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月17日,在首都机场搭乘马汉航空公司的航班,经过近8个小时的飞行,终于踏上了伊朗的土地。此时德黑兰机场内外回响起清晨第一次祷告声,铿锵冗长,像是在提醒我们: 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p> <p class="ql-block">机场大厅里有要求女士佩戴头巾的警示牌,还有道德纠察人员巡视检查。</p> <p class="ql-block">前往市区的路上,远远望见晨曦中的霍梅尼陵墓。</p> <p class="ql-block">原美国使馆。1979年,伊朗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国王巴列维的统治,激进的学生占领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美国外交官被挟持为人质。这一危机持续了444天,在美国总统卡特的运作下,1981年1月20日,被扣押的52名美国外交人员离开了伊朗回到美国,人质事件得以妥善解决。如今,使馆的旧址被伊朗人重新改造,作为景点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位于德黑兰城北山脚的萨德阿巴德宫是巴列维国王的皇家夏宫,院内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生态环境非常好。该景点包括白宫、绿宫等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p> <p class="ql-block">白宫是巴列维寝宫,门前立着一个巨型双腿铜雕,感觉怪怪的,仔细问导游才知道,这尊铜雕原来还有上半身,是巴列维国王的青铜雕像,1979年德黑兰宗教激进分子爆发伊斯兰革命,把老国王巴列维推翻,立在花园的巴列维雕像同时也被推倒。革命后人们发现老皇帝雕像上半身不翼而飞,下半身还留在原地,就把他安置在巴列维生前下榻的白宫门前。</p> <p class="ql-block">德黑兰老城有一座恺加王朝(1779年—1921年)的老城门,装饰的非常漂亮,是典型的伊斯兰加洛可可混搭艺术风格,精美的瓷砖镶嵌在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式的拱门、柱式、墙面上,又混杂一些摩尔阿尔罕布拉宫建筑风格,遍体伊斯兰文,显得华丽无比。</p> <p class="ql-block">格列斯坦王宫,又称玫瑰宫,是德黑兰最古老的一座欧式王宫,由数座雄伟华丽的建筑组成,中间是一个精心修剪带喷泉的花园,庞大的王室官邸建筑群见证了恺加王朝统治者的荣耀与奢靡。王宫中最为奢华的是镜厅,豪华已不足以形容王宫的奢靡,整个镜厅从墙面到屋顶全部用不同造型的镜面玻璃装潢,这种风格比巴黎凡尔赛宫和印度许多王宫来得更加炫彩华丽,置身其中,目眩神迷。该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早就听说伊朗国家博物馆展陈的文物在人类艺术史上很有份量,可这次行程只安排进古代伊朗馆参观,该馆藏品不算太多,但极为精美,很有历史份量,特别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的考古艺术品值得一看,包括大流士石像,萨珊王朝的雕塑,居鲁士大帝用过的酒器,大流士一世及其子女的大型石雕,波斯波利斯的神殿双牛石柱,古罗马时期的马赛克镶嵌,林林总总的青铜小雕像,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接受万国朝拜浮雕。</p> <p class="ql-block">波斯地毯闻名遐迩,参观德黑兰地毯博物馆自然列为必看景点,馆内展示了5000余件手工地毯挂毯,件件都是艺术珍品。波斯地毯和土耳其地毯有很大的差别 ,波斯地毯的图形设计得更美,更精致,花纹图案非常清丽有致生动,特别是人物故事体裁,内容丰富,颜色配置富贵,可以说是地毯世界的翘楚。</p> <p class="ql-block">德黑兰的地标建筑——自由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德黑兰街景。</p> <p class="ql-block">10月18日,前往伊朗中部城市卡尚。位于卡尚的费恩花园是典型的波斯式花园,建造于16世纪,是伊朗现存最古老的花园。青葱的树木、碧绿的草地、翠色的清泉池塘,再加上具有历史韵味的建筑和高高的城墙,使得费恩花园成为伊朗最有看头的明星花园,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花园内有一个地下浴池很特别,好像迷宫,里面还安置一些蜡像,反映当时的历史故事。1848年,主张推行改革的首相埃米尔·卡比尔因侵犯皇权和贵族的利益,被囚禁的花园中,1852年的一天,首相在浴池中洗浴不幸被刺杀,成了花园惊悚的喋血惨案。