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吴哥

沛公

<p class="ql-block">吴哥,从千年之前走来;而我们,在千年之后走进。</p><p class="ql-block">吴哥在柬埔寨的暹粒。公元802年吴哥城开始修建,曾经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大最繁华、文明程度最高的高棉王国的王朝中心,中国元朝时的出访者周达观曾写过《真腊风土记》给后人详尽介绍,后来历经外族侵入,战火弥漫,毁伤无数,高棉人因之迁都金边,从此吴哥城被湮灭在茫茫丛林中达500多年,直至1860年被一法国探险家依据元人周达观所写的小书发现,才得以重现天日、重返人间,真是沧海桑田,弹指一瞬!</p><p class="ql-block">随着我们的走进,吴哥,犹如一幅尘封悠久残缺不堪的历史画卷,展示在眼前:已是满目疮痍,但仍存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历尽沧桑幸存下来的寺院庙塔,依然向世人显示出印度教和佛教的庄严和悲悯;几被原始丛林呑噬的宫殿,如今仍能透出当年皇家的尊贵和华丽;这里的遗迹故址,无一不传递着跨过千年的高棉文明,吴哥凭着它在东南亚一带的历史地位而闻名于世,是世界的著名文化遗产、柬埔寨人民的骄傲。</p><p class="ql-block">在吴哥遗址群行走,视野所见,虽然很多寺院庙宇已是断墙碎瓦,但经当代局部保护性修复后,似乎又复原了高棉王国时的恢宏庄严,让人感受到一种特别的美—这就是传说中的“吴哥之美”,一种曾经壮丽辉煌过留下的“美”,一种华丽的建筑和精致的雕刻无缝结合的“美”,当然还有类似那种断臂的维纳斯残缺的“美”。</p><p class="ql-block">这一路,留下了我们的随想,我们的感叹和我们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吴哥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走进吴哥,选择了从吴哥国家博物馆这个“门”进去,它能让我们对吴哥这一颇有神秘之感的高棉古老文明先行了解到基本概貌,会对接下来的观光大有裨益。</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以高棉王朝从创立到鼎盛留下的雕塑雕刻艺术品为主,结合多媒体影像故事和多语言讲解器,极大方便了游客。博物馆的藏品都是来自于吴哥遗址,不仅展示了高棉王朝各个时期精美的雕塑雕刻艺术,而且保存得比较完善,保证了高棉文化得以存续,可以说,博物馆及其藏品恰如开启参观吴哥遗址的一把钥匙。</p> <p class="ql-block">这也算是雕塑丛中的别致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相映。😀</p> <p class="ql-block">此场景应取名对“笑”的沉思。</p><p class="ql-block">在馆内走过看过众多雕塑头像,虽然大小不一姿态各异,但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面部都带着微笑,不禁使人驻足细赏揣摩,他在笑什么、为何而笑,笑的含意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在异国千年文化的氛围中认真欣赏专心听讲,对小朋友们来说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吴哥小圈</p><p class="ql-block">湮没在千年时光和原始丛林中的吴哥古迹遗址,面积之大达310平方公里,游客观光足迹仅能达到其中的一小部分,行程一般分为吴哥小圈、吴哥大圈和吴哥外圈。这里经过一千多年的沧海横流,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古老庙宇建筑群。我们从吴哥小圈起,才是真正踏进了吴哥。