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这是荀子在《劝学》中的一段话。意思是说,高尚正直的人多读书学习并且经常反省自己,就会头脑清醒而不犯错误。这就把读书、修养与做人的关系讲得十分透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是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使人获得知识,增长才华,提高精神境界。我们共产党人应当在“专”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在“博”上多下些功夫。多读一些历史、文学、科技等方面的书籍,读一些古今关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书。如先秦诸子的著作、历代名家的诗文、清官廉吏的传记等。这些书记载着古人的嘉言懿行,对于加强我们的品德修养大有裨益。大凡热爱读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夜深人静,独自捧读一本好书时, “常觉千古名流高士,俨聚一堂”(郑板桥语),此时的我们,像在聆听哲人的教诲,似与品行高尚的人促膝交谈。书中深刻的思想精辟的语言会让悟性活跃起来,先贤们崇高的行为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p> <p class="ql-block">择书而读很重要。美国作家马登说,“要去读一切你能读到的有益书籍,但是永远不要去碰那些内容贫乏、思想低劣的书。生命短暂,时间宝贵,只应该去阅读最优秀的书”。好书像人生的良师,而庸俗的书则如一个教唆犯,会诱使读者沿坡下滑,直至坠入深渊。那些描写凶杀、迷信、色情的书,专教人溜须拍马、坑蒙拐骗的书,以“露隐揭秘”来哗众取宠的书,对丰富头脑充实人生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省己”即反思检查自己的言行有无错误,以便及时改正。这是古人修身之法宝。时代发展到今天,“省己”对于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仍然意义重大。可以说,如果缺乏自省意识和自省行为,就很容易走向沉沦;不善于自省,就很难保证思想道德的纯洁和政治上的坚定。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得起各种考验,真正做到不为权势所动,不为名利所诱,不为世俗所染,没有“省己”的功夫是根本做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古今的智者伟人,都是读书、修养与做人的榜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从15岁开始“志于学”,经过“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的渐进修养过程,到70岁时才自认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即所思所为都符合道德规范。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把“为了中华之崛起”作为读书的目的,继而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终生为之奋斗。在《大无大有周恩来》这篇文章里,作者用“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来评价他那源于千锤百炼的修养而形成的伟大人格。正如韩素音女士所说:“再过100年、200年,有很多出名的人,人们都不记得了。但是大家都会记得周恩来,全世界都会记得他。”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书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讲修养也不是“闭门只思己过,开口莫论人非”。我们今天的读书和思想修养,必须以增强党性锻炼,实践党的宗旨为目的,必须同立身做人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在学习中净化心灵,在工作中增长才干,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升华思想,并逐步完成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