玄帝庙(大觉寺)始建于1680年,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是泗阳县现存古老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 梵音寺前身为"观音庵",始建于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六.重镇马头</p><p class="ql-block"> 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位于淮安市区西南郊10公里,始建于公元前221年,后因黄、淮、运河交汇,成了水上码头,改称"码头镇"。2019年与其它两个乡镇合并,并恢复原名"马头镇"。</p> <p class="ql-block"> 惠济祠,又称天妃庙、奶奶庙,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到了清代,惠济祠一方面是运河沿线地标性建筑之一,同时又是南北漕运的重要水神祭祀场所。从康熙皇帝开始,历次南巡,都会到惠济祠观察水势。乾隆皇帝更是对惠济祠关爱有加,多次为惠济祠题写楹联、匾额,并御制重修惠济祠碑。该碑纹饰精美,做工考究,碑额镌蟠龙云水纹,是苏北保存较好的一块乾隆御书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隆16年,乾隆皇帝南巡,建行宫于祠左,指示重修惠济祠,并亲手撰写《御制重修惠济祠碑文》,命镌刻立石于惠济祠内。碑高4.8米,宽1.4米,碑文共749字,称颂了康熙帝数次巡视黄淮水利、根治水患之业绩,同时记载了清口的重要地位和惠济祠的重要作用。 图为惠济祠遗址,依然矗立着乾隆皇帝题写的惠济祠碑。</p> <p class="ql-block">惠济祠西侧是2014年申遗时考古发掘出的石堤和天妃坝遗址。</p> <p class="ql-block"> 清代,马头镇的这段河道上建有惠济、通济、福兴三闸,如今已难觅踪迹。</p> <p class="ql-block"> 枚乘,古淮阴人,西汉时期辞赋家。其所作的《七发》在辞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图为枚乘故里。</p> <p class="ql-block">韩信,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图为马头镇韩信故里。</p> <p class="ql-block"> 漂母墓与漂母祠。漂母祠是为祭祀一位在河边漂洗衣物的老妇,即漂母。秦朝末年,韩信家贫无依,钓于淮阴城下河边。漂母见信饥甚,施以饭食。后韩信投项羽,依刘邦,建功立业,爵封楚王。乃返故里,召漂母并赐千金。后人感漂母之义,为之立祠。</p> <p class="ql-block"> 七.门户清江浦</p><p class="ql-block"> 清江浦在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繁荣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和商业城市,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天下粮仓等美誉。明清时,以清江浦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 有“中国运河之都”之称。</p> <p class="ql-block">清晏园是我国治水和漕运史上唯一保存完好的衙署园林,全国文保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有"江淮第一园"之称,是苏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p> <p class="ql-block">清晏园清晏舫。</p><p class="ql-block">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物。舫在水中,使人更接近于水,身临其中,使人有荡漾于水中之感,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河道总督署是清代全国最高的治水机构,是国家在京城以外专设的治河决策、指挥和管理机构,管辖着黄、淮、运河。从1678年始,清代常驻淮安的河道总督有72任,共58位,历时183年。</p> <p class="ql-block"> 河道总督正职多为正二品,或是从一品。江南河道总督下设文武两个系统,统领24个营、两万河兵。因此河道总督又称河帅,图为河帅府。</p> <p class="ql-block"> 清江文庙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始称清江书院,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改为文庙。现存大成殿为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慈云禅寺位于清江大闸南侧,原名“慈云庵”,是江淮地区著名的寺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世宗胤禛下诏重修“慈云庵”,改名为“慈云禅寺”。</p> <p class="ql-block">站在清江大闸上远眺慈云禅寺国师塔。</p> <p class="ql-block">清江大闸遗址,雁翅和闸槽都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清江大闸人力绞关复原模型。</p> <p class="ql-block">清江浦御码头遗址。</p> 清江浦楼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它原本是一座两层的方形建筑,采用青砖灰瓦的构造,外观古朴典雅。2003年异地重建的清江浦楼高23米,为明三暗五楼阁式仿古建筑,飞檐翘角,巍峨壮观。 <p class="ql-block"> 陈潘二公祠于明正统年间敕建,除祀明永乐年间首任漕运总兵官陈瑄,清乾隆年间加祀明总理河漕、水利名家潘季驯。</p> <p class="ql-block">淮安钞关位于淮安城西板闸镇,民间又俗称为淮安榷关,是中国“八大钞关”之一。淮安钞关设置于明清两朝,于民国时期被裁撤,是朝廷设在地方的税务机构。