</p><p class="ql-block">吴哥小圈全长约17公里,包括有吴哥王城(内有巴戎寺、巴芳寺、空中宫殿、十二塔庙、战象平台、癞王平台等寺庙)、吴哥窟(吴哥寺)、塔布隆寺、周萨神庙和巴肯寺等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吴哥王城(又名大吴哥)是小圈的中心,占地有9平方公里。王城始建于9世纪、毁于15世纪外族入侵时的战火,数百年间都是高棉王国的宏伟都城,包括各朝时代留下的遗址,因此给后世留下了无数融合印度教与佛教风格(随国王的尊奉而变)的寺院建筑、无数生动精美的雕塑雕刻艺术和当时高度发达荫及东南亚的高棉文明,这不仅是如今柬埔寨人民的瑰宝,也是当今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p><p class="ql-block">吴哥王城南门</p><p class="ql-block">走进王城的第一印象就是吴哥王城的南门。虽仅是城门,却已被其震撼到了——只见城墙外护城河上的桥,两侧各有一排石雕半身巨像,一排象征着天神一排象征着恶魔,双方好似正在激烈争斗,见此我们只能祈愿不要被殃及了😀。</p> <p class="ql-block">城门之上的塔楼,四面都刻有同一人物面部微笑的头像,相传那就是当时高棉国王的面容,正以平静、宽和、悲悯的微笑俯视着进入城内的每一个世人。</p> <p class="ql-block">巴戎寺</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十二世纪末期的巴戎寺,座落在吴哥王城的中心位置,后又由新国王改扩建而恢宏壮观,引起我们莫大观赏兴趣的是其与中国不同的宗教建筑和有着精美的雕刻艺术这两大特色。</p><p class="ql-block">两大特色之一是闻名遐迩的“高棉的微笑”,指的是在众多高耸的寺庙尖塔上都刻有微笑着的头像,最妙的是据说头像都似当时的国王,而且都是模仿的观音菩萨(在国内看惯了“中式”观音菩萨像,在此有不认识之感,其实也可理解,因为佛教是外邦传入中土的),于是,这种平和悲悯而又有点神秘的微笑就传世几百年了。我理解,作为吴哥文明的精髓的高棉的微笑,寓意了东方宗教文化中一贯的宽容、含蓄与忍让理念,代表着这个世界的另外一种价值观,那就是包容和并存——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微笑、是和平!</p><p class="ql-block">另一大特色,是巴戎寺两侧的浮雕回廊,好似饰带般的浮雕围绕寺庙四周长达1200米,内容主要是以12世纪高棉人和占婆人(古代越南人)的战争为主题,高棉人获胜,吴哥王朝国势也从此达到巅峰,因此留下了战争胜利和社会繁荣庶民安康的历史景像。</p><p class="ql-block">难得一见,需要细细观赏品味。</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嶙峋雄峻的巴戎寺有49座尖塔,上端刻有一百多面露出颇显神秘“高棉的微笑”的头像,由不得世人不去揣摩不去浮想。</p> <p class="ql-block">宽和、平静、淡然且两唇上扬的“高棉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世界各地涌来吴哥的游客,无一不被巴戎寺两侧回廊上精细繁复的浮雕所叹服,满眼看去都是伟大的艺术!浮雕的主题虽然是以战争为主,但也有很多内容呈现了当时高棉庶民生活的场景;浮雕虽然是刻在或砖或石上,但无论人物动物车船树木,还是战斗场面生活细节,都表现得真实精准,不由得现代人不鉴赏不敬佩!</p> <p class="ql-block">伟大的艺术珍品,经过博物馆的参观和遗址现场的欣赏,两者结合,给小朋友们留下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巴戎寺是吴哥唯一的佛教的大乘教寺院,整体建筑是以传说中佛教最高境界的须弥山为样本建在三层台基之上。我们在其间仰头躬身、攀上翻下,在昔日的华丽而今日已成荒芜之地漫步,走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在破壁残垣中、在几乎满目都是门框门楣中,“移步换景”似地穿过多处当年肯定是精致的内廷小院,感觉这也应是巴戎寺的特色之一,由此更能想象得到当时巴戎寺作为皇家寺院的庄严和华贵。