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前,山西冬小麦播种已进入高峰期。如何引导麦农做到一播全苗,事关全省小麦产能提升。近日,国家、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有关专家在分析全省近期气候特点和麦播生产形势基础上,提出了“适期、适墒、适量、适深播种和播前播后镇压“为主要内容的小麦 “ 四适一压 ” 技术指导意见,供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麦农参考使用 。</p> <p class="ql-block"> 一是适期播种</p><p class="ql-block"> 冬小麦播种适期与气温关系密切,一般冬性品种播种适期为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为14~16℃,春性品种为12~14℃。同一生态区域冬性强品种早播,半冬性品种晚播。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品种应在适播期内适当晚播。</p> <p class="ql-block"> 二是适量播种</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山西小麦播量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个别地块基本苗超过 60万/亩,造成冬前麦苗过密、细弱窜高,株高超过 30厘米,抗寒能力降低、越冬死苗。播前要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对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偏低的品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用种量。适播期内,水地亩基本苗25万左右,旱地亩基本苗15~20万。水地小麦条播亩播量12.5~15.0公斤,撒播亩播量17.5~20.0 公斤;旱地小麦亩播量7.5~10.0 公斤,地膜覆盖小麦亩播量7.0~8.0 公斤。整地质量差、玉米秸秆还田或表墒差的地块,应亩增加播量1.0~2.5 公斤;高肥力地块可亩减少播量1~2公斤,晚播应相应增加播种量,按每天0.25~0.5公斤增加。注意提高麦田播种的均匀度,杜绝疙瘩苗和缺苗断垄现象。</p> <p class="ql-block"> 三是适墒播种</p><p class="ql-block"> 适墒播种是保证苗齐苗匀,实现一播全苗的主要环节,是增强苗期抗旱抗冻能力、实现壮苗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小麦播种时,最适墒情是耕层0~20厘米土壤质量含水量在 17% 左右(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土壤墒情低于 14%(土壤相对含水量60%左右)时需造墒播种。在小麦适播期范围内,“宁可造墒适当晚播几天,也不要干籽播种种歉墒麦”,确保做到足墒播种,一播全苗。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玉米收获后及时灌溉造墒或采取玉米收获前10-15天带棵洇地“一水两用”的方法,每亩灌溉20~40方。尽量避免播后浇“蒙头水”,由于各种原因需浇蒙头水的麦田,最好选用水肥一体化等现代装备,待墒情适宜时搂划破除板结,辅助出苗。</p> <p class="ql-block"> 四是适深播种</p><p class="ql-block"> 小麦最佳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过深,造成深播弱苗;播种过浅,分蘖节外露,造成冬季死苗。由于今年部分小麦种子发芽势降低,一定要注意适当浅播,并做到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墒情适宜时播种深度3~4厘米,表墒较差时,可适当加深,不宜超过6厘米。播种机要匀速前进,行进速度以每小时5公里为宜。特别是旋耕整地播种时,按照“深旋浅播”原则进行,即秸秆粉碎后先深旋耕一遍,旋耕深度20厘米以上,然后浅旋播种,播种深度3~5厘米。</p> <p class="ql-block"> 五是播前播后镇压</p><p class="ql-block"> 播前播后镇压是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关键措施,播种前镇压可压碎坷垃、平整地面,弥补土壤缝隙;播后镇压可踏实土壤,增强种子与土壤接触,提高出苗率,利于根系发育。最好选用带有“播前镇压+种沟镇压”的播种机具随播随压,一次完成播前镇压、破碎坷垃、精准播种、播后镇压等多道工序的小麦播种机播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