目前,政府正在此修建“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预计2023年10月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里运河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长170余公里,流经淮安市和扬州市,故也称“淮扬运河”,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长江。</p> <p class="ql-block"> 八.商都河下</p><p class="ql-block"> 河下古镇位于淮安古城西北侧,紧傍京杭大运河和萧湖,形成于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之时,已有2500多年历史。 历史上的河下古镇曾是漕盐要津,漕运盐粮必经之地,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仅明清两代就出了67名进士、110多名举人。</p> <p class="ql-block">图为河下古镇北入口。</p> <p class="ql-block">梁红玉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淮安人,江淮兵乱后随家人南迁到京口(今镇江)。在那里认识了抗金英雄韩世忠并与之结为夫妻,从此便开始了戎马生涯。因梁红玉排行老七,故称梁红玉祠堂为“七奶奶庙”。</p> <p class="ql-block">闻思寺,宋僧人兰盂创建,名大悲庵,是淮安府八大寺院之一。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玄烨再次下江南巡视,途经淮安府河下镇,钦赐寺名为"闻思寺"。</p> <p class="ql-block">河下镇古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这是河下古镇非遗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淮安文楼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同萧湖中的曲香楼隔水相望。文楼早期是一茶馆,后研制成功蟹黄汤包而名声大振。文楼以其招牌的蟹黄汤包而著称,制作工艺独特,口感鲜美,吸引了无数食客前来品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楼不仅是美食的聚集地,也是文人学士的聚会之所。历史上,乾隆南巡途经河下时,曾亲临文楼品尝美食,并留下了著名的对联故事。文楼内的两根立柱,东面柱子上写有“小大姐 上河下 坐北朝南吃东西”的上联,至今下联仍待有缘人对出,这也为文楼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文化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沈坤故居,也被称为状元府或状元楼,位于河下古镇的核心区域,紧傍古运河畔。这座故居是明朝嘉靖年间状元沈坤的老宅,占地面积广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河下古镇重要的人文景观。沈坤是淮安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他不仅学识渊博,还是一位抗倭民族英雄。在嘉靖年间,他自发地散去家资,募集民兵,亲自率领军队抗击倭寇,屡建战功,深受人们敬仰。因此,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在他的故居上修建了状元楼。</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河下人,明代文学家,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世界文化名人。吴承恩故居地处淮安城西北部,背靠里运河,为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内有书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吴承恩的书房“射阳簃”,也就是他创作《西游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九.淮安古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京杭大运河中部的淮安古城,正好在黄河、淮河、运河的交汇处,因此成为明清时期漕运物资的关键枢纽,明清两代的管理漕政的最高机构漕运公署都设于此。淮安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全国四大菜系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跨过淮安城向北,便到了以面食为主以及使用中原官话的北方,淮安古城饮食习惯以米饭为主,为南北分界的重要城镇。</p> <p class="ql-block">镇淮楼本名谯楼,始建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当时主要为军事作用。清道光12年(1832年)淮水泛滥,当时的淮安知府周焘将府衙内的镇淮楼匾额移置于谯楼之上,祈求能震慑住淮水之患,谯楼的镇淮楼之名便始于此。镇淮楼因守城而建、镇水得名,见证了淮安古老而文明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淮安古城的总督漕运部院遗址,是明清两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总督漕运官署建筑群。漕运的主要功能是水道运粮,明清是漕运的鼎盛时期。总督漕运部院为朝廷派出机构,部院机构庞大,官兵众多,建筑规模宏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天培祠,即关忠节公祠,位于淮安城县东街,是为纪念在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关天培将军而建,古朴、肃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关天培是清朝著名爱国将领。他出身行伍,历任多个军职,因功累升至参将。道光年间,他成功押运漕粮至天津,后升为江南苏松镇总兵。他注重防务,筑炮台、铸炮,加强士兵训练。在禁烟运动中,他坚决支持并积极参与。鸦片战争中,他坚守虎门炮台,多次请援无果,最终以身殉国,展现了坚定的爱国信念和英勇精神。