</p> <p class="ql-block">虽是遗址且遭毁灭,但仍可看得出若大的寺院,除平台、回廊和塔殿外,基本就是由一个个小院落组成,而小院是门接着门框套着框,门楣上雕刻的精细,为遍地疮痍增“色”许多。</p> <p class="ql-block">进入庙宇内部的游人甚少,捺不住一探究竟的心思,进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里面是曲曲拐拐极易迷路,所察之处空荡无物,终因时间有限浅尝辄止,只能留下想像,自我安慰:至少庙宇内外都走过了。😄</p> <p class="ql-block">“隐身”于大片大片丛林之中的巴戎寺及吴哥庙宇群建筑遗址,毁了一些又留下一些,似乎是不想让世界完全遗忘了这里曾有过的人类灿烂文化。</p> <p class="ql-block">离巴戎寺不远隐藏在茂密的树林间的是巴芳寺,一座巨大的须弥山寺院,距今已有千余年,它有吴哥王城乃至整个吴哥遗址的庙宇群中十分罕见的高达50米的五层金字塔形山体,它的明显标志在于有一条仅高出地面1米却长近200米、两侧有四座水池的通道通向庙宇,显得特别庄严,走在上面会使人产生肃穆安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果不其然,高高在上的巴芳寺!</p> <p class="ql-block">寺内金字塔形的正殿。</p> <p class="ql-block">选择了高台上的另一边下来,有点陡也有点抖!😀</p> <p class="ql-block">围巴芳寺走上一圈,我们有点像来寺庙“转经”的“朝拜者”一般。😀</p> <p class="ql-block">寺院背后的下“山”路,没加修缮,塌的崩塌了,未塌的也是蔓草青苔,这才是千年古寺的真面容。</p> <p class="ql-block">注意到在巴芳寺前躺着的石块群,看似普通其实含有一段史实:法国从1960年开始帮助柬埔寨修复巴芳寺,当时考古学家们把所有坍塌的上千块石头编号摆放在寺前空地上,准备修复寺院之用,而在1975年红色高棉上台后赶走了法国专家,屠杀了做工的柬埔寨人,销毁了所有档案资料,导致后来的修复工作再也无法利用这些石块,只能作为曾经的辉煌和近代的动荡的见证永远地躺在寺前了,见此令人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空中宫殿</p><p class="ql-block">在吴哥王城,行使皇权的部分因早年都是木构造建筑,多已损毁殆尽,只剩台基及瓦砾。这个叫“空中宫殿”的遗址,算是现存较完整的。虽然名为宫殿,其实并非王宫,据元人周达观的记述,空中宫殿,的顶层曾建有一座金塔,是国王的寝宫,住着被高棉人奉为神灵的九头蛇精,夜化女身,与国王同寝,以避祸化灾。</p> <p class="ql-block">看今日孤孤零零矗立在一片废墟中“空中宫殿”,颇有神秘之感,不上也罢。😀</p> <p class="ql-block">今日的空中宫殿,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柬埔寨吴哥王宫遗址保护修复项目,中国已参与了该项目工作。这,是否也验证了鲁迅先生“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的名言?</p> <p class="ql-block">战象平台,这是造访吴哥王城必去的地方。在吴哥王朝时期,这里是国王挑选大象坐骑、阅兵及庆典仪式所在地。尽管看到的是仅存的遗址,你也能体会到当时的盛大场面和隆重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即使经过千年的风雨侵蚀和历史动荡,平台上的许多人物和大象的雕像依然清晰可见、栩栩如生,展现出古高棉高超的雕刻技艺,简直堪比当代!</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虽然曾经的吴哥王朝辉煌不再,只剩下一堆古迹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但是给今人留下的历史苍凉感,动人心弦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王城的癞王台(当时的皇家火葬场所在地),由韩国承担的遗址保护修复工作正在进行。