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随笔】清词歌盛世 丽句颂安澜

与时俱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淸词歌盛世 丽句颂安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淠史杭灌区主题诗赛创作随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文/与时俱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烟岛云飘渺,鸥鹭绿波翔。层峦竞秀,藤蔓万里水流长。塘富湖平库满,荷艳虾丰菱茂,沃野稻菽香。塔电织山冈,灯火醉仙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悲昔日,逢旱涝,屡遭殃。饥荒无奈,群雁九徙断愁肠。帝胄筑城防卫,黎庶修渠灌溉,亿众战寒霜。大爱安澜固,百业共繁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span>历时28天,这首《水调歌头•淠史杭》(新韵)我终于完成了对它的创作,兴奋之情自不待言。</p><p class="ql-block"> 此词是专为“‘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诗赛活动而创作的,回望对它的创作过程,其情其景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创作缘起</b></p><p class="ql-block"> 9月13日下午,市委党校有位老师将“‘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诗赛信息转发给我,当时没在意。因为网络诗赛方面的资讯实在是铺天盖地,让人烦不胜烦。2023年5月29日我在随笔《踏歌而行》中特别作过申明,从此不再参加赛事活动,一心只想做好本职工作。</p><p class="ql-block"> 9月19日小雨,未出行的我再次翻阅了诗赛信息,收索词条“淠史杭”时,有幸观看了第三集大型纪录片《人间天河淠史杭》。</p><p class="ql-block"> 淠史杭灌区工程的历史、成就与建设精神彻底地震撼了我,这让我不得不改变不参加任何赛事的决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创作准备</b></p><p class="ql-block"> 我对淠史杭灌区的历史缺乏全面的了解,虽有纪录片观的感,下笔却很难。自9月19 日起,我开始有计划地收集关于淠史杭灌区方面的资料,它们有《我在金安等你》、《裕安投资指南》及电子版六集大型纪录片《人间天河淠史杭》等,更为可贵的是为了支持我创作,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送我一本2006年由中国水利出版社出版的《走进淠史杭》。</p><p class="ql-block"> 对收集来的资料,我反复看了两遍,拿笔边读边记,边看边记,记录留痕两大本;在看纪录片时,对有意义的景观还进行了截屏处理,共收集截屏照片17张。从资料中得知对外宣称的万佛湖(国家級AAAAA风景区)就是原龙河口水库,我也曾观光过。上下联系起来,也算是对淠史杭灌区的一次采风。</p><p class="ql-block"> 根据观感与翻阅资料的心得,我初步进行了一次创作前的构思,作品将分两个部分,一部分写淠史杭灌区成就中的风物,以体现淠史杭灌区的作用,譬如山水变化,水系分布,养殖业丰收现状,农作物繁茂景象,淠史杭灌区综合发展成就等。另一部分则写淠史杭灌区建设前的情况,通过今昔对比,彰显山河安澜的作用与其社会效益,以升华主题。</p><p class="ql-block"> 9月19日至10月7日为我创作准备阶段,花去了19天时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创作初稿</b></p><p class="ql-block"> 10月6日,我与韩先悟先生通了一次电话,得知他创作了三首浣溪沙参赛,并按要求已于2日前发送给主办方了。韩先悟与程家骅两位同志的参赛信息是我提供的,程老师的参赛作品《西江月˙秋游横排头》已于10月4日完成,他对排版与发送电子邮件不熟练,我答应为他代办。我们仨是此次诗赛的一个创作组合。</p><p class="ql-block"> 我告诉韩我还没动笔,计划8号出初稿,正思考如何开头,开头是我定韵、定词牌的基础。韩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初稿写好后拿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从韩老师那急切分享成果的心情中可以想见他对我的关心与鼓励,令我十分感动。</p><p class="ql-block"> 韩、程两位先生参赛作品的告成给我压力不小,距截稿还有4天时间,这期间不仅需要写初稿,还需要结合初稿自我审核,譬如,字句间的逻辑,上下内容间的逻辑,即先后顺序表达的问题,包含与被包含的问题等;在写作技术方面,是直抒胸臆还是托物言志,是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是静写还是动写,是从远到近还是从近到远等;在表现手法方面,是渲染烘托还是虚实结合,是联想起兴还是用典等;在修辞方面,是用比喻还是拟人,是对比还是对偶等,仅四天时间够用吗?上等诗词作品都是打磨出来的,不然有何参赛资本,尤其是还肩负上传程老作品的任务,计划和程的作品一起上传,设若自己的作品出不来,恐负重托耽误程老师参赛才是大事,一想起就心急如焚。</p><p class="ql-block"> 10月7~8日两天,我丢下事务摒弃烦恼,安心地进行创作。按水调歌头词牌的句数,用白话文先写出短句来,类似诗词的译文。第一部分写淠史杭灌区作用下的辉煌景观;第二部分写淠史杭灌区没有开工建设前的景观,通过前后对比,与万里长城工程对比,突出淠史杭灌区工程的巨大贡献与成就,揭示共产党大爱为民的初心这一主题,只有山河安澜,才会达到民心稳定,社会和谐,百业共荣的局面。</p><p class="ql-block"> 接着,再按水调歌头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格律等要求,用简洁而富有诗意内涵的词句进行替换。