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跬步,“研”至千里————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阿婷

<p class="ql-block">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周的教研活动是我们数学组成员欢聚一堂各抒己见的交流学习时刻。在这个活动里,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可以排疑解惑,可以一起品读新教育理念,可以一起探索如何构建理想的数学课堂。进而择善从优,一步一步地积累名师经验,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去改进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本周由六年级组李治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连续很多周我们教研组都在拜读《新教育》,其中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是能引起我们共鸣的话题。第一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境界:发掘知识内在潜力;第三境界:形成知识、生活和师生情感的共鸣。因此,在交流李老师这节课的设计时,大家就从这几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一节初有规模的“三重境界”课。</p> <p class="ql-block">  教学环节的流畅性与完整性是有效教学框架的主要表现。</p><p class="ql-block"> 李治老师用已学的平均分问题引入,再出现无法平均分的大小两种杯子,设置障碍,由浅入深,激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入新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教授新知环节,李治老师引导学生充分读题,利用画图、方程、数量关系等多种方式,引发学生形成统一的认知。即当题目中出现多个未知量时,我们应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之前的三种解题方法,均有这种假设思想。充分发掘了已学知识的潜力和其与新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达成“温故而知新”的课堂效果。</p> <p class="ql-block">瞧!课堂上和谐的画面:站起来,我就是演讲者;我能完整清晰自信地表达我的想法。坐下来,我就是倾听者;我能耐心倾听、用心分辨、真心指正。</p> <p class="ql-block">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一位听课的同仁们,都在认真地做记录。记疑惑,及时解;记优势,及时学;记不足,及时改……也许,这就是教研课存在的最大的意义吧!</p> <p class="ql-block">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课堂小结时候,大家各抒己见,回答的头头是道,引发师生共鸣。原来,假设不仅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也是生活中林林总总问题的策略。策有多种,要懂详略。只有选择正确地策略,才能简单有效地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大家的评价:</p><p class="ql-block">张会芳:李老师这节课,重点很突出,策略意识较强。策略的学习关键在“悟”。李老师对于“为什么要假设”“假设有什么作用”设计了大量篇幅,重点突出。让学生真正充分的形成了体验,进而有了感悟,才能实现对于策略的“悟”和“萌生”。</p><p class="ql-block">张婷:可以多放手让学生参与交流和讨论,多给他们一些思考和交流的机会。比如在让学生呈现方法的时候,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说,尽量不去打断他们。还有在例题结束后小结和课堂最后总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讨论,再集体交流下。同时,可以抓住学生课堂中的有效生成,展开灵动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机智。</p><p class="ql-block">张鑫:我觉得李老师的板书设计特别好。把“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用一定的方式写出来,让同学们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假设的策略,更突出一下“假设”这一策略意识。</p><p class="ql-block">李翠英:对于六年级孩子而言,“假设”这一策略,或者是承载着这一策略的数学问题,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要想使孩子掌握,只靠老师的讲解肯定是徒劳的。而李治老师设计“活动单导学”教学环节,很好的把握和处理了教学重难点。</p><p class="ql-block">导学案上有多种尝试,体验策略。</p><p class="ql-block"> 在“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下,李老师先引导孩子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环节给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运用画图、列方程,找数量关系等学过的策略探究新的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思考后再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引导孩子提出不同的假设,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不仅让孩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使孩子在不断探索与交流中感受到“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一个团队,齐心协力,勇于创新,勇于改进!为打造理想的数学课堂,加油!</p>

课堂

策略

假设

学生

教学

李老师

境界

孩子

李治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