</p><p class="ql-block">很好奇为什么起个“癞王”名字?</p> <p class="ql-block">癞王台由这座没有性别的癞王塑像得名。至于为何叫“癞王”则众说不一,有人说因为发现时这里布满苔藓,也有说法是雕像是某位染上麻风病的国王。</p> <p class="ql-block">不管怎么说,癞王台处处留存的精品雕刻,确实是真实的。</p> <p class="ql-block">十二塔庙在癞王台的对面,南北横跨皇家广场,按十二生肖的立意建造,一座座隐立在密林中,与周围环境相融辉映。有种说法是这些塔用于解决百姓之间的纠纷,当发生争端时,就将当事人双方关在塔庙中,几天后犯错方必然生病,塔庙成了断案工具。</p> <p class="ql-block">周萨神庙,一座柬埔寨史上没有任何文献记载(中国元代周达观曾在其书里有记述),也没有任何碑铭的古老的寺庙,静静地立于王城之外、吴哥旅游小圈之内。</p><p class="ql-block">在19世纪后期有一法国军官发现了这座庙宇,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是供奉周萨神的(周萨神是谁至今也没说清),故有其名为周萨神庙。</p><p class="ql-block">很神秘!</p> <p class="ql-block">对游客而言,关心的是是否值得一看?,仅就庙宇虽小巧玲珑但不失繁复的建筑风格、虽“名气”不盛却有着精细华美的雕刻艺术而言,很是值得!</p> <p class="ql-block">千年遗迹周萨神庙,现在已看不出千年废墟的模样,这得归功于当代的保护修复工程。中国参加了1993年柬埔寨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拯救吴哥古迹的国际行动,为此历经七年努力耗费1500万完成了神庙的修复。</p> <p class="ql-block">塔布隆寺,由千年前一位高棉国王为祭祀他的母亲而建造的寺院,并作为百姓疗伤治病的医堂场所,体现了国王关心民生关怀百姓。</p><p class="ql-block">经七百年的风云变幻,塔布隆寺终于重见天日,但早已破败不堪,风采不在,在这里你就可以真正见识到什么是断垣残壁,就连百年老树都要与之争夺地盘,其树根早已把古老的石墙和回廊穿透,古寺只能在古树的根部苟延残喘,竭力坚持着不被压垮,悲惨!</p> <p class="ql-block">令我们震惊的是,树根的盘绕与古寺的坚持形成鲜明的对比。曾经在好莱坞电影《古墓丽影》里见到过在这里拍摄的震撼的镜头,神秘的气息至今仍吸引着各方游客。</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塔布隆寺依然被压在树根下,顽强地坚守着世纪之迷。由于树根与寺庙紧紧结合在一起,文物保护也无从入手,只能眼看着两者更深地结合下去……</p><p class="ql-block">如今还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庆幸和惋惜两种感觉从心底里同时涌起,若干年后呢?似乎还有点迷茫!</p> <p class="ql-block">我们已站在吴哥寺的大门前,等待门票验后穿过护城河进入景区,只是不知面前的僧人准备自拍还是为游客拍摄。</p> <p class="ql-block">在走进吴哥寺之前,还傻傻分不清俗称中的“大吴哥”和“小吴哥”,其实“大吴哥”指的是吴哥旅游小圈里的吴哥王城,“小吴哥”就是吴哥寺或称之谓“吴哥窟”,它位于吴哥王城之外,但在旅游小圈范围内;它有护城河有围城有城门,它是一个“五脏俱全”的规模较小“城”。</p> <p class="ql-block">吴哥寺建于十二世纪中叶,是古代吴哥王朝国势达到巅峰时期的代表作,这座庞大的建筑群最初是作为印度教毗湿奴神的寺庙,后来变成了佛教寺庙,而现在则是柬埔寨的国宝,它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精致享誉世界,其“三塔”造型已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国旗上面。</p><p class="ql-block">现在,吴哥寺是吴哥遗址中最热门的游客观光地。