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标准,成就好课堂。

我家有了小宝贝

<p class="ql-block">  时间如白驹过隙,工作一晃近30年,在工作中,我听过很多课,听过不同时期老师的课:新老师、有经验的老师、特级教师等;听过不同学科老师的课:语文、数学、英语、道法、物理、化学、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听过不同年级老师的课: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九年级。每一次听课我都能够认真对待,专心细致的聆听,听完课后我都会参与听评课活动,和老师交流研讨,找到优点和不足。同时我还会反问自己,如果自己上这节课,我会怎样安排,我怎样才能上好。今天看到罗滨校长对课堂的评价: 一堂好课的标准,我很有感触,加上自己对于课堂的理解,摘抄部分供各位同仁参考。</p> <p class="ql-block">  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法则。教学必须共同遵循教育规律,即教学所必须。但又不固定一种模式,应该做到“教无定法”,特别是在知识多元的时代, 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好教育,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p><p class="ql-block"><b> 1.立足大纲,依据课本,超出课本。</b>教学中必须以大纲和教材为“本”,不能随心所欲,开无轨电车。但又不能囿于课本,而应对课本进行加工提炼,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加深加广。讲出学生通过自学阅读仍体会不到的内容,发拙课本背后和字里行间蕴藏的奇珍异宝。讲出教师自己钻研教材的心得体会,独到之处,要有见地,有升华,从而引导学生超出课本达到新境地。</p> <p class="ql-block"><b>  2.引导学生创新思维。</b>教学过程应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由问题始,到问题终,如此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向前发展。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授课一开始就应提出一个鲜明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引起注意,逼使并诱导学生的思维“入路”。然后再进行讲授或谈话、演示、实验等等来解决问题。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问题,一可使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二可激发新的求知欲,三可收到“欲知后事且听下回”的余味无穷之效。</p> <p class="ql-block"><b>  3.要有适当的难度和密度。</b>学生学习参差不齐,教学过程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展开分层教学激发所有学习兴趣,刺激学生智力的发展。① 对高难度的内容,要化难为易,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教,让所有学生接受。② 对较容易的内容,要从不同角度以及在和其它知识的联系中找出隐藏在内部的本质、精髓。③ 复习旧课,不能简单重复“炒冷饭”,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系统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教学中充分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安排足够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否则,教学过程松散、拖沓,不仅浪费时间,还使学生注意力涣散,抑制学生思维活动,影响学习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b>  4.教学要博而精。</b>“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博大方能精深。广征博引,拓宽视野,把基础打厚打实,才能使学生学深学透,才能居高看远。“精”即指对大纲、教材规定的主要内容要理解其精髓,掌握其精华。要讲得精到,用语精炼,有点睛生辉的功力。</p> <p class="ql-block"><b>  5.浅者深入,深者浅出。</b>对浅显的内容,深入开掘,不要停留在知识表面,而要揭示其内涵;对深奥的内容,将难点解剖成若干个较易理解的组成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阐释。</p> <p class="ql-block"><b>  6.具体问题抽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b>对于具体的内容要加以综合、归纳、概括,上升为规律性的、抽象的概念;对于抽象的问题要加以分析、解剖、比较、举例、演示、实验,具体化为学生容易感知的事物。</p> <p class="ql-block"><b>  7.温故而知新。</b>在复习过程中引入新知,使温故与知新水乳交融,既强化了旧知的印痕,又激发了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教师要严格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态度,及时检测,及时评分,以督促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b>  8.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b>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对开发学生智力极有价值,其核心就是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要注意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探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在知识的形成过程、制作过程中去创新,去思维,亲自尝试思维的飞跃,知识的形成。</p> <p class="ql-block"><b>  9.基于知识必须化为熟练技巧。</b>列宁说:“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的越深刻,掌握的越巩固,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就越快、越丰富,思维能力就越强,正所谓“熟能生巧”、“巧中出奇”。因此,教学中必须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法则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讲解、练习,直至烂熟于心,成为构成学生智力的基因。</p> <p class="ql-block"><b>  10.教学过程始于课内,终于课外。</b>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决不是全部。教师在课外还必须通过批改作业、个别辅导、与个别学生交谈等工作才能最后完成教学任务。若上完课即走人,课外不与学生接触,不主动收集学生反馈信息,也就是不把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外,那么,课上的再“漂亮”也决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b>  创新思维课堂要求做到“六个必须“、”两个力争”。</b>“六个必须”:1.必须出示学习目标 2.必须有德育内容 3.必须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与时间要求。 4.必须有思维训练。 5.必须有板书设计。 6.必须有小结检测。“两个力争”1.力争使用多媒体。 2.力争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学后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p>

学生

教学

知识

必须

思维

课本

过程

内容

课外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