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妈妈

Cece

<p class="ql-block">今天(2023年12月20日)是我们的母亲邢至康离开我们一周年的日子。谨以此视频纪念我们亲爱的妈妈。 </p><p class="ql-block"> 峥峥 小淇 小辛</p> <p class="ql-block">妈妈邢至康一九三零年农历正月十五出生在上海松江一个郎中世家,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当地的中医。她的父亲和伯父兄弟俩都是从师范专科毕业。在上海的小学分别担任了多年的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p> <h3>非常不幸的是,她的父母在她十岁之前相继因病去世。</h3> <p class="ql-block">妈妈是由她的祖母虞太夫人和</p> <h3>伯父邢中全先生抚养成人。</h3> <p class="ql-block">1945年,妈妈初中毕业,考入上海女子师范学校。</p> <p class="ql-block">这位是妈妈的老师蔡怡曾先生。蔡先生当时刚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教育系硕士毕业。 妈妈考入上海女子师范学校时,蔡先生是妈妈的老师。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共地下党员,在进步学生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在蔡先生的影响下,妈妈在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女师最早的一名学生党员和第一届学生党支部书记。蔡怡曾是我妈妈人生的导师,她对蔡先生的敬重和爱戴保持了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妈妈十六岁刚刚入党时</p> <p class="ql-block">建国以后,妈妈主要在当时的嵩山区,邑庙区(后都合并为南市区)的教卫部先后担任干事、副部长、部长。长期基层群众工作的经验,炼沥和提高了她的领导才能。</p> <p class="ql-block">1955年在中央党校进修期间。</p> <p class="ql-block">妈妈和肖维新阿姨是女子师范学校的同学。她们十五岁相识,一起学习,一起参加学生运动;妈妈还是肖阿姨的入党介绍人。她们从青春到耄耋,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友谊持续了一生。肖阿姨离休前是宝钢集团的纪委书记。</p> <h3>妈妈和爸爸的结婚照。</h3> <h3>能干的小辫子(五十年代时妈妈的同事们对她的称呼)多了一个身份~母亲。手上抱着的是姐姐峥峥。</h3> <h3>妈妈和小淇。</h3> <h3>妈妈和小女儿小辛。</h3> <p class="ql-block">1961年,妈妈从南市区教卫部部长调入上海市徐汇区南洋中学担任支部书记和校长。</p><p class="ql-block">1966年文革开始以后,妈妈在学校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伤害。红卫兵学生任意抄家、打骂、侮辱教师行为每天都在发生,她自己也被不定期羁押在学校。看到一些同事,学生和她一样受到这样的折磨,她非常不理解。1968年春节前夕,妈妈拖着受伤的脚踝爬窗离开了关押她的教学楼。带着无数的疑惑,只身奔赴党中央的所在地北京,希望能够找到答案。</p><p class="ql-block"><br></p> <h3>到了北京以后才发现追捕她的通缉令已经贴满全国的大街小巷。在这样的处境下,她只能去投奔父亲的老同学林乎加。林伯伯夫妇那时候也被隔离审查了。他们的大女儿平分大姐和她的妹妹们收留了妈妈。在北京半年多的时间里,她们时常给妈妈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息。和妈妈一起分析时事。<br></h3> <h3>妈妈和林家三姐妹。</h3> <h3>“四人帮”粉碎以后,林伯伯夫妇和爸爸妈妈在上海相聚。</h3> <p class="ql-block">1968年底,妈妈得知工宣队进驻了上海的基层单位,无政府主义和打砸抢乱象得到了控制。 