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教研活动】研数学之美 享数学所获——吕梁金色摇篮全程实验小学数学组

努力做最闪亮✨的自己

<p class="ql-block">  三尺讲台催苗绿,一片丹心育花红。为提升数学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9月11日,金色摇篮全程实验小学数学组开展了为期1月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u>📚教研活动之安排</u></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u>📚教研活动之进程</u></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年级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课异构”《可爱的企鹅》</p> <p class="ql-block">  薛雨雨老师在讲解《可爱的企鹅》一课中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中考利用“可爱的企鹅”这一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进一步巩固8和9的加减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扩展内容,加强练习环节,并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能力。</p> <p class="ql-block">  张红利老师的《可爱的企鹅》一课,由谜语引入,紧接着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企鹅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环境,大大的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并且用小朋友们喜欢的小动物企鹅贯穿整堂课,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观察图,自己发现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动手操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并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语言表达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整节课都体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年级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课异构”《数松果》</p> <p class="ql-block">  陈文霞老师在《数松果》一课探索5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雒宏霞老师执教的《采松果》一课,从童话故事入手,让学生详细观察情境图,通过独立思索,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乘法口诀的学习是一个很长的记忆力量训练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前面环节的编制5的乘法口诀,找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是让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进在记忆练习中,雒老师使用了多种的形式,如:闭上眼睛背,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不断地反复强化,熟记了口诀。</p><p class="ql-block"> 雒老师还充分利用即时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问技能、目标的达成,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地用鼓励性的语言鼓舞学生,让学生学的快乐,学的轻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年级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课异构”《里程表》</p> <p class="ql-block">  景小琴的《里程表一》这课,我在上课开始时用情境的方式导入,帮助孩子学看里程表,并把里程表和路线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表格中的数据记录的都是始发站北京到沿途各站的里程,那么沿途中两个城市之间是多少千米呢?我设计了3个问题的形式展开探究,借助画图先求相邻两站的里程,再求相隔两站的里程。最后直接给出算式让学生找出所求的是哪段里程,这种层层深入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感受着借助画图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中发展了思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p> <p class="ql-block">  杨维利老师执教的《里程表(一)》,先引导学生读懂图和表,理解各个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再用实物图或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导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乘火车出发,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在探索新知时,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人小组,互相交流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学生动手操作多,参与面大,真正落实了教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年级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课异构”《相交与垂直》</p> <p class="ql-block">  杨丹老师的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了生成性、不预期性。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尽管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探究的过程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因此就能够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动完成认知的建构,把垂直、相交等知识结合起来。</p> <p class="ql-block">  段新灵老师从生活中的剪刀和红十字入手,让学生通过测量感知相交的特点;认识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的位置关系。通过折一折,说一说,进一步理解互相垂直的意义,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相交的特例。通过画一画,体会画垂线的方法。课堂中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相交,垂直现象,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发现规律,在探索中总结规律,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活动中,获得发展。利用这些自然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相交和垂直的基本知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年级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示范课《人民币兑换》</p> <p class="ql-block">  杨红霞老师用具体的教学情境, 美国小朋友寄来的画册引入,尽可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多种货币间的兑换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兑换货币可分为两类,一是外币换人民币,用乘法, 另一个是人民币换外币,用的是除法,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最后总结各种题型的解决方法。当学生体会到外币换人民币用乘法,人民币换外币用除法时,学生错误率大大减少。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主导作用。而反思整节课,我还是没有很好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总结,我讲带得较多,担心学生不知道,今后应多加注意。另外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这包括课堂中良好的听课习惯、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评价他人意见的习惯,与他人合作的习惯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也为学生终身学习起到奠基的用。</p> <p class="ql-block">  武继梅老师的《人民币兑换》,教师先从基本概念的认知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兑换”,进而学习美元怎样兑换成人民币,人民币怎样兑换成美元、港元、欧元、新元等知识。教师能充分了解学情,很注重引势利导,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教学思路条理清楚,教学态度严谨,教学各环节衔接自然,特别是课后总结环节,学生的学习感受真是超出了老师的想象,说的真实,说的有高度!学生意犹未尽的结束课程,使本节课的教学艺术得到了升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年级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课异构”《百分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吴慧琴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整体扎实有效, 可以说是实中求动,动中有新,新中务实,环环相扣,水到渠成的实现了百分数概念的建构。吴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让学生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知识习得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数学的应用价值。</p> <p class="ql-block">  刘海娥老师在《百分数认识》中关注学生已有的学识与阅历,设计别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感知百分数的产生过程,感知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去唤醒学生的生活阅历,尝试着自己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百分数的猛烈欲望。2.学生体验了联系实例感知百分数的含义,获得它的本质属性的感悟,然后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意义的过程,既符合概念形成的规律,有利于理解概念,又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概念的阅历,感受其中蕴含的抽象、归纳等数学思想。3、在练习中表达了一个“精”字,留神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更加是针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弄清识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u>📚教研活动之总评</u></b></p> <p class="ql-block">  大家虽然同讲一节课,但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切入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环节,同时也都完成了教学目标。老师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使大家有了更多的收获。 </p><p class="ql-block"> 在评课环节中老师们秉持着敞开自我、共同研讨、乐于分享的心态共同交流学习,肯定每节公开课中出现的亮点,也对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不仅给听课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堂盛宴,更让大家体会到在“同课异构”的“同”的要求下凸现出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我们更有底气、有信心,用优质教育打造充满活力的摇篮课堂。</p>

学生

教学

老师

同课

百分数

学习

教研

年级组

异构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