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大别山骑行补缺

一片阳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写在前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5年,我和谢军兄进行了一次环大别山骑行,当时因为时间和天气的原因,我们从麻城就直接骑到新县,跳过了红安,这个缺憾一直念念在兹,便相约哪一天能补上,今年“十一”期间,谢军邀我去骑红安,我因外甥结婚,去了中山,待回来后再约谢军时,他又有事,又调整了一次时间,他依然很忙,无奈只好独自成行,虽为我们当初的约定又留下遗憾,不过生活本就如此,总会是在遗憾和不甘心中不断前行,才让不完美的人生充满精彩多姿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按照协会的规矩,为丰富协会活动资料,每骑行一次都要做个记录,之前多次和骑友们一道骑行时,一点都不用我劳神,才子才女们纷纷写下美文,分享了美片,然而这次是一个人独自骑行,无人可以推了,只好硬着头皮来写,是为完成会长交待的作业和协会的要求,但愿不会让骑友们感到失望。</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最美是那红安红</b></div><br> 10月20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大早,我便骑着心爱的自行车出发,到达马店火车站,拆下前轮,整理打包,乘上高铁朝着心仪已久的红安进发,到了红安西站,在站前广场上装好自行车,一刻也不想休息,立马骑向第一站,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该园位于红安县高桥镇长冲村红马寨下,坐落在名为九龙冲的九条山冲之首,整个建筑群背靠青山,面临池塘,是一个山清水秀、田园如画的地方,故居是典型的鄂东民间建筑风格,土墙瓦顶,一进三间,座北朝南,1909年6月23日李先念在这里诞生,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尔后从这里走向革命道路。我缓缓漫步在园中的小道上,看着一幅幅图片和一篇篇文章,眼前仿佛展示出这位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波澜壮阔的一生。 离开李先念故居,朝着红安县城骑行,一路直奔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纪念馆。 红安,原名黄安,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她在我党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以及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六十多位共和国开国将领,其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6人,中将军衔的12人,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将军县,也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和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重建地,为新中国的成立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被誉为“红色的圣地、将军的摇篮”。<br>  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纪念园,我怀着虔诚的心情,踏入纪念园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条苍松翠柏环绕的通道,通向巍峨耸立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雄伟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七个大字,两侧是董必武、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的题词,彰显了他们对先烈们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纪念碑座前铭刻着红安革命历史的重要时刻和英勇斗争的光辉篇章。侧面是一幅巨大的浮雕,展现着鄂豫皖苏区人民英勇斗争、前仆后继的壮丽画卷……这时,一首《黃安谣》被轻声唱起“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当年革命烽火的连天燃烧与充满激情的岁月。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馆的展柜里放着一本《共产党宣言》,书页已泛黄,这是珍贵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版中译本,现仅存世9本。