立刻从北京回到了南洋中学向工宣队报到。虽然她还是继续受到批判和审查,但是可以天天回家照顾我和小淇两个年幼的孩子。当时她的工资被扣,每个月只有25元生活费,为了让小淇和我每天能吃上两粒糖,妈妈每天都从家里走到瑞金医院对面乘41路汽车去南洋中学,这样就可以省下5分车钱,攒下来给我们俩买零食。让我们每天早上醒来,能在枕头底下摸到惊喜。</p> <h3>回到上海不久,抚养妈妈长大的祖母在为妈妈的担忧中去世。这是妈妈和她的祖母和伯父一家人最全的一张也是唯一的一张合影。</h3> <p class="ql-block">文革一开始,因为我爸爸是上海地下党出身,被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分别被捕过,因此被隔离审查了很久。结束隔离接着就去了干校,一直到一九七四年左右才回到家里。</p> <h3>我十岁之前对爸爸的印象不深,爸爸妈妈被隔离时,是由古稀的祖父带着我们。妈妈回来以后,基本上都是妈妈和一位对我们家尽职忠心的老保姆照顾着我们。我每天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我睡觉前还看不到妈妈;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枕头底下摸到妈妈留下的一粒糖。虽然爸爸不在家,妈妈也尽量给我们提供正常的家庭生活。过年了,没有钱为我们添置棉衣毛裤,她就自己连夜把我和小淇的毛裤裤腿接接长,请亲戚再帮我们各做一套罩衫长裤,让我们干净体面地过年。别人家的孩子从外面回来要洗手洗脸,我们小时候每次跟妈妈出门之前,一定会被她抓着洗脸洗手梳头发,妈妈常常教育我们: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是对别人的尊重。这个习惯影响了我们一生。</h3> <h3>1969年,妈妈结束隔离以后回家陪我们过春节,为我们做了新衣裳,还请了邻居家的一位大哥哥为我们留下了这张照片。</h3> <h3>每次姐姐从北京回来,妈妈也要带着我们留下一张合影。</h3> <h3>1971年爸爸结束了近四年的隔离回到了家中。接着,爸爸妈妈分别派去 五 . 七干校劳动。不知道下一次团聚会是何时,他们带着我们留下了这张合影。</h3> <p class="ql-block">我记忆中妈妈很少管我们的功课,但对谁是我们经常在一起玩的朋友,轧什么样的道了解的一清二楚。我年幼时总觉得妈妈背上长了眼睛。我小时候比较滑头调皮,三个孩子中是总让妈妈操心的那一个,我每次背着大人做了自己都觉得心虚理亏的事情,一定会被妈妈发现。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一定比哥哥姐姐多。</p> <p class="ql-block">文革后期,爸爸从干校回来以后,全家终于团聚了。爸爸妈妈结婚四十三年,其中因为文革和政治运动的关系,他们被迫分离,牵挂担心彼此。我的记忆里,我父母的感情一直是琴瑟和谐,相互尊重,相互扶持。他们从来没有大声争吵过,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也为我们成人后经营各自的婚姻和家庭做出了无声的榜样。在家里,我妈妈是一位很传统的女性,爸爸是家族里的长子,妈妈就担当起大嫂的责任,侍奉我的祖父祖母,善待我爸爸的弟弟妹妹。</p> <p class="ql-block">小孃孃、婶婶、妈妈和大孃孃(从左到右)在我家聚会时的合影。</p> <h3>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以后。妈妈的脸上洋溢着轻松和愉悦。<br></h3> <h3>爸爸妈妈和他们同时代的同志们一样,卯足了劲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虽然他们都已经不年轻了,但却义无反顾地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事业和工作之中。</h3> <p class="ql-block">1978年妈妈从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调入徐汇区宣传部工作。1982年开始担任徐汇区区委领导的工作。1985年被任命为上海市妇联主任。其中连任12,13届中央候补委员。党组织的信任,再加上多年基层工作的经历和经验的,妈妈终于在事业上有了大展宏图的空间和机会。