</p> <p class="ql-block">在吴哥寺里走走看看,眼前一亮的同时,不禁引发自问:什么是“风景这边独好”?这里就是,当然是相对于之前一路看过来的千年遗址荒芜蔓延而感叹的:看天空,蓝天为衬,点缀着朵朵白云;再看地面,大片绿茵,托起了古老的建筑,历史遗迹是一种“美”,但它需要结合历史信息和遐思才能去体会,面前这些近乎自然而生成的“美”,直接欣赏感受就是了!</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的吴哥寺,除了庙宇外围的自然之美,更有许多古老建筑呈现的壮观和精巧之美,两侧回廊刻有的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呵婆罗多》故事的精美浮雕,以及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刻艺术,让人完全沉浸在艺术之美的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吴哥寺的回廊浮雕交错着神话故事与人间故事,其中印度教的创世纪神话浮雕《搅动乳海》最为出名,表现的主题是神与魔,双方拉动巨蛇,搅动着生命之海—乳海。最有趣的是画中出现的猴王,还是我们熟知的《西游记》孙悟空的造型来源。</p> <p class="ql-block">吴哥寺,代表了“吴哥之美”!</p> <p class="ql-block">吴哥寺日出胜景,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慕名前来,吴哥日出,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日出奇观之一。</p><p class="ql-block">黎明时分,游客们面向东方聚集在寺前莲花池畔,天地寂静无声,都在等待着日出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这时黎明的曙光已从遥远的天际一点一点地亮起,背向日出东方的吴哥寺,五座标志性的尖塔在微亮的天际线形成鲜明的剪影,这就是我们等待的那一刻——神秘绚丽,浪漫永恒,吴哥日出最经典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当第一缕晨光洒在吴哥塔尖时,快门声和抑制不住的尖叫声此起彼伏,场面热烈而震撼!</p> <p class="ql-block">一轮血色太阳从吴哥寺背后冉冉升起,暖暖的金光似在宣告生命的苏醒,让人不由得引发感慨:日出日落,起承转合,世事轮回,犹如人生!</p> <p class="ql-block">日出吴哥寺的偶遇。</p> <p class="ql-block">赶往巴肯山是为了能在黄昏时分看到落日的美景。</p><p class="ql-block">巴肯山是临近吴哥寺的一座高约70米的小山,山虽不高但突兀于附近的开阔地,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吴哥寺庙遗址群,虽是小山却留有高棉王国早期遗迹。</p><p class="ql-block">接近山顶的山丘丛林中无意“捡”到了一处古老的庙宇遗迹,原来它是889年至910年在位一个高棉国王所建,是当时以吴哥地区为王国都城后的第一座国庙。</p><p class="ql-block">当年的国庙在今天的夕阳下仍是一派庄严辉煌,为能拍到此景而有点荣幸。</p> <p class="ql-block">登顶巴肯山。</p> <p class="ql-block">巴肯山顶上的巴肯寺虽然早已破败,但它是早期高棉王国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都城的中心,也被称为“第一次吴哥”,寺庙建在巴肯山顶,当时体现了高棉人对山的崇拜,今天却是经典的吴哥美景:黎明可观日出、黄昏可赏日落的最佳地点,而在白天,则可在山顶上俯瞰到极为壮观的吴哥寺全景。</p> <p class="ql-block">在蘸满岁月痕迹的古老寺庙陪伴下,当日落的一抹残阳投向吴哥寺饱经沧桑的遗址时,那残缺的美给人留下特别的印象,这也应是“吴哥之美”给我们的观感吧!