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游李庄

蜀土

<p class="ql-block">  说起李庄来,可摆的“龙门阵”可谓不少。也许是固执过去一己之见,对这片土地的记忆仍旧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偏隅川南一角的乡镇集市的印象上。记得那段时间常常往返宜泸两地,因我偏爱乘座客轮,每当客轮经过李庄时从未停靠,远眺这座不大的“庄子”,一面临江,三面是平川大坝,水田绿翠三面环绕,感觉这里应该是富庶之地,风景尚可,其他并无特别之处,心里也从未产生过上岸釆风的念头。随后迁居成都,十多年过去了,对李庄也未曾再有过回忆,仅仅只是偶尔听闻何氏家族的“李庄白肉”天下一绝,“刀片肉薄如蝉翼,一眼望透影摇曳”的“传言”也只当坊间神聊。真正引起我兴趣的,是近年来,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李庄创下的历史功绩。数千名由京津南迁的莘莘学子在爱国教授率领下,历经千辛万苦到了这座江南小镇。创办了《西南联大》,开始了长达七年有余,多学科并进,多元文化相辅,卓有成效的艰难敎学历程。日寇铁蹄肆虐践踏华夏山河,肆无忌惮的毁灭着五千年华夏文明,全国青年学子们怀着“教育兴邦,强我中华”的宏愿大志,在峰火连天,硝烟弥漫,极度艰险的环境中继续求学深造,举步唯艰开始了数千里大迁徙,创造了历史之最。一批批爱国教授用心血维护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梁思成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栋梁之才。那是一段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一段留下千古遗篇的岁月。以史为鉴,当年的学子们多有回忆录问世,渐渐还原了李庄那段永载史册的真实面貌。近几年也陆续有朋友组团莅临此地参观揽景。据说李庄打造成园林风光,古朴典雅,引起大家一探究竟的兴致,便有了这次“走马观花游李庄”。</p><p class="ql-block"> 此次《李庄》自驾游一行八人,全是当年“知青”,选择重阳节这一天出游,一个目的便是“游古镇,品白肉,九九重阳笑黄昏”</p> <p class="ql-block">  《李庄》庄门,感觉好似铜浇铁铸般威武雄壮。极工巧匠雕刻的灵兽珍禽排列脊梁,夺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  一帮年逾古稀的老人,在庄门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初进庄内,寻踪觅迹打算晋揭西南联大历史陈列馆,没料到事不凑巧~歇馆。时间有限,大家仅仅选择古镇核心位置的“湖、桥、亭、台、廊、榭为浏览景点,从容不迫踏上石桥,悠闲自在漫步廊下,慢条斯理手机拍照,走马观花匆匆而过。下面就不作细说了,从所示图片中领略一下李庄古镇的魅力之处,也许能喚起你的遐思与思考。见仁见智,思不出位,因人而异,所思所想各有不同。不过,所有展示的内容必须要紧密围绕一个主题,李庄古镇也有主题,那就是八年抗战中形成的“李庄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想,怎么做才能把“李庄力量”升化到魅力高度,谱写出创新弘毅,真正“红色旅游资源新乐章”才是端正的谋略之策。</p> <p class="ql-block">  镇中多座拱洞石桥,一桥一冠名,桥孔下木舟荡浆游弋,大有江南名镇《周庄》模式。桥上桥下成了大家理想的留影景点。</p> <p class="ql-block">  围湖廊榭的上上下下也成了理想的选景之处。</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一条街更成了大家不愿放弃的拍照地,站在五彩陆离的灯笼下,仿佛别具一番风韵。不难想向夜间百盏灯笼放射出的五彩光芒又是何等的炫酷夺目。</p> <p class="ql-block">  下面几张“拉车”小照不用介绍,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乐在其中比什么都好。</p> <p class="ql-block">  “何三白肉”的声名远燔,娴熟的片肉技术堪称一绝。凡来李庄的游人不会错过难得一见的操刀表演机会。三张照片现场拍下的从“下刀,片肉,撩肉”一气呵成的绝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果然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当年同下一个生产大队的四位老知青聚在长江边,望着滔滔流逝的江水,此时此刻想得最多的,许是“等待拥抱明天初升的太阳”。岁月静好,然而会消蚀年华。大家别无奢求,只求本固邦宁,百姓乐业。</p> <p class="ql-block">  并肩同行是缘分,难与五十余年的相携相搀可比。但愿这份情谊久久保留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