关天培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民族自强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是国内仅存的两座府衙之一,规模比较宏大,保存较为完好,可以说是绵延650年的一部历史巨著。</p> <p class="ql-block">淮安城市碑原先树立在淮阴区马头镇,因屡遭洪水淹没,原碑年久失修蚀损。到明代宣德年间由镇守淮安的王廷器重修并移至淮安区,后到万历年间又由淮安知府刘大文重修并题。</p> <p class="ql-block">勺湖位于淮安城西北隅,古运河畔,因水面弯曲如勺面得名,历来为淮上名湖。两晋后湖中湖畔多筑庵观寺院,旧有勺湖十景。我去拍摄的时候内部维修不对外开放,后经当地一位老哥指点,从一个侧门溜进去拍了几张,但文通塔还是没拍到。</p> <p class="ql-block">文通塔原名尊胜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高44米,13层。明崇祯二年(1629年)重修时因其旁有文通寺而改名为文通塔,此后又曾多次重修。清康熙八年(1668年)郯城大地震时,文通塔仅余2层,后来重建时只修了7层。现塔系砖结构,无梁柱,高23米,七层八角,外形为黄身青檐。(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龙窝楼位于淮安城龙窝巷,始建于唐,闻名于宋,历代屡建屡废,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珍贵的诗词歌赋。当年赵匡胤率领禁军攻克楚州(今淮安)时下榻于此。到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此处因是宋太祖下榻之处,龙窝楼遂被定名,其所处的小巷也被定名为龙窝巷。</p> <p class="ql-block">洪泽湖镇水铁牛,清康熙年间建成,用以镇水。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哲学思想,立“九牛二虎一只鸡”于大堤之上,以此镇水。现在还保存有5头铁牛,而鸡虎则已不知所终。图为位于高良涧闸的镇水铁牛。</p> <p class="ql-block">洪泽湖大堤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古称高家堰、捍淮堰,是一条始建于东汉,完成于明、清,加固于当今的重要堤防。全长70.4千米,堤身宽约200米,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大堤,与四川都江堰一道,被誉为是中国水利史上的“绝代双骄”。</p> <p class="ql-block">十.盂城高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老的高邮,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高邮湖静静的傍着小城。这里除了有中国邮驿“活化石”的盂城驿,还有高邮当铺、唐镇国寺塔、宋文游台、宋城墙及明奎楼等,处处昭示着与大运河的共生痕迹。</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塔(遗产点),位于江苏省高邮市京杭大运河中间 ,始建于唐僖宗时期,是一座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在全国的古塔中,四方形古塔仅有两座,一座是西安的大雁塔,一座是高邮的镇国寺塔。镇国寺塔留存唐代古塔的建筑风格,与西安大雁塔建筑风格类似,故镇国寺塔又被人们誉为"南方的大雁塔"。</p> <p class="ql-block">高邮文游台是古秦邮八景之一,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东岳庙,因苏轼过高邮与本地乡贤秦观、孙觉、王巩会集于此,饮酒论文而得名。从此,这座本来依附东岳大帝神韵的庙台便独领风骚,历朝历代名人雅士纷纷登台,一瞻风采,并留下千古不朽的诗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邮奎楼,又称魁星阁,位于高邮宋城东南角之上,为砖木结构,八面三层,高20米。系北宋开宝四年(971年)高邮兵部尚书高凝佑所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魁星,又称为奎星,是中国古代星宿名称,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主文运、文章的奎星。魁星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奎星”的俗称,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由于魁星掌主文运,所以与文昌帝君一样,深受读书人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高邮当铺开设于清朝中期,字号同兴,传说是清朝权臣和砷的私产。当时高邮城内开有几家当铺,以该当铺规模最大,经营时间最久。和砷倒台后,转为民当,并数易其主。</p> <p class="ql-block">驿站是古时供传递文书、官员来往、战争期间情报物资传送等中途暂息、住宿、物资存放的地方,大多数承担的是交通枢纽旅店的功能。盂城驿,位于高邮市南门大街馆驿巷,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盂城驿规模宏大,包括驿舍、公馆、马棚、库房等。</p> 南门大街兴建于宋代,繁盛于明清,是沟通里下河、大运河,襟带苏皖两地的要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背景,使其成为高邮市文旅最亮眼的名片之一。 <p class="ql-block">高邮王氏纪念馆位于高邮市西后街21号,是清代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净土寺塔,塔高47.46米,砖砌,呈八角形。</p> <p class="ql-block">十一.湖畔邵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邵伯古镇缘大运河而建,因大运河而兴。