最后,进行作品自我审核与修改,直至10月9日凌晨五点,初稿才最终出炉,并将其编排分享给韩、程两同志,以求完善提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精修细磨</b></p><p class="ql-block"> 词作《水调歌头•淠史杭》被连续打磨了9天,先后进行了六次精修细改,直至10月16日修订工作才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 10月9日六点至八点,我稍适休息,便开始与程老师面对面地交流,采纳了他的建议,即在下阙词第三句中使用“兴”“修”两字。受贵州吟友刘锡泸的启发,将下阙结句“百姓有生计,舍命护国光”修改为“大爱安澜故,社稷永无疆”。下午3点后,我又拜访了韩先悟老师,采纳了韩的两点建议,即改“硕”为“茂”及改“傲”为“战”。在返程的路上,我给诗赛组委会联系人袁老师去了电话,主要是关于截稿时间问题。从袁老师处得知稿件退后两天发送应该没问题,后来在统计时发现,退后2天刚好为一个月征稿时间,我的心初步有了底。10月10日,我又作了一些润色工作,至下午5点48分向诗赛收稿信箱发送了参赛作品,算是参赛作品第一次修改。因“民国”误成“国民”而更正,在同天晚8点30分前向诗赛收稿信箱第二次发送参赛作品,属于第二次修改。</p><p class="ql-block"> 10月11日,参赛作品虽已报送,但精进工作并没停止。上阙词的首句“飘渺”误作“缥缈”,后来查对了一下,它们属于同音同义词语,它们区别在于一静一动。上阙第四句中的“灯火映辉煌”修改为“灯火醉仙乡”。下阙第一句中的“苦无疆”修改为“苦生蝗”。下阙第二句中的“食尽饿殍狗心凉”(有点俗,且易产生歧义),故改为“街路饿殍遍荒凉”。下阙的结句“大爱安澜故,社稷稳中强”修改为“大爱安澜固,社稷寿无疆。”此为参赛作品第三次精修细改,立马又将修改稿第三次发送诗赛收稿信箱,发送时间为10月11日下午5点37分。</p><p class="ql-block"> 10月12日,面对参赛作品第三次修改稿,总觉不完美。尤其下阙第三句的“秦政筑墙防卫,共党修渠灌溉”,后来采纳了程老师的修改建议,即改“秦政”为“帝胄”;“共党”改为“黎庶”;我又将“筑墙”改为“筑城”,“社稷寿无疆”改为“百业共繁昌”。此为参赛作品第四次精修细改,于下午3点53分再次将修改稿第四次发送诗赛收稿信箱。深感不好意思,随邮件附言略作说明。</p><p class="ql-block"> 10月13~16日,参赛作品经过四次精进修改,仍觉需要进一步提高。问题集中表现在下阙第二句“饿殍”一词上,它是一个政治敏感词语,即“江淮赤地,街路饿殍遍荒凉”句。我先后将其改为“尘土漫漫闹飞蝗”,并改“苦生蝗”为“屡遭殃”;又将“苦生蝗”不变,改“街路饿殍遍荒凉”为“群雁九徙遍荒凉”。16日凌晨2点许,灵感凸显,改“苦生蝗”为“屡遭殃”,改“江淮赤地”为“饥民遍地”,改“群雁九徙遍荒凉”为“群雁九徙去荒凉”。4点52分我将此次改动情况告知程老师,8点36分收到程老师的回复,程建议改“饥民遍地”为“饥民无奈”,改“去荒凉”为“断愁肠”,同时改“跃波”为“绿波”。建议甚好!采纳。此为参赛作品第五次精修细改,并于16日上午11点41分第五次将修改稿发送诗赛收稿信箱,同时将该情况汇报给程老师。</p><p class="ql-block"> 16日下午2点32分,程老师信息建议我改“饥民”为“饥荒”。之后,又建议改“亿众”为“何畏”,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决定采纳程的建议。此为参赛作品第六次精修细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创作感言</b></p><p class="ql-block"> 淠史杭灌区是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创作《水调歌头˙淠史杭》历时28天,并不是奢望在“‘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诗赛活动中获奖。“淸词歌盛世,丽句颂安澜”是我此次创作思想的定位,主要是对大别山老区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卓绝的建设精神由衷地抒发我的感念情怀,是我愿也。 </p><p class="ql-block"> 作为皖西人民的一员,是淠史杭灌区的水养育了我;学习与弘扬淠史杭灌区工程的建设精神是我参加乡村建设事业的新动力;宣传淠史杭灌区工程建设成就与人文历史是我家乡情怀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最后特别要道声感谢!在诗赛作品创作中,首先要感谢“‘山河安澜’淠史杭灌区”主题诗赛活动组委会,感谢它给了我创作目标与动力;其次要感谢郭元勋、韩先悟与程家骅三位吟长的不辞辛劳地不厌其烦地审读、建议与启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 在审读《水调歌头˙淠史杭》作品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六安市诗词楹联学会顾问、著名文化策划人史红雨先生翘指大赞。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与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原《作文成功之路》主编王浴海先生留言评论:“笔态横生,意象生动。词情澎湃,气吞万里。”韩先悟先生一个88岁高龄的诗人打趣地说:“王老师是个苦吟派!”</p><p class="ql-block"> 以上几位先生给予的盛赞与点评皆是鼓励,我深知优秀诗词作品的诞生,不仅需要高远的立意,灵动的表达,诗境的唯美,格律的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地交流,在交流中字斟句酌地打磨修改、完善与提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二〇二三年十月二十四日草成于皋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