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霜降时节是进补的黄金时期,在众多食材中,羊肉既可御寒又可补身,深受人们的欢迎。俗话说:“霜降一碗羊肉汤,入冬身体暖洋洋!”。</p><p class="ql-block"> 同学老杨约我霜降之日去吃羊肉泡,我欣然接受。问去哪吃,他说,去了你就知道了,他玩起了神秘。老杨不仅做饭手艺好,还是个美食家。</p><p class="ql-block"> 早上六点,天还黑着,老杨就打来电话,催我抓紧出门,要赶去吃头锅汤。</p><p class="ql-block"> 坐上612路公交车,老杨告诉我:大部分的老吃家,讲究的是吃头锅汤,刚压出来的肉,熬了一晚上的汤煮上馍,那才是真正的汤浓馍香!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带他吃羊肉泡,对羊肉泡他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 广济街到了。</p><p class="ql-block"> 蒙蒙亮的大街上人来人往,老杨说拐个弯就到了——北广济街“老刘家羊肉泡”。我这个外来户,早就听说在西安当地口口相传着一种说法:“米家的肉,刘家的汤”。</p><p class="ql-block"> 老杨兴致非常高,一边走一边娓娓道来。老刘家最受人推崇的汤头是精细炖煮熬制的产物。牛羊肉去骨除血,大骨要与店家秘制的调味香料放入大锅中炖上十几个小时。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肉香飘溢、暖胃耐饥,吃一次还想让你来第二次。</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真有口福,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终于能品尝到正宗的“老刘家羊肉泡”。</p><p class="ql-block"> 走进广济街,远远望去,灯火通明。老杨用手一指,告诉我那灯光最亮处,就是“老刘家”。</p><p class="ql-block"> 来到店门口,抬头望去,在古朴的牌匾“老刘家”几个显眼的大字下,一行小字写着“始于民国二十一年”,灯箱上打出了无断代断层传承,别无分店,这一切都在向食客们昭示着这家泡馍店老字号身份。</p><p class="ql-block"> 走进店内,这还不到7点,店内已坐满的人。店面不大,朴素而干净,饭桌均采用传统的八仙桌,似乎在唤醒老西安人的味觉记忆,也让我这初来者感受到一丝纯朴的气息。 </p><p class="ql-block"> 我们点了两份羊肉泡。我快速的掰着馍,一块馍很快掰完了。老杨笑着说:你掰得馍不够细碎,碎的比较好吃,泡透了能入味,不硬,入口就化了。如果没有掰成黄豆大小,可能会被厨师退回要求重掰。我难以置信,这得掰到什么时候呀?没办法,为了饱口福,又不让退回来,那只有返工重来。我学着老杨慢慢掰着馍饼,聊着天南海北的趣事。</p><p class="ql-block"> “羊肉泡有口汤、水围城、干刨、汤宽,单走的做法,你吃那种。”老杨又给我出难题了。怎么还有这么多吃法,“你吃啥我吃啥”我只有这样说了。“我们常吃是口汤”“那就口汤吧。”老杨又详细给我普及了一下吃羊肉泡的秘诀。</p><p class="ql-block"> 没过多久, 一碗滚烫的羊肉泡端上来了,配有一盘糖蒜和辣酱,其泡馍汤头之香醇扑鼻而来,食欲顿时大开。一碗羊肉泡还没吃完,头上已微微冒出点汗,真舒服……</p><p class="ql-block"> 望着大师傅那忙碌的身影,锅内勺下,他们用辛勤的付出让人们品尝着传统文化带给美好的味觉享受。体味着赵匡胤吃后大加赞赏,而享誉于世的长安美味佳肴。复诵着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赞美诗句,真的令人心情愉悦。</p><p class="ql-block"> 看着那认真而仔细掰着馍的食客们,像是久别的朋友,面对面坐着,边掰边聊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冷落了放在一边手机。</p><p class="ql-block"> 走出“老刘家”,回味着口中的余香。我思考着,坐车来回一个半小时,掰馍半个小时,吃十分钟,这样做值吗?</p><p class="ql-block"> 仰望着那大大的古朴而醒目“老刘家”牌匾,看着出出进进的食客们,我突然感受到一个个老字号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是多么的不易。它让我们在这老字号里,尽享着亲情和友情,在这喧闹繁杂的生活中,腾出一点时间,找到一处平静祥和的地方,没有手机的诱惑,在掰馍中、等待佳肴时,真正享受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p><p class="ql-block"> 霜降是冬天的开始,此时此刻我心里感受到是温暖。</p><p class="ql-block"> 谢谢您,老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