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妮的艺术小世界 (四) - 古画

Yunny

<p class="ql-block">之前展示了咱用炭铅摹的胡同画,这一辑就展示用炭铅自摹的中国古画吧。</p> <p class="ql-block">德国没有宣纸、墨和毛笔卖,画不成水墨画,就用炭笔开摹。一开始没有摹具体的画,画好以后看画作意境配相应的古诗。</p> <p class="ql-block">喜欢中国山水画与喜欢西洋风景画一样不分伯仲,两者在对自然的审美角度和画法技巧上很不相同。中国山水画讲究对意境的追求,着笔山水间抒发自己的情怀,把最能表达个人精神世界的景像重意提神的描画出来。</p> <p class="ql-block">不同于西方风景画靠固定视点的焦点透视法,以明暗光影来再现客观景象,中国山水画采用的是更适于自我情感表达的三远法,“三远法”是北宋画家郭熙在他的画论“林泉高致”一文中提出的,有关山水画布局构图的绘画理论,即表现高度的“高远法”,展现水平广度的“平远法”和强调进深的“深远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中国山水画特有的透视技法在“林泉高致”中是这样描述的,“山有三远 -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以仰视、俯视和平视描绘景物,将观画者的思维引到远离凡俗的“远”的境界,感受出世的超脱。</p> <p class="ql-block">中国山水画起萌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变革于五代,成熟于北宋,高峰于元朝,明多摹古,清具开创。形式分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画风形成南北宗,南派温润隽秀,北派雄浑刚劲。</p> <p class="ql-block">最早对山水画理论的是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就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那个动荡的南北朝时期。在此文中宗炳将老庄的道家思想融于作画和观画,由此体味道家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超脱。这篇画论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实质,自此之后的年代里,雅士高人在山水画中通过对自然的审美感知,运用笔墨和色彩构图,表达出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精神境界。</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文人在山水画间寄托的是自己的精神追求,凸显的是画家本人的艺术风格,每一幅画传达的意境都不尽相同。</p> <p class="ql-block">无论画境如何变化,表现出的无一不是文人雅士着墨山水的具像美感,更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抒发胸间逸气,</span>追求境界升华。传达出作画者的人文情怀和思想感悟,也令观画者意会于山水神形间传达出的道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画者在对自然景像的刻画里,有时是寥寥数笔的勾画,有时是布局繁复的细描,表达的皆是超然的精神追求,令观画者达到宗炳所说的观于目、会于心的境地。</p> <p class="ql-block">古代山水画中表现的,不仅是对山水的写实会意的描画,更是中国文人在秦砖汉瓦、唐风宋雨、明月清风中历经世事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精神世界的</span>感知与折射。所谓“夫画者,从于心也”,心性如一才能心呈画境,画由心生。藉方寸之心,入一画之境。</p> <p class="ql-block">自己的摹画由一开始的随心到之后的择意,愈发想在摹的过程里更多的意会山水画的以形写神,感应古画者的精神表达所在。下面就所摹之画做自己的理解展示吧。</p> <p class="ql-block">下幅摹的“溪岸图”为五代南唐画家董源的代表作。董源素有南派山水画鼻祖之称,他的“溪岸图”描绘了隐逸之士的山居生活。两峰之间山溪蜿蜒,山谷溪池水波涟漪,池岸边的水榭隐<span style="font-size: 18px;">士倚栏而坐。</span>后院的篷屋掩映在丛树中,篱门前牧童骑牛而来,山腰处悬瀑层级而下。</p><p class="ql-block">整幅画远景山峦踞傲,云气氤氲,中景苍松秀挺,山林深蔚,近景水波微粼,草木葱笼。此画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它<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斐然名声和传闻,留待以后慢叙。</span></p> <p class="ql-block">下幅摹的“日暮归渔图”为南宋画家江参所作。江参也绘有一幅“千里江山图”,不同于举世闻名的王希孟的同名青绿画,江参的为水墨画,他笔下的千里江山也是景致众多、意境深远,与王希孟的是不同的画境了。这幅“日暮归渔图”构图简约,着笔清雅,不过亦流失海外,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幅摹的“早春图”就是提出三远意境的北宋画家郭熙的代表作。