</p> <p class="ql-block">卡尚地区用传统方法蒸馏的玫瑰香精远销欧洲,是制作巴黎香水的原料之一。小城到处可以看到古老的蒸馏器具。</p> <p class="ql-block">布鲁杰尔迪古宅建于1876年,耗费了18年完工,一百多年来仍然保存完好,可见当年的辉煌。宅主布鲁杰尔迪是个货物批发商,当年他看上一位美丽的姑娘,欲迎娶为妻,女方要求建造一套精致的住宅,这对于巨商来说小菜一碟。</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古宅的大门门环,外人来时,女士要敲心形门环,男士则要敲方形棒槌,院内主人根据门环发出的声音来辨别外人的性别。这种门环是当地波斯人的一种风俗。</p> <p class="ql-block">阿高•布佐勒格清真寺,建于 19 世纪下半叶恺加王朝时期,有独特的下沉和对称结构,是为宗教学者们集会、礼拜、讲学而修建。</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内学习可兰经的伊朗妇女。</p> <p class="ql-block">10月19日,游览伊朗第三大城市伊斯法罕。伊斯法罕四十柱宫是世界文化遗产,该宫完工于1647年,是萨法维王朝阿拔斯二世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宫殿本身只有20根木头柱子,只是因殿前喷水池的倒影,才叫四十柱宫。遗憾的是我们去时正在维修水池,只看到二十柱。</p> <p class="ql-block">宫内的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有镜子、彩色玻璃和大型壁画,有的展现波斯人同乌兹别克人、莫卧儿人、土耳其人交战的历史场景,有的反映国王接见外国使臣的隆重场面,有的描绘萨法维皇家狩猎和日常生活等情景,还有的是动物和植物的装饰图案。</p> <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由四座不同时代的宗教建筑,组成了伊朗最大、最富历史内涵的清真寺复合体。聚礼清真寺集中体现了800多年来伊斯兰宗教建筑的演变,同时具备塞尔柱克、蒙古和萨法维时代的特点,这种特性在世界其他地方都看不到。 2012年聚礼清真寺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精美华丽的一千零一夜餐厅。</p> <p class="ql-block">伊玛目清真寺,始建于1612年阿巴斯一世时期,1638年完成,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拱顶上的尖塔正对着麦加圣地,是中亚地区最著名的清真寺。诺大的寺庙,四个方位都耸立着蓝色瓷砖镶嵌高挑的宣礼塔和宏伟的圆包穹顶,人在其中,好比游弋在蓝色的海洋。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伊玛目清真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阿里卡普王宫,是阿巴斯大帝的寝宫,建于16世纪末期,第二层露台是他阅兵和观看马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谢赫.卢特夫清真寺,位于伊玛目广场东面,建于16世纪初期,是以阿巴斯大帝岳父(黎巴嫩著名什叶派学者)命名的。因为仅供皇室内部使用,所以该清真寺没有庭院和宣礼塔。</p> <p class="ql-block">寺内的穹顶图案非常精美,当一束阳光照在穹顶上时,宛如孔雀开屏,美轮美奂,故有孔雀清真寺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伊玛目广场,据说是世界第二大广场,始建于17世纪萨法维王朝,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伊玛目广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广场绿树成荫,绿草茵茵,中央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四周环以两层楼高的连环拱廊和骑楼。当年是萨法维帝国皇帝阿巴斯大帝检阅军队、观看马球的场所,如今已成为伊朗人民难得的休闲宝地。</p> <p class="ql-block">广场四周是大巴扎。</p> <p class="ql-block">哈柱桥是萨法维王朝阿巴斯二世时期的建筑杰作,桥拱内的空间是伊朗人野餐娱乐的好地方,凌晨两三点仍然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哈柱桥桥头有一只镇河狮兽,嘴里还含着个人头。