</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的胜景见过无数,唯此巴肯山的日落,给人的思与想有点特别:身旁是古寺遗址,天际是落日余晖,如似人的一生,曾经的一切一切,终究要走向平寂,能留下的只是回忆和慨叹!</p> <p class="ql-block">吴哥大圈全程有26公里,是小圈的延伸。松紧有致的行程让我们对圈内大多数古庙遗迹尽收眼底,包括了圣剑寺、涅槃宫、塔萨寺、东梅奔寺、比粒寺、豆蒄寺,这些庙宇隐身于林深树密间,是高棉王国早期王家建筑的精华所在。</p><p class="ql-block">圣剑寺就在落叶无尽的引道尽头,引道两侧参天大树下是“站立”的众神和阿修罗雕像,神和恶魔各执一边。</p><p class="ql-block">圣剑寺,这个名字意为“神圣的宝剑”,暗指高棉王国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从寺院门头看,圣剑寺的规模似乎并不大,其实不然,而是规模宏大!要知道,这是高棉王国的某位国王为供奉他的父亲特别修建,也是其行宫,因此这里曾是高棉人最重视的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一直深埋于茫茫原始从林中的圣剑寺,虽然现在已沦为历史遗迹而残败不堪,但依然能通过传奇的圣剑传说、曾经珠宝镶嵌的庙塔、层层叠叠的小院石和美妙的众多仙女塑像,依旧向当今世人展示着皇家建筑及艺术的华贵精美。</p> <p class="ql-block">挺喜欢这两幅似油画般的同框场景😀</p> <p class="ql-block">深入到内院拍摄时,因镜头的“贪恋”,当回过神时众人已远去,正欲赶上却被一管理人员比划着引入到小院深处,在其指点下,的确拍到了几张颇有特色的片片,只是临走时对方示意给点“小费”时,因囊中无币无法滿足而有遗憾之感!</p> <p class="ql-block">涅槃宫,建成于十二世纪,是一座佛教风格建筑。前往游览先要经过一个很大的水库。在东南亚闷热的天气下车马劳顿后,漫步阵阵微风吹拂着的栈桥,清凉之感令人流连。</p> <p class="ql-block">涅槃宫亭亭玉立在一汪清澈的池水中,美得如一颗水中明珠。历史上的涅槃宫曾是沐浴医疗的场所,因为水池种植有许多可作医疗用途的水草,相传当时的百姓庶民得病后都会来此水池中浸泡疗医。</p> <p class="ql-block">塔萨寺是一座规模较小的寺庙,从其庙门的两面就可看出,与已游览过的寺院庙宇遗迹相比,显得更为破败不堪。</p> <p class="ql-block">倒是它“小、破、残”的庙门顶部四面都刻有硕大的“高棉的微笑”佛头像,有特色。只是受上千年岁月风霜雨打的侵蚀,使雕刻在石块上微笑的面容受损变形,但仍旧动人心弦,而且变得更神秘了,这又是残缺的美照样引人注目令人心思的佐证。</p> <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寺庙大部或毁、或败、或残破,只有少部分在勉强支撑</p> <p class="ql-block">东梅奔寺</p><p class="ql-block">当走近东梅奔寺时骤然悟到:为何吴哥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寺庙遗址群代名词?原来早期高棉王朝的都城,或因自然环境,或因统治需要,甚至因国王的个人意愿,曾几经迁移,直至迁到现今称之谓“吴哥王城”的区域才逐渐稳定下来,每迁一地,必大修寺庙,并随信俸的改变而或佛教或印度教,甚至是两教同奉,给后世留下了精美的早期王家建筑,东梅奔寺亦是如此。</p><p class="ql-block">这座寺庙的特色有二:一是同吴哥寺一样拥有五座高耸的砖塔;二是建造材料有别于吴哥其他大部分寺庙用的是清一色石头材料,这里用的是砖、岩石和红土,整体建筑都呈砖红色。</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完全被千年古迹吸引住了!</p> <p class="ql-block">比粒寺</p><p class="ql-block">现在又转到了附近的比粒寺,其建筑风格和用材都与东梅奔寺相同,外墙呈砖红色,但看得出,这座寺庙的规制等级较高,不但同样建有五座寺塔,而且立得更高显得更庄严,据说可能是当时新国都的国庙。