自吴王开凿邗沟,到东晋谢安筑埭治水,直至明清航运复兴,留下了邵伯埭、邵伯船闸、大码头等丰富的水工遗存以及梵行寺、巡检司、谢公祠等众多的历史建筑,向世人展示着运河儿女的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现存邵伯古堤(遗产点)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所修建邵伯古运河东岸之石工,南北长约258米,截面为梯形,下底宽8米,上口宽2.5-3米,通高约5.10米。堤上现存4个码头,用料均为石工。</p> <p class="ql-block">自从邗沟贯通江淮,邵伯成为南北往来必经之路,船舶往来日渐繁盛,因此在邵伯镇运河故道两侧形成了大量码头(遗产点)。图为大码头遗址,两侧为古堤。</p> <p class="ql-block">淮扬运河(遗产段)故道上的过水坝。</p> <p class="ql-block">康熙四十年,朝廷在淮河下游至入江处共设置了“九牛二虎一只鸡”,以祁镇水。如今“鸡飞虎跑”,只剩下几只铁牛散落于河堤上,邵伯铁牛便是其中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只。</p> <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邵伯设巡检司,迄今已六百余年。</p> <p class="ql-block">邵伯古街的拐弯抹角。</p> <p class="ql-block">十二.茱萸湾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湾头,古称茱萸湾,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运河古镇。位于扬州市东郊京杭大运河与壁虎河、廖家沟之间,是淮水入江水道的锁钥地区,同时也是“中国玉雕之乡”。</p> <p class="ql-block">湾头古镇老街保障生灵拱门。</p> <p class="ql-block">湾头古镇老街古茱萸湾拱门。</p> <p class="ql-block">湾头古镇的避风塘船闸遗址。避风塘的功能一是给商船提供避风之所,二是为其提供补给。</p> <p class="ql-block">十三.江畔仪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仪征古称真州,为江淮水运的重镇。东晋时期,邗沟连接长江的水道被阻断了,只好另辟渠道,从仪征欧阳埭开挖30公里人工河至广陵,引江水使长江与邗沟在仪征境内沟通。隋代南北大运河贯通以后,仪征沟通长江、运河、淮河,成为漕盐转运的重要港口。</p> <p class="ql-block"> 仪征鼓楼始建于明代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楼体坐北朝南,建在有拱门通道的高台基之上,面阔三间8.2米,进深5米,两层,层面铺简瓦,为带回廊的重檐九脊歇山顶式建筑。仪征鼓楼是运河入江水道变迁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塔始建于唐代景龙年间(709年),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建,清光绪三年(1877年)遭寺内炊火之灾,仅存塔身,塔原高近70米,现存残高42.3米。塔身为正八面七层,砖木混合楼阁式,外部层层有回廊(现已毁),内部为正方形,暗八层,层层收缩交错上升,气势壮观。</p> <p class="ql-block">两淮盐务总栈旧址及码头遗址。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仪征十二圩被选中成为两淮盐务总栈的新址。晚清时期,这里是两淮盐业的最大集散地,正常堆囤转运的淮盐每年达10亿斤,出江的盐转销湘、鄂、皖、赣四省,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p> 胶鬲祠,纪念商周时期的盐商胶鬲。 <p class="ql-block">十四.广陵古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陵古城位于扬州市中心地段,占地面积5.09平方公里,30%以上的区域为完整风貌区,是国内外少数保存完好的古城之一。这里有上百处文保遗存,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较高价值的历史遗存267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6处;这里有数百条历史街巷,有地方特色鲜明的市井生活,更有跨越千年、多元传承的非遗文化,玉雕、剪纸、古琴、灯彩、糖塑、三把刀、清曲、木偶戏等扬州传统技艺精髓,在此生生不息、延续千年。</p> <p class="ql-block">个园(遗产点)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是广陵古城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艺术园林。它以叠石精巧而闻名于世,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拍摄于2020年)</p>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园内分东、西园和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部分,还有船厅、蝴蝶厅、石屋等精美建筑,展示了晚清园林建筑技艺和风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拍摄于2020年) <p class="ql-block">瘦西湖(遗产点)历史悠久,是由隋唐大运河水系和不同朝代的城壕连缀而成、富有曲折变化的线形水体,自古便被视为一座“天然园林”。唐太宗度暑在此就有“至瘦西湖,涉湖悠游”之句,明万历、清乾隆在此祈佛,也留下很多记事碑文。瘦西湖是大运河的支流,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图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瘦西湖五亭桥,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拍摄于2020年)</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行宫(遗产点)位于广陵古城北郊外护城河边,传说始建于东晋时期,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年间修复,由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阁及配殿组成。