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响应《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教体艺【2023】1号)等文件精神,2023年10月23日,永新二中开展了第一届心育课大赛。参赛的七位青年教师各展神通,体现了很好的学科素养和实践探索精神。</p> <p class="ql-block"> 他们在成为教师的路上已有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背景;他们学习能力强,是心理学爱好者,近年参加了各种心理学专业培训,自我成长很快;他们是优秀的班主任,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把爱与责任视为天职;他们是学校兼职的心理健康老师,在助人自助的道路上,正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心育课的宗旨是给学生进行心理“接种”,做好预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生命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 相对于要应试的文化课, 心育课可以淡化知识,重“心动”和“行动”。</p><p class="ql-block"> 重“心动”就是重体验、触动、感动,让学生受到感染,产生顿悟。</p><p class="ql-block"> 重“行动”就是要让学生跃跃欲试,不断去尝试,去刻意练习,去身体力行。</p><p class="ql-block"> 早期的心理学主要是哲学,后来出现了实验室,有了实证研究,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科学。文化差异加上人格特征与人性的复杂,使心理学流派众多,方法各异。所以在心育课的选题上,只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只要对学生的心灵有滋养作用,就可以不拘一格,大胆尝试。</p> <p class="ql-block"> 本次心育课大赛在选题和设计上,惊喜不断:有心理知识技能推广及运用,有绘本阅读、生涯规划、角色扮演、学做编剧等,兼有互动游戏、音乐、画画、简易操、放松冥想等各种奇思妙想,很有创意,充分体现了年轻老师敢于尝试的勇气和探索智慧。</p> <p class="ql-block"> 杨艳老师用很有吸引力的素材,带领学生去探索自我的成长,去寻找爱的力量,去领悟生命的意义。一节课下来,荡气回肠,润物无声。</p> <p class="ql-block"> 宋桂婷老师把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课堂氛围轻松愉悦,整个过程非常治愈。</p> <p class="ql-block"> 刘海威老师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带领学生练习“有话好好讲”。非暴力沟通的本质,是平等、尊重与爱。这种技能让学生普遍受益。</p> <p class="ql-block"> 尹龙老师挑战了一个难题:“如何预防抑郁症”。抑郁症有较长时间的潜伏发展过程,及时疏导,提前预防效果最好。学校心理工作者几乎都有一种本能的良知:陪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p> <p class="ql-block"> 李洁老师挑战了另一个难题:生涯规划课。生涯规划即谋生存之道,很适合学生发展需要。李老师启发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学生寻找职业方向,树立人生理想。李老师的课设计精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实用接地气。</p> <p class="ql-block"> 刘芬老师让学生做编剧,续写灰姑娘的故事,探讨幸福的人生是什么样子。课题设计新颖,学生踊跃参与。</p> <p class="ql-block"> 赵明东老师的课旨在帮助学生调节情绪,课堂容量大,提供了很多调节情绪的方法,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普及课。</p> <p class="ql-block"> 心育课也要体现专业性、科学性。目前的心理学理论主要来自西方,如何与中国本土化结合,是一条值得探索之路。记得一个美籍华人心理学博士说过:“一线的老师可以一边学理论,一边积累实践经验。不要对专家过于迷信,你们才是最好的专家”。</p> <p class="ql-block"> 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未来可期,希望永在。一线的心理健康老师虽然不能用分数来直接衡量价值,但他们可以为学生献上“一百万次生命的礼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