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月23日,重阳节,天高云淡,风和日丽,金秋多彩,红叶漫山,是个登高望远的好时节。久闻青龙山慈云寺大名,驱车一百多公里前往探视拜访。</p> <p class="ql-block">巩义慈云寺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民权村青龙山。据法王寺《重修大法王寺碑记》云:“嵩阴慈云,洛阳白马,嵩阳法王,乃中国作寺之始”。唐贞观二十三年(649),玄奘法师奉敕重修,碑刻有明天顺四年(1460)的《释迦牟尼双足灵相碑》、《青龙山慈云禅寺五十三峰圣景之图》碑等。《释迦牟尼双足灵相碑》是天顺年重刻,庙里记载是玄奘从西域带回来的,目前全国保留下来的就三方。</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素有“释源”、“祖庭”、“华夏作寺之始”之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取经归来在此开演大法,明代南宗顺大师将其续建成为全国四大寺院之一,而著名的作家吴承恩则在此依据“二老”、唐僧及周围的传说,写成了《西游记》。</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始建于汉代,是巩义第一丛林。据寺内碑载:“东汉明帝水平七年(公元64年),有僧摩腾,竺法兰始建白马寺于洛阳城西,既而云游其山,因其山月之秀,遂开慈云禅寺”。所以称慈云,是说佛之慈心广大如云,荫庇整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历经沧桑,或兴或废,一直延续至今,它经受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成了令人遐思的古寺。唐贞观元年至三年(公元627—629年),唐僧唐三藏玄奘奉敕重修此寺。 宋代香火仍然很盛。到了元代, 由于战乱和灾荒,曾—度荒废。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开始,直到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历代都有修葺。极盛时期殿堂栉比,金碧辉煌,僧五六百人,香客如云,纷至沓来。本其形胜之雄,兼之制度之美,即元公之庐山,达摩之少林,无喻此地。</p> <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眼前的是山门,一种悠然自得、心情安定的之路就此打开 ,依旧是寺庙不变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阁、白衣阁,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建有地藏殿、水陆殿、祖师殿、钟楼等,部分配套用房。井井有序,宁静安详,走在这一片净土中,内心的世界被充斥着,仿佛与世外完全隔离,让自我内心得到释然。</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慈云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清末以后逐渐走下坡路。慈云寺现存的碑刻,无论就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可以当作珍贵的旅游资源;加以保护。有一通明碑上刻有“青龙山慈云寺五十三峰呈现境图”,四周群峰,万壑争流,摩腾、竺法兰遥立青龙峰颠。飘飘欲仙,慈云寺平面图线刻在碑的中间,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p> <p class="ql-block">青龙山慈云寺始建于汉代,是巩义第一丛林,是佛教传入中原后有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创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素有“释源”和佛教“祖庭”之誉。慈云寺历经沧桑,或兴或废,一直延续至今,它经受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成了令人遐思的古寺。</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选址都是远离尘世的山中,而青龙山慈云寺顾名思义,一定与青龙山有关,青龙山原名霍山、天陵山,因北宋赵匡胤依此山势选建定陵,于是根据风水学就改为青龙山。</p> <p class="ql-block">为了开发巩义的旅游资源,振兴经济,大峪沟镇民权村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修成了通往慈云寺的盘山公路,重修了慈云寺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过厅和僧房。在进入景区的山顶上,修建了一座造型别致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从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建设,唐贞观元年至三年(公元627—629年),唐僧唐三藏玄奘奉敕重修此寺,到了元代的荒废。又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开始,直到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历代都有修葺。</p> <p class="ql-block">释源祖庭。少林共祖,白马同乡 慈云寺也是白马寺上院最早的历史比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的白马寺还早三年。</p> <p class="ql-block">青龙山慈云寺位于中原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河南,它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寺东有黑龙潭,北有狮子岭,南有钵孟峰,相传为禅宗初祖达摩镇降妖蛛之处,也称为降蛛峰;寺后为二老谈经峰。清溪从寺傍流过,环境十分幽静,实在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我们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不像古代对寺庙的敬仰,但它依旧是我们面对尘世生活无奈的最佳去处,它仿佛一直是与时俱进的,不变的寺庙,变化的是人类,不管处在何时,它总能张开双臂,拥抱着需要它的人到来。</p> <p class="ql-block">青龙山慈云寺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民权村,距巩义市区20余公里。这里四山旁围、一水中流、峰恋联亘、林木掩映、环境十分幽静,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境地。慈云寺始建于汉代,是巩义第一丛林。</p> <p class="ql-block">景区横跨东、西青龙山,后寺河“二山一水”,区内山势陡峻,峰峦起伏。气候属于季风型暖温带气候型,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侯特征。景区内有原始森林有野生侧柏、油松等针叶林,栓皮栎、栾山桃、山杏等落叶阔叶林及半常绿阔叶林、灌木林植被等四种类型。</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的重要价值,在于她是中国佛教的源头,最初的丛林,中华第一寺。 慈云寺的创建是以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理念建筑的。它以“山形满月”为天体,融洽了天河,玉兔、桂树等形象,隐喻了“天”的概念,并巧妙地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寺院的建筑则是正方形。</p> <p class="ql-block">摄摩腾和竺法兰二位圣僧,作为中国佛教的最早传播和开创者,也是慈云寺的创始者,他们的安葬之地,与这片山,与这座寺,紧紧的相依在一起,这座叫做祖林的地方虽然已面貌全非,但它依旧见证者两位圣僧长眠于此,守护者这座寺庙。</p> <p class="ql-block">在巩义青龙山慈云寺东南方向200米处有一片新建筑“祖林”,“祖林”是慈云寺恢复性项目的核心工程,根据“青龙山慈云禅寺五十三峰圣境之图”碑中所标位置重建。</p><p class="ql-block">“祖林”是安葬和纪念创建慈云寺的汉传佛教的两位创始人一摄摩腾和竺法兰之所。据史料记载,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圆寂后,葬于巩义市大峪沟镇境内的青龙山慈云寺东南方向200米处,并建有佛塔,即佛教“祖林”。</p> <p class="ql-block">摄摩腾、竺法兰是天竺高僧,汉明帝永平年间被汉使请来中原传教,于永平七年即公元54年开创慈云寺。</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文化与佛教文化已经深深联系在了一起,而大多保留的古寺庙,都具有很深的研究价值,而文化的浓厚已经与建筑融为一体,所以我们研究古遗迹、古建筑更是对中华文化的研究与传播。</p> <p class="ql-block">青龙关位于青龙山中部山脊凹腰处,原是北部进入寺河的要道,西连“忠义古寨”,北望元帅池。“忠义寨”是民间传说 中的宋代女侠裴月娥兄妹聚众起义的山寨。</p> <p class="ql-block">附部分小视频:去往青龙山慈云寺的盘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庭院环视</p> <p class="ql-block">群山环抱到慈云寺</p> <p class="ql-block">巍峨壮观的后山祖林</p> <p class="ql-block">声明致谢:主要文字来源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