做成了一件件的实事,尤其是推动策划集资完成了她为之骄傲和自豪的上海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巾帼园。</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说妈妈能力很强,很能干。可是在我的记忆里,在家里,我妈妈不是一个很强势的人。她很少抱怨,也不喜欢听别人抱怨,出现状况和问题,她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妈妈晚年时,我和她在一次聊天中曾经问过她,当年巾帼园和妇联办公大楼的建成,虽然有了她当徐汇区区委书记时争取来的一块地;但批文,资金,建筑商,建筑质量,人员管理都是具体的事情要落实,她是怎么在短短几年里把这些事情完成的。妈妈总是轻描淡写地说: “因为坚持相信上海应该有一个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而且妇联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大楼,所以就想把这件事情做成。当时也没有觉得有多么困难,也不多想,有问题就解决问题。比如要批文,就直接去市里面找相关的领导。当时的市委领导包括江泽民、朱镕基、倪天增等都是一批实干家,非常支持我们;需要资金,在上海民间集资的事情交给有经验的同志去做。我自己带队去了台湾、香港找大实业家的太太们募集,她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老上海,想为家乡做点实事,和我的私人交情也很好,对我也信任。那个时代,上上下下的同志们也完全是齐心合力又分工负责,大家都想着把这件事情做成做好。</p> <p class="ql-block">1990年去香港访问。</p> <p class="ql-block">1991年在台湾访问时。</p> <p class="ql-block">身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年代,妈妈常常感叹她终于有机会为她挚爱的国家和上海做一点实事。同时也开阔了眼界,有幸结识了很多在中国当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人物。</p> <h3>妈妈参加中央全会时与胡耀邦总书记。</h3> <h3>参加全国妇联代表大会期间去看望邓颖超大姐。</h3> <h3>和康克清大姐。</h3> <h3>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同志。</h3> <h3>向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朱镕基同志汇报工作。</h3> <h3>和吴邦国,张瑞芳同志一起参加座谈会。</h3> <h3>参加第十二届党代会时与夏征农同志合影。</h3> <h3>和爸爸的老朋友,中国经济学界的老前辈孙冶方先生在北京党代会期间。</h3> <h3>妈妈与谢希德教授多次一起进京参加会议,常常住在一间房间,对谢教授非常尊敬。</h3> <p class="ql-block">妈妈一直把上海市委组织部老部长周克伯伯看作自己的良师益友,这是妈妈2007年参加周伯伯九十岁生日聚会时的合影。(</p> <h3>1991年和陈至立,叶叔华,谢希德,陈铁迪,谢丽娟和张瑞芳</h3> <h3>2001年,妈妈从巾帼园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回归家庭,全心全意地照顾爸爸。</h3> <h3>爸爸身体还好的时候,他们结伴出去旅游。</h3> <h3>1996年,爸爸妈妈在无锡疗养院休息时,我姐姐去看他们。</h3> <h3>带着大外孙安安旅游。</h3> <h3>接安安回上海过暑假。</h3> <h3>1994年夏天,结伴去洛杉矶迎接外孙女捷捷的出生。</h3> <h3>三个月后,陪着我和女儿捷捷回上海休养。</h3> <h3>1998年带着捷捷去爸爸苏州东山老家。</h3> <h3>尽情享受和小外孙恺恺短暂相聚的每一刻。</h3> <h3>爸爸生病住医院治疗时,妈妈每天到医院探望陪伴爸爸。</h3> <h3>2002年爸爸去世,妈妈更是我们三个孩子的主心骨了。我们每年春节都聚在妈妈的身边,尽情感受被妈妈宠爱和呵护的温情。