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第三讲 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张曼曼

一、让劳动伴孩子快乐成长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他还说:“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曾说:“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劳动对于儿童来说就是发现世界、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儿童将会从中体验到一种激动人心的快乐。所以,应该让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而且要使劳动进入儿童的日常生活,变成他们感兴趣的事,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幸福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为了浇花,开始提了一小桶水,接着他又提第二桶、第三桶、第四桶,结果他累得满头大汗。这时,父母不必担心,因为对他来说,这其实是世界上任何一种别的喜悦都不能够比拟的真正的喜悦。在这种辛勤的劳动中,孩子不仅可以了解世界,而且可以了解他自己。这种自我了解是非常愉快的。一个大约5岁的孩子栽了一株玫瑰,开出了一朵很美丽的花,他不仅十分惊讶地观看着自己双手劳动创造出来的成果,而且还观察了自己本身:‘难道这是我自己做成的吗?’像这样,孩子在慢慢地体验无与伦比的劳动乐趣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件事来认识他自己。”</p> <p class="ql-block">   从社会学角度看,让孩子从小做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从来没有参加过劳动的孩子,在心里也许会认为人生来就是享受的,认为父母对他的爱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习惯于饭吃完了把碗一推,衣服脏了往洗衣机旁一扔,垃圾多了往墙角一推……其实,只有让孩子经受劳动的锻炼,感受劳动的辛苦,他才能体会到做父母的不易,才能学会孝道,学会做人。</p> <p class="ql-block">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的个体成长也需要劳动和制作。因为劳动和制作需要动手,而手上有大量的神经束通向大脑,从而促进脑神经元的发育和完善;同时,劳动和制作伴随着思维和想象,必然促进智力发展。人类进化史证明,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发展了人。研究还发现,爱劳动的孩子大脑中的运动中枢经常受到刺激,神经细胞得到迅速发展,孩子的智力不断增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家教名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马克思</b></p> <p class="ql-block">授课人:张曼曼</p><p class="ql-block">承办单位:钧台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少先大队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