它是皇帝南巡时在扬州的驻跸之所,所以人称扬州小故宫。(拍摄于2020年)</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扬州盐商于天宁寺西园兴建行宫。宫前建御码头,乾隆游瘦西湖于此登船。御码头为青石所砌,历经二百多年风雨,完好无损,坚固如初。有趣的是,御码头的这块碑刻写的是“御马头”,因为皇帝的脚下是不能有任何障碍的,故此把绊脚“石”去掉。乾隆更为这里题诗:</p><p class="ql-block"> 小艇沿流画浆轻,</p><p class="ql-block"> 鹿园钟磬有余音。</p><p class="ql-block"> 门前一带邗沟水,</p><p class="ql-block"> 脉脉常含万古情。</p> 重宁寺是清代八大名刹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与天宁寺隔路相望,两者并称“双宁”。其现存建筑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占地面积约1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在重宁寺内,你可以欣赏到乾隆皇帝御赐的“普现庄严”和“妙雨花香”匾额,以及他亲自撰写的《万寿重宁寺碑》。 <p class="ql-block">普哈丁墓位于扬州市古运河东解放桥南堍,为宋代伊斯兰教遗迹。普哈丁,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孙,南宋末年来扬州传播伊斯兰教,并在城内营建礼拜寺(今仙鹤寺),德祐元年(1275年)卒后葬于此。普哈丁墓为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遗迹,是中阿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拍摄于2020年)</p> <p class="ql-block">仙鹤寺,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位于扬州市汶河路东南门街。与广州怀圣寺、泉州清浄寺、杭州凤凰寺同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兴建的四大著名清真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相传为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普哈丁创建。(拍摄于2020年)</p> <p class="ql-block">汪鲁门宅(遗产点)系清代大盐商汪鲁门宅第,坐北朝南。现存门楼、照厅、大厅、二厅、住宅楼等前后七进。除东部花园已毁外,建筑保存完整,占地面积3400余平方米。现为大运河盐商文化展示馆,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盐宗庙(遗产点)主体建筑为同治十二年(1873年)江淮盐商捐建,次年改为曾国藩祠,现存两进,中轴为门厅、照厅、正殿,均面阔三间硬山顶建筑。</p> <p class="ql-block">卢氏盐商住宅(遗产点)位于扬州市广陵区康山街22号,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座扬州晚清盐商较大的豪华住宅,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100多平方米,前后进深达百余米,共有九进建筑,200多处房间,被誉为“盐商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为京杭大运河四大名塔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为七层八面、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塔身青砖青瓦,下为砖石须弥座,底层回廊围绕,二至七层为挑廊做法,塔顶为八角攒尖屋顶,最上为铸铁塔刹,通高44.75米。</p> <p class="ql-block">高旻寺位于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是驰名中外的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第四次南巡扬州时,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p> <p class="ql-block">十五.要脉瓜州</p><p class="ql-block"> 瓜州古渡位于古运河与长江交汇处,这里是鉴真东渡的出发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的发生地,历代文人骚客的吟诵地。王安石途径瓜洲时,为人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泊船瓜洲》一诗:</p><p class="ql-block"> 京口瓜洲一水间,</p><p class="ql-block"> 钟山只隔数重山。</p><p class="ql-block"> 春风又绿江南岸,</p><p class="ql-block"> 明月何时照我还。</p> <p class="ql-block">我去拍照的时候,瓜州古渡公园南园未开放,未拍到古渡遗址及沉箱亭,只好从网上下载了一张图片。(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瓜州古渡牌坊。</p> <p class="ql-block">瓜州运河(遗产段)北起高旻寺,南至瓜州长江口,长约12千米。它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开凿的伊娄运河,已有128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京杭大运河到了这里,所有船只都必须从瓜州古渡经长江到对岸的镇江西津渡,从而进入江南运河。请看:</p><p class="ql-block">第四章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下)</p> 注:本文所有照片除注明者外,均由作者本人拍摄,并受版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