1926年,进步青年张行静从武汉中学毕业,带着董必武先生赠予的《共产党宣言》,回到家乡红安,以教师身份作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从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引来无数仁人志士投身革命洪流。我还在纪念馆中看到周维烔等革命英雄的名字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介绍,感到非常的亲切与自豪,因为这里也有许多我们金寨子弟的英灵与鲜血,陪伴着这个英雄的城市而长存!</p><p class="ql-block"> 本想晚上住在红安县城,观看情景剧《红安永远红》,因为11月才正式演出,现在还在试演,不对外开放,加之行前李队告诉我原计划中的后两天行程难度大,于是果断放弃在红安县城住宿的计划,奋力骑向七里坪——长胜街。在此感谢李队的提醒,让我后面的行程更加的顺畅。</p><p class="ql-block"> 来到心驰神往的长胜街已是下午五点钟了,这是一条古色古香的明清时期建筑的街道,南北均建有城门楼,花岗岩石条砌成,街道地面也是用花岗岩石条铺成。从城门楼往里望去,长街两侧的徽派建筑风格房子,青砖黛瓦,排列有序,厚重而大气。晚霞映衬下,人站立其中,曲径通幽,窄巷中没有那么多的烟火,因为临近傍晚,只有三两游人,更没有了嘈杂的商业气息,只有那卖绿豆粑粑的老人轻轻摇着扇子冲我们投来微笑和孩子们好奇的眼神。</p><p class="ql-block">  你千万别小看这条长不过一里,宽不过两丈,住户约80余家,人口不到400人的小街,它却是一条在中国革命历史中不可不提的小街,因为它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也是中国三大红军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1930年,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鄂豫边特委、鄂豫边革命委员会还将七里坪改名为“列宁市”,长胜街更是当年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这条街的每一处房子都深深地络下了红色印记。街上有黄麻起义指挥部、鄂豫皖临时省委、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司令部、苏维埃邮局、鄂豫皖革命法庭、工会、银行、列宁小学以及中共黄安县委会、黄安县苏维埃、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烈士陵园等众多革命旧址。这里完全保留了大革命时期的原貌,革命的历史写就在脚下斑驳的石条上,每一件文物都充盈着红色历史文化内涵,述说着这里发生过的革命故事。站在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前,我仿佛又置身那红旗飘飘、军号嘹亮、硝烟弥漫、热血流淌的岁月……</p> 晚上,我住在长胜街边倒水河岸的华润小镇的民宿里思绪万千,正是无数先烈们抛头颅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br>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镇子中心的红军广场,朝着红四方面军纪念碑鞠躬告别,又来到离镇子不远的八一村,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鄂豫皖特区政治保卫局、苏维埃大剧院、庆祝广场分布在王锡九湾门口塘的四周,塘边有一口红军战士挖掘的10米深的水井,为了不忘红军的挖井之恩,村民们将这口井命名为“红军井”,并立碑留念,记载着军民鱼水深情的永恒记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靓丽的田铺大塆</b></div><br> 告别了红安,踏上了去往新县的行程,因为之前和谢军环大别山时去过新县的县城,参观过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所以本次骑行新选了一条线路,从箭厂河镇转往田铺乡大塆村,再到许世友将军故居,也正是这一条线路,让我再一次挑战和突破了自我,连续四个4级坡,绵延20多公里,让我疲惫却充满了激情斗志,也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精彩。<br> 新县田铺乡大塆村,是我做路书时定下的必去的地方,因为正好和我们金寨的大塆村同名,大大2016年4月24日亲临金寨大塆村,2019年9月16日亲临新县大塆村,我也想对比一下两地的发展变化。为此我放弃了晓东兄推荐的新县丁李湾古村落(不在同一个方向上,无法优化线路,希望下一次可以和晓东兄一起骑行这个地方)。