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感悟有时挺冲突

康康家庭教育指导师

<p class="ql-block"> 每天时间就那么多,除了日常之杂事,总想分些出来读点书。为了让读的书能留下一点记忆路径,总希望写上几行字作为线索。但是读书要花大时间,消化也得花时间,一看时间又到了该准备晚饭之时,就跟时间过半,试卷才答三分之一一样本能紧张起来。而每天早上有位老者总叮瞩我不要太忙太累,也令我充满矛盾。时间不挤就悄悄溜走了。我只能牺牲行文质量来达到读写都兼顾吧。</p> <p class="ql-block">  还有十天要还书,可手中还有四本《传记文学》需要读。近日终于将巜梁启超与他的时代》一文读完,的确收获不少。今年是他诞辰150年,离他辞世94年,而他一个人的一生,却呈现了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幻。加之他是梁思诚,梁思永及梁思顺之父亲,他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是我想了解的,所以读得也挺仔细。而他与老师康有为及孙中山等政界人物的一生之交往经历,可以读出他处在那个动荡的时局里,所有的变数都不是个人能够掌控的。但他为开创一个新中国所做出的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贡献却是国人有目共睹的。</p> <p class="ql-block">  梁启超的巜少年中国说》激励着所有的中国人的爱国之心,他的强国之梦正在变为现实。读他的传记既像读一部近代中国史,也是一部治家有方之青史。他于1929年1月19日溘然离世,享年仅56岁。北京的广惠寺,上海的静安寺都举行了公祭悼念活动,政界、学界人士纷份赠送挽联。章太炎挽联为"进退上下,式跃在渊,以师长责言,匡复深心姑屈己;恢诡谲怪,道通为一,逮枭雄僭制,共和再造赖斯人。"胡适的挽联为"文字收功,神州革命;生平自许,中国新民。"二人在政治见解、文化主张上与梁启超多有相左之处,但都给予了这位曾经的对手和朋友以正面的评价。盖棺定论,众说纷纭,不妨看看梁启超生前对于自己的评价:"然其保守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于胸中,随感情而发,所执往往前后相矛盾。尝自言曰:‘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世多以此为诟病,而其言论之效力亦往往相消。"但善变的又何尝只是梁启超,他所身处的时代,正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梁启超苦心孤诣、上下求索者,乃是期望为处在危难中的国家民族求得一个最优解。于是,或从政,或治学;或革命,或立宪;或激进,或保守;或西化,或复古;或被赞许引领过风气,或被批评落伍于潮流。处在时时变化的世界中,不惜与昨日之我搏斗,当他转身离去时,依旧留给身后的时代一个长长的背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