</p> <p class="ql-block">三十三孔桥和哈柱桥均位于扎因德鲁河上,是伊斯法罕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也是旅行者接触当地百姓生活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10月20日,前往梅博德。梅博德是一座安静的沙漠古镇,拥有大片土坯建筑群,距今至少有 1800 年的历史,虽然现在已经没落,但站在古城附近的高处,可以环视整座城市,感受古波斯文明的落寞与苍凉。</p> <p class="ql-block">这个院落曾是恺加王朝一座来往商旅的驿站。</p> <p class="ql-block">驿站里品尝烤鹌鹑。这个区域是拜火教古城,信仰火与光明,没想到餐馆老板上的烤鹌鹑拼盘就冒着火光,当然是把一截蜡烛插进黄瓜段里点燃,不用管他菜饭如何,光这一点点小创意就很吸引八方食客。</p> <p class="ql-block">梅博德冰屋是用来储存冰块的地方。门口有两个大的蓄水池,夜晚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水池结冰,再把冰块放进冰窖内,等炎热的夏天来临之时便可解暑。内部是一个倒圆锥形结构,高约 15 米,极其凉爽,适合存冰。</p> <p class="ql-block">梅搏德鸽子塔鸽子塔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人们修建了这座高约 8 米的建筑,里面有超过4000 个鸽子窝,最多可容纳 25000 只鸽子栖息。因其特殊结构而冬暖夏凉,可为鸽子遮风挡雨和繁衍生息。人们从这里收集鸽子粪用作农业肥料,也可用于火药和皮革制造。</p> <p class="ql-block">伊玛目清真寺又称“国王清真寺”,位于伊朗第二大城市伊斯法罕,是中亚地区最著名的清真寺。顶着艳阳走进寺庙环抱的伊玛目广场,好比游弋在蓝色的海洋,据说这个广场仅次于天安门广场,够大。诺大的伊玛目,四个方位都耸立着蓝色瓷砖镶嵌高挑的宣礼塔和宏伟的圆包穹顶,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真是好气派,举着相机对着穹顶一通狂拍,脖子都快断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玛目清真寺始建于1612年阿巴斯一世时期,1638年完成,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是伊斯法罕最大的双层拱顶清真寺,拱顶上的尖塔正对着麦加圣地。清真寺里外均由精美的蓝色珐琅瓷砖镶嵌而成,正门风格为壁竞伊万式,面向正北,巨大高耸的拱券镀的可是真金白银,高达30米,宏伟壮观。门上蓝色的瓷砖有许多诗文,由当时著名书法家用美丽的波斯文纳斯塔利克体书写,隽永飘逸。侧面一对儿宣礼塔直插云霄,竟高达48米,看着眼晕,真不知道阿訇们宣礼时是怎么爬上去的,呼哧带喘替他们着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正门内的前厅目眩蓝碧辉煌,周遭呈八角形,有四个称“伊旺”宽阔的前廊,举目直对最高深的穹顶,拼花镶嵌图案如同安拉的华盖笼罩伊斯兰大地。尖顶中心点对位的地面有一方大理石,站在上面拍手,即可听到多次清晰短促而洪亮的回声,可想在此祷告,一定会领略到安拉谆谆的告诫。难怪阿巴斯皇帝(17世纪上半叶)会搜罗全国最优秀的工匠,花了27年终于修成正果。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伊玛目清真寺和广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玛目广场建于1602年,宽阔的广场由阿巴斯一世设计,长560米,宽160米,坐落于新王宫和老商业区的交汇处,命名为国王广场。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更名为伊玛目广场。广场东面是卢特夫拉长老清真寺,过去是王室的礼拜场所。广场中央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四周环以两层楼高的连环拱廊和骑楼。当年是萨法维帝国皇帝阿巴斯大帝检阅军队、观看马球的场所,如今已成为伊朗人民难得的休闲宝地。天真烂漫的孩子坐在观光马车里远远地向我们招手,眼睛里流露出友好亲切稚嫩的目光,不论任何皇权统治,百姓之间的交流最为质朴真诚。楼下一层全部被商家占领,和周边巴扎相通,各色商品琳琅满目,这么热闹的巴扎不买几件东西说不过去,两幅细密画收入囊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熙熙攘攘的巴扎,几次和美丽的波斯姑娘迎面相遇,眼福不浅 ,难免想入非非。借着波光潋滟的水池,映着姑娘的倒影,我也在此留下永久的纪念照,难忘,伊斯法罕。</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