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p><p class="ql-block">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p><p class="ql-block">不研课磨课,不知课堂教学之博大精深也。</p> <p class="ql-block">大庆市铁人学校为创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素养,促进青年教师更好更快的成长,我校语文教研组在校领导和教研室领导组织下,开展了青年教师研课、磨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贾玉玲副校长的带领下,本次参加磨课的主备教师刘赫,与语文教研组长郭艳秋老师和本组所有语文教师,老教师谭红、安凌老师和五年组刘锐主任,通过反复研读课标,钻研教材,四次试讲,呈现出来的课堂非常成熟。</p> <p class="ql-block">语文教研组长郭艳秋针对本单元围绕一个人文主题,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训练核心,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习作要素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思考如何把古诗词三首能够串联起来?部编版教材把三首诗词放在一篇课文中,自有它的设计道理,找到三首诗的共性以及分析他们的不同,才是学习古诗词三首的关键。并且在这首词中结合我校的“井”式教研模式和板块教学相融合的方式,通过自学明诗意。教师在课堂上重点突出引导学生观察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也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品诗句,明诗意,学生能够感受到《山居秋暝》的“怡然自得”的诗情。《枫桥夜泊》落榜、旅居在外的“愁闷”而巧妙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更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借景而抒情的写作方法。</p> <p class="ql-block">谭红老师建议组块教学是把两首不同的古诗进行对比,又进行相融学习,总结出诗文中的各自特色,又有诗文共同的写作特点。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这为学习第三首词进行了铺垫。接下来就是古诗和古词的对比。在学习古词《长相思》时,在前面学习的羁旅诗《枫桥夜泊》与羁旅词《长相思》,又可以进行对比学习。学习这首词时,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词的格式和词的朗读上。这首词的押韵和节奏都是非常适合朗读的。在讲词的背景,教师可以借助,视频辅助,让学生更直观感受纳兰性德,在征程中所感受到的苦寒,通过视频也很好的呈现词中所呈现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p> <p class="ql-block">经过四次磨课,最后在《长相思》这节课的备课过程中,刘赫老师借鉴了老教师的经验和指点,拓展教学思路,吸收了古诗词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并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景物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通过合理想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想象故园的情景对比体会此时的思乡情。通过课外资料的拓宽,使学生不仅读懂了古诗,而且更深层地领悟到文本所蕴含的本质意义——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使学生的人格素养,语文素养都有了一次提升。</p> <p class="ql-block">在活动中对刘赫老师虚心听取教研组各位老师的建议和意见。每次听课后都和他们一起深入地研究教材,梳理每个教学环节,探讨突破重难点和落实语文要素的教学方法,设计优美、凝炼的教学语言。经过四次磨课,刘赫老师执教的《长相思》一课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经过四次磨课,刘赫老师执教的《长相思》一课精彩纷呈。</p><p class="ql-block">一、有效落实语文要素</p><p class="ql-block">《长相思》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作者运用的“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在温故知新的同时,又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在解词意和悟词情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词中的动静之美,进一步体会本词的写作特点,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p><p class="ql-block">二、扶放结合解词意</p><p class="ql-block">古诗词教学应重视意会。在本课教学中,刘赫老师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注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中理解词意,在教师唯美的教学语言、入情入境的朗读引领下,在媒体精美的图片、悠扬的音乐的感染下,在师生默契而热烈的交流中,学生充分理解了词意,深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并对词人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整首词的感情基调。</p><p class="ql-block">三、多样诵读悟词情</p><p class="ql-block">古诗词教学应重视诵读。刘赫老师让学生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老师范读、情景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诗情。学生首先在自由读时感受到诵读的节奏,留意到整首词的韵脚,再通过老师的范读进行对比,读好了整首词节奏和韵味,感悟到了诗词的韵律美。在悟诗情的过程中,刘赫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词中“反复”的修辞手法,进一步体会将士们跋山涉水的艰辛,思乡之情的悠长。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在媒体课件音视频的渲染下,学生开启了想象的闸门,纷纷抒发自己独到的见解。刘赫老师适时巧妙地引用作者其他词作中的佳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受故园的温馨美好,和将士们羁旅的艰辛孤独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学生对作者的思乡之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刘锐老师分析了五年级的学生特点,对词的相关知识和语言特点有了基本的认识。个别学生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具有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建议刘赫老师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注意结合课文文本的情境,采用“井”式教学法和“组块教学”相融合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观,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p> <p class="ql-block">上完一节课,就进行评课指导,找不足,及时修改,教案多次修改,教学思路也不断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语文教研组长郭艳秋,在多次磨课中总结分析线性教学与组块教学的对比思考,总结了传统的线性教学通常是第一步引导,第二步读文,第三步讲解,第四步拓展。教师把理解诗句和感悟诗情放在了首位,因此,疏忽了写作方法的指导。然后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词人写词的心境,教师最后介绍作者纳兰性德其人。刘赫老师一反传统学诗的顺序,最后讲解词人,了解词人,来进一步感受这首词的内涵,以及词人写词时的心境!但线性教学,很难突破教学重点,教学框架也很有局限性,很难形成教学体系,本篇课文的三首古诗词也很难贯穿起来。而组块教学的大单元教学观,形成课课有联系,单元有共性。把传统教学一篇课教学化零为整,成单元教学;把一课教学又化整为零,相关内容组块成系统,词串,句串,相似段串,学其方法,得其规律。组块教学又融合了铁人学校的“井”式教学模式的“铸、焊、熔、煅”的四步法,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学生乐于接受。</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节充满诗情画意,令人陶醉的语文课,学生不仅充分感受到了纳兰性德的诗词之美,提升了审美能力,更激发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这次教研活动是一种久违的期待,一次愉悦的相逢,一场精神的盛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不停,教研不断。教研之路,我们会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共同创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的教研环境。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铁校的老师们一定会在教学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