<br> 田铺大塆位于新县的东南部,是一个古村落,自然环境优美,始建于民国初期,为典型的豫南民居,深受中原文化、楚文化与徽派文化的影响,建筑多为土坯墙体,斜顶瓦房的独特建筑形式,它融汇了北方民居的硬朗和南方民居的灵秀,房屋通风透气,冬暖夏凉,和周围山水自然环境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当地为了充分发挥传统村落的生态优势,将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转变为“美丽经济”,于2015年建设了这个以创客为主题的新型美丽乡村示范点,从而帮助村民创业就业、脱贫增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br> 走进村落,我立刻被这里古朴的建筑生态群和氛围所吸引。这里的建筑透着浓浓的乡村朴实且纯正的文化底蕴。青石小道与古朴门楼,亭廊与牌匾,黄墙黒瓦与创意特色小店在这里完美交融。村里人把祖传最拿手的不秋草编艺、手工鞋垫、大布等艺术品,拿出来向游客展示,更让这个古朴的村落富有别样的魅力和生命力。而年轻的创客们在这里点燃了思维的烟花,一个个脑洞大开的创意恣意绽放着。“女朋友的店”“男朋友的家”等特色小店,还有留在墙上的那道高中代数题,不禁让我回想起那葱茏岁月,尤其是村口那头用废旧钢材和大石块制做成的巨大“田牛”,更是让人啧啧称奇。这里的人都是韩姓,据传韩世忠的6世孙在元朝末年牵一牛来到此地,牛停足不前,韩氏便在此地繁衍至今。从那以后,田铺大塆的村民就把牛视为精神象征,“田牛”日夜伫立在村头,寄托着村民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寓意,正是因为具有牛的这般勤劳、坚韧、耐苦的性格,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砥砺奋进、不断前行的田铺人民,才铸就了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而现今那不断闪耀着好奇和创新的火花,如春草般在这里的男女老少心中疯长,更吸引着四方的游客。创客们把创新创意融入进了绿水青山,以时尚元素增辉传统村落,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原始与时尚的价值融合转化。这个乡村的美丽正在年轻的创客们手中,以一种别有风味的内敛灵秀、包容开放的姿态炫烂表达。 除了美丽新经济,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还是一代传奇将军——许世友的出生地和安息处。将军生前的赫赫战功和忠国孝母的情怀深受世人景仰。正是数以万计像许世友将军这样的英雄儿女,创造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辉煌历史,铸就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这里我用我们的大别山精神表述语替换了新县的“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将军墓前摆满了茅台酒瓶体现了将军生前的喜爱和后人对他的怀念,而我之前曾在将军工作过的地方附近待过,十一后骑行还专门去了白云庵的许世友将军楼旧址,于是我也怀着十分虔诚和崇敬的心向将军鞠躬致敬!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骑行花絮</b></div><br> 之前因为没有尝试过高铁带自行车骑行方式,一直担心车子包装的不好不能上高铁,所以这次早早地便来到了马店火车站,早到车站侯车室的门都还没有开,在站前广场打好包,车站一开门便去排了个第一名,咧着嘴朝安检的美女笑,心中把讨好的话又黙念了一遍,然而,美女啥也没说,只是帮我把车子摆正放在安检台上,还嘱附我注意车子别被卡住弄坏了,让我感到了家乡的温暖,上了车后,美女列车员把我引至最后一排坐椅处,正好可以放下一辆自行车,真是太好了!完美的尝试。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参观完李先念故居后,朝红安县城骑行的途中,我看见路边有一指示牌写着“人民公社”四个大字,我以为是个景点,就拐了进去,原来是一个老公社的大院改成的一个农家乐,我一进去,漂亮的老板娘就问我吃什么?正好也是饭点,我也饿了,就点了一份肉丝面,老板娘叫人帮我做了一大盆肉丝面,根本吃不完,在我吃面的时侯还关切地问我要不要来点锅巴饭,更抗饿。然后又和我聊起骑行与户外活动,还表示有机会也到金寨来看看……走时我要给面钱,估计是老板娘看我的穷样,高低不要,让我不知说什么好,连老板娘的联系方式也没留下,遗憾她若真的来了金寨也无法联系,也许让老板娘以为我们金寨人不热情好客呢。在田铺乡大塆村,我也找了一个小店,年轻的小老板为我做了一份手擀面,加了2个煎鸡蛋,在聊的过程中,小老板得知我是从金寨骑过去的(善意的谎言,其实我是从红安开始骑的),很是兴奋,说他专门到金寨大塆来过,还连连说金寨大塆比他们这儿建的好,我说大大是16年去的我们那儿,19年来你们这儿的,我们发展的时间比你们长一些,今后你们这儿一定不会比我们那儿差,小老板开心的笑了。因为有了这个缘纷,小老板也没有收我的面钱,让我有了一丝丝噌吃的感觉。不过这次骑行,对吃的方面我也有了新的体会,那就是早上吃点好的,中午吃点软的,晚上来点卤菜,1瓶啤酒,1份炒饭,既能保证营养,又省事,还不浪费,是独自骑行者不错的选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