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艺术的美,像一杯清水,使人清醒凉爽;像人间一个最深情的淑女,使悲哀者得到慰藉,从而安慰和净化感情,鼓舞人心,激励民情,涤荡心胸。”——林风眠</p> <p class="ql-block">然而,他的画无论色彩多斑斓,意象多丰富,但当我们仔细看画时,映入眼帘的却是华丽彩色中流露出的一抹挥之不去的哀愁:相互依偎的满盆红花、遍野秋树,给人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丁香、紫藤,或垂或仰,也令人有身世飘零之感……</p> <p class="ql-block">晚年林风眠客居香港,凭记忆重新画“文革”中毁掉的作品,几乎一直画到生命的终点。1991年7月,心脏病突发住在医院里的林风眠,应傅聪之约,题写了“傅雷纪念音乐会”几个字,落款林风眠。这是他对老朋友最后的交代,也是他留给人世的绝笔。同年8月12日10时,因心脏病、肺炎并发症,先生病逝于香港享年92岁。</p> <p class="ql-block">林风眠一生坎坷,可每当人们看他的画时,最直观的感受却是浓墨重彩。林风眠常常自嘲是“好色之徒”,他喜欢运用浓重的彩色来表现艳丽的题材。他竭力使鲜艳华丽之彩色渗透入流动性极强的生宣纸,而保持厚实感。其色既吸取印象派之后色彩的冷暖转折规律,同时结合中国民间大红大绿的直观效果,寓丰富多彩于天真烂漫之中。</p> <p class="ql-block">林风眠并不将“授艺”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是更着意于培养学生驾驭技艺的头脑和心灵。 他让学生们向自然学习,向自然索取,特别强调个人的感受,要求必须忠实于自己,画自己所实在感觉到的。 他非常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所以不轻易给学生改画,也不要求学生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来画,而意图将更多的阅读、思考、讨论代入教学,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去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p> <p class="ql-block">林风眠把自己整个青春都给了自己钟爱的绘画和教育,成为了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但绘画于他既是生命挚爱,也是背负在他身上去不掉的“鞭痕”与苦难。纵观林风眠的一生,命运多舛,他就像画坛的一只孤鹜,凄美地飞翔在天地之间,又像身披蓑衣的独钓老翁,任由烟雨吹打寂静地漂流在艺术之湖上。</p> <p class="ql-block">奇怪的是,越是这样一个生性冷清享尽孤独的人,越喜欢浓郁、明快、通透的色彩。我喜欢他画中的秋天,大团大团的金黄色,那么明亮,那么绚烂,满是生命的热情和活力,只看他的画,你根本不知道他经历过那么多磨难。</p> <p class="ql-block">在给木心的信中,林风眠写道:“我像斯芬克斯,坐在沙漠里,伟大的时代一个个过去了,我依然不动。”有人说:“在那样一个时代,他的孤独来自他的不合时宜。”从晚清到民国,历经抗战,到新中国,时代天翻地覆,他的艺术理想从未变过。越在喧嚣热闹的时代,他那不合时宜的孤独与坚守,越是一股难得的清流。真正闪耀的星辰,从来都与时代保持距离。</p> <p class="ql-block">林风眠5岁开始学习画画,临摹《芥子园画谱》。9岁卖出了第一幅画《松鹤图》。21岁的时候,就去到法国留学,半工半读,做过油漆工,改名为风眠。第二年靠自己的努力去到法国第戎美术学院,向浮雕家扬西斯先生学习素描。后来也在老师的推荐下,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向名家哥罗孟学习素描及油画人体。23岁,他的油画《秋》第一次入选了巴黎秋季展览会,两年后,油画《摸索》、中国水墨画《生之欲》,再次入选巴黎秋季沙龙展。</p> <p class="ql-block">从古装仕女到现代佳丽,从戏曲舞台的女性形象到现实生活中的美人,都是那么纯洁、优雅,充满生命的律动。既有东方女性的古典美,又蕴涵现代女性的韵味美,展示出迷人的风采,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独特的阴柔之美的形象符号。他笔下的“蛇蝎美人”,个个肤若凝脂,娇憨懒散,体态丰美,妩媚中又有圣洁之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p> <p class="ql-block">林风眠最爱西湖的秋景,他将疾飞的秋鹜作为画面的点睛之笔,给人寂寥苍远之感。林风眠笔下的飞鹜造型借鉴了汉代画像砖的飞雁造型。正如聂危谷先生在《论林风眠土洋互渗的艺术风格》一文中所作的评价:“雁的头颈被拉直、加长,从枣核状的身体直到鸟的尖喙,形成急剧变细的一个楔形。而在‘枣核’之上,鸟翅被拉成满弓形,双爪则被删除,以免累赘。于是,整只鸟看上去就如引弓待发的弦上之箭。”“(林风眠笔下)飞鹜的头颈与《弋射收获画像砖》飞雁相比,同样挺直,却更为细长;枣核形的身体被压缩得更扁,加强了流线型。除沿用了满弓形的翅膀外,又增加了双翅并举式,以增强动态变化。”</p> <p class="ql-block"> 临风而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的眼底 弥漫万物的层层叠叠 </p><p class="ql-block">燕子在细雨中 迎风舒展</p><p class="ql-block">丛林 披挂风姿绰约的华美衣衫</p><p class="ql-block">群山逶迤 鼓荡此起彼伏的激情滟波</p><p class="ql-block">秋的的绚丽 春的涟漪 一页页</p><p class="ql-block">长袖娥眉 窗含西冷 </p><p class="ql-block">道尽这人间 如影随行 </p><p class="ql-block">浴血与火的悲壮里 一腔柔情</p><p class="ql-block">哦 眼底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灵界的色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一青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林风眠简介: 林风眠,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林凤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