</h3> <h3>同时妈妈也非常享受和我们三兄妹以及三个孙辈在一起的时光:我们一起旅游,一起品尝美食,一起为孩子们的进步自豪:</h3> <h3>妈妈多次来美国加州探望我们和孩子。我们陪着妈妈去了夏威夷,拉斯维加斯,迪士尼,太浩湖,优胜美地等地方游玩</h3> <p class="ql-block">2008年夏天参加外孙女钢琴演奏会后的合影。前面的是小外孙恺恺。</p> <h3>我和姐姐陪妈妈乘邮轮去日本和墨西哥玩,这是我们在墨西哥的留影。</h3> <h3>2018年夏,我们姐妹和哥嫂,小易陪着妈妈在扬州住了几天,妈妈非常开心。妈妈一直期待我们能再陪她一起出去玩一次,遗憾的是,三年疫情打乱了了所有的计划和希望。。。</h3> <h3>在扬州的几天,妈妈像个孩子一样享受着我们的关爱,品尝各种美食。</h3> <h3>2018年陪妈妈去迪士尼商场玩。</h3> <h3>妈妈是一位事业女性更是一位性情中人。她对同事,朋友,家人坦诚关爱,平等相待。我在妈妈2015年的日记里看到这么一段话:孔子曰:”子欲为事 先为人圣“,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取得成功或者实现自己的目标,首先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性修炼。’我这一辈子,认识了成千上万的人,其中不少成了好朋友老朋友,我相信这是开始于观点的相近; 有机会一起工作以后,是欣赏各自的才华和长处;我离休以后能够把友谊延续下来的,才是对我们各自人品的认可和欣赏。”妈妈这一辈子最大的财富就是有很多”铁“朋友。<br></h3> <h3>和南洋中学的老同事</h3> <h3>龚彩珍和张家伟曾经是妈妈在徐汇区时的老同事。</h3> <h3>妈妈的生日是正月十五。每年这个日子,巾帼园的老同事都会来家里为妈妈庆生。</h3> <h3>妇联成立七十周年时,各位老主席们结伴回娘家。</h3> <h3>每年春节,妇联的同志们会来陪妈妈聊天。</h3> <h3>妈妈离休后每年都有来探望和陪伴妈妈的老部下,老同事。</h3> <p class="ql-block">妈妈是汤家的大嫂,几十年来,她每年都会牵头把我爸爸弟弟妹妹的家庭聚拢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2018年和我爸爸的大妹妹和小妹妹同游苏州东山。</p> <p class="ql-block">当同辈的老朋友相继凋零以后,他们的下一辈依然和妈妈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这是和老朋友草婴叔叔和天民阿姨的女儿盛姗姗。</p> <p class="ql-block">这是和好朋友王公道、苏蕴夫妇的孙女苏苏。</p> <h3>2019年正月十五是妈妈90虚岁生日,她的孩子和孙辈们都回到她身边为她祝寿。<br></h3> <h3>妈妈九十寿宴上我姐姐为她拍的。</h3> <h3>妈妈最开心的是看到孙辈们专程赶来为她祝寿。左边是大外孙安安,中间是外孙女捷捷,右边是捷捷带给外婆看的男朋友。妈妈非常期待看到捷捷定于2023年六月的婚礼,可惜她没有等到这一刻。。。</h3> <h3>小外孙恺恺因为学业没有赶上阿婆的生日聚会。2019年暑假回来看阿婆。</h3> <h3>这也是孙辈们最后一次和外婆相聚。</h3> <h3>因为疫情的原因,妈妈最后一年基本上是在医院病房度过的。</h3> <h3>2021年八月,党龄75年的妈妈在华东医院病房接受了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br></h3> <p class="ql-block">2022年正月十五日,妈妈在华东医院病房度过了她最后一个生日。</p> <h3>我们衷心感谢小易十四年来对妈妈的照顾。</h3> <h3>尤其是在妈妈生命的最后时刻,小易代我们陪在妈妈身边,而我们姐弟三人只能隔着屏幕陪伴妈妈走完她最后的时光。。。。小易是我们家的功臣。</h3> <p class="ql-block">在这篇纪念视频的最后,分享由巾帼园提供,我妈妈1993年在巾帼园成立一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节选)</p> 妈妈在上海市妇联建会60周年电视专题“花开花甲”中的一小段讲话。 <p class="ql-block">2007年,巾帼园庆祝成立十五周年时,妈妈应邀题词:创业难,守业更难,发展是硬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