画面中远景峰岩叠翠、松石挺秀,中景云霭轻缠、山溪蜿蜒,近景兀石盘踞、老树枝劲,布局疏密有致的极富层次感,一派清润的的早春意境。这样三远法应用下的虚实相间的全景画作,真谓山水画中之珍品。</p> <p class="ql-block">到了中国山水画的顶峰时期元朝,一众山水大家里黄公望排首位。江湖名号“大痴道人”的黄公望,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地位,源自他得道后对山水之境的体悟所作的被誉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等以后摹下此画,再来细述关于它传世的坎坷经历了。</p> <p class="ql-block">下幅摹的“水阁清幽图”为黄公望所绘,是继他的“富春山居图”之外的又一代表作。画面中的远景山势雄浑健拔,山间云雾缭绕,中景层林茂密,近景溪涧淙流、阁屋清幽。整幅画景致远近呼应,把近景的写实与远景的写意完美融合。这就是他著的“写山水诀”中的那句“画不过意思而已”的“意”的体现,意在传神的表现超越尘世的对生命的感悟。这种将山水自然景观的神韵与文人主观情感的舒发相融合的画法,开创了后世文人画的画风,也奠定了黄公望为元四家之首的地位。此画现为南京博物馆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下幅摹的“步溪图”是明代画家唐寅所作,就是那个有着“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桃花庵主唐伯虎。他的“三笑点秋香”里的风流倜傥传闻虽广,其实他的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才是那时的美誉。这幅“步溪图”远景奇峰壁立、林霭迷朦,近景巨石突兀、板桥流溪。一人徐步缓行,一人躬身蹰步。整幅画的意境空旷疏朗,令人过目难忘。</p> <p class="ql-block">因喜欢唐寅的“桃花庵歌”一诗的恣意洒脱,遂钟情于他的画,又摹了他的代表作“落霞孤鹜图”。画中耸峙的山岭上林木繁茂,临水垂柳扶疏,傍石水榭高立,溪岸水流潆洄。阁屋中一士人独坐怅望远处,身后一书童侍立。画的左面大部留白,题有“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此诗中的“落霞孤鹜”,借用了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典故,一派宁静致远的气韵。</p> <p class="ql-block">下幅摹的“空山结屋图”是明末清初书画家查士标的代表作,画上题有他的七言诗“幽人結屋空山里,終日开窗面流水。何尝有约过溪來,溪上泉声落如雨。”画中远山、浮岚、亭舍、孤舟、木桥、老树,一派清雅散淡的意境。后人评价他的画为“风神闲散、气韵荒寒”,然!</p> <p class="ql-block">下幅摹的“南山积翠图”为明末清初的书画家王时敏所作。明朝摹古风气之盛,王时敏是推崇者。这幅画是他赠人的祝寿之作,画中远景主峰雄壮巍峨,山势曲折盘桓,群峰苍峻环拱。中景云霭飘逸,悬瀑飞挂,亭阁掩映,近景苍松劲挺,溪流洄旋。<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雄峰意指寿比南山,苍松比拟生命长青,这幅写意山水画应合了祝寿美意。整幅画</span>构图虽繁复但布局井然有序,被人誉为“布墨神逸,丘壑浑成”。</p> <p class="ql-block">在用碳铅代替水墨初摹山水画后,咱想到也可以用彩铅试摹青绿山水画。青绿来自两种矿物颜料,又称石青和石绿,两色交相辉映,渲染出山水的或明艳富丽,或清润婉丽的别样生机。在陆游的“旅游”一诗中对青绿就有生动描绘,“螺青点出暮山色,石绿染成春浦潮”。</p> <p class="ql-block">在一开始没买复古画纸前,看到纸质包装袋,突生灵感,觉得在上面作画可以省去大面铺底色的功夫。一试甚为满意。</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青绿山水画的丰碑之作是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整幅画意境恢宏,细节生动。叠嶂群峰、挺秀山峦,浩淼江河、水天旷远,庙宇村落、栈桥水榭……写实与写意如此完美并融,令人无言以赞。</p><p class="ql-block">对于这样一幅巨制,咱决定先从局部景致着手试摹。自己没有大开幅的画纸,就先体会画的细微处的精妙了。</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水墨画还是青绿画,核心都是画者对自然观象的情感感悟,观世间山水万千,画内在心神感味,才能达到“品其味,会其意,明其志”的“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的境界了。</p> <p class="ql-block">除了摹山水画,自己对古画中的仕女画也独有情衷,摹了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簪花仕女图”,不过没有着色。这幅图是唐代画家周昉的代表作,他笔下的仕女仪态万方、雍荣华美的风姿,被誉为“古今冠绝”。以后再摹其原色彩版的了。</p> <p class="ql-block">绘画是自己的业余小爱好,尽管陆续摹了这些山水画,还是深感自己对中国古典山水画理论知识上的不足。新近入手了陈传席的相关巨作“中国山水画史”,接下来准备悉心研读并继续摹画。在深入体会中国古画的个中情致时,品味山水意境中的人文精神,沉浸自己对绘画的意趣里了。</p> <p class="ql-block">文图皆为作者原摹。文章配乐为古曲“高山流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