又因当时的高棉国王信仰“神王一体”,崇拜天神的庙宇也是祀奉自己的陵寝,如此听来,倒是跟中国历史上各朝许多皇帝登基后随即就忙着修建自己的陵墓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班迭哥迪寺是一座佛教寺院,在此观光,你必须要准备穿过无数门和窗,以及石柱,其间高低错落,就像穿行在时光的迷宫里,难以绕回到现实中来。所好的是边走边欣赏到墙壁、石柱和门楣上雕刻着的许多仙女和众神像,但不解的是他们都低垂着眼帘,在沉思什么呢?这种神态与这座寺院的宁静倒很切合。</p> <p class="ql-block">这个时段的庙内,似乎仅有两对中外女游客结伴在此倘佯,于是便“放肆”地用镜头对准她们跟拍了。😀</p> <p class="ql-block">虽然历史阻止不了班迭歌迪寺的颓废,但却能让那种使人心态瞬间得到安宁的幽静存延至今,这种宁静的美也应该是“吴哥之美”所独有。</p> <p class="ql-block">豆蒄寺,一座佇立在路边的非常小的寺庙,小到毫不起眼、小到可以忽略。但我们还是和吴哥遗址群其它若大的寺院庙宇一视同仁,停车“礼”遇。其实它的外观看上去很不张扬、不威严,显得精致、小巧、温和,可能不是王室建筑。</p> <p class="ql-block">豆蔻寺的建筑及用材吸引了大家,我们队伍里的建筑设计师正在讲解其中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吴哥外圈的丛林古刹女王宫,车行需要多时,为一睹女王宫的“芳容”,宁远也要前去。</p><p class="ql-block">女王宫,列为柬埔寨的三大圣庙之一,在吴哥古迹中有“吴哥古迹明珠”的美誉。初闻“女王宫”,以为是古高棉某个女国王的宫殿,其实是俗称,本名叫“斑蒂丝蕾”(不过此名也是女性化了),它是当时的国王专为其退隐的精神导师(国师)修行所建。</p><p class="ql-block">沙地的尽头就是看去小巧精致的女王宫,没有高耸的须弥山,没有陡峭到令人眩晕的台阶,自然也没有逼人的王家寺庙的气势,感到出人意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内外有三进塔殿的女王宫,面前的拱型门楣上的花纹旋涡雕刻精美,是其最抢眼的建筑元素。</p> <p class="ql-block">中央塔殿的门楣是三角形状,刻饰的图案吸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宫门小巧到有点不可思议,仅约1.2米高,只能弯腰入进,联想到该处寺庙是专为国王的导师所建,让芸芸众生“屈”点“尊”也是应该的😀。</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小归小,却极其精美,称其“美艳”也不为过。目光所及之处,无论是殿、台、顶、墙、门、柱等都装饰了美仑美奂的雕刻,无不展示着当时的工匠们精妙的雕刻技艺,以及他们无比虔诚的精神信仰。雕刻内容也是繁复多样,如花卉、仙女、诸神、动物等等,其中的灵动与生机展现得栩栩如生,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内时时还能看到些古寺残留的断壁残垣,它们与经保护性修复后的遗址相依相伴,形成了印象深刻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女王宫有一面孤立存在的用红砖砌建的墙,似乎是在提示我们特别留意。</p><p class="ql-block">吴哥王朝的早期遗址中有不少用砖砌就的寺庙,建好后由工匠在上面做精细的雕刻,每块砖都分担着图案的一点细部,看上去象拼图一点点拼起来的,从另一方面说来,吴哥古寺都是用砖石垒叠出来的也不为过,如大小庙塔、众多浮雕,就连许多“高棉的微笑”都是在或砖或岩上雕刻成就的,可见当时高棉人惊人骇世的雕刻艺术的创作能力!</p><p class="ql-block">女王宫里的建筑物即其上的雕刻作品就是其中最杰出的精细之作,令人叹为观止!只是岁月久远,砖块之间松动离析了。</p> <p class="ql-block">此前观光过的遗址门口,常见有残疾艺人在表演吹拉弹唱,女王宫门口所见的场面属最大了,不仅有十余个残疾表演者,还有在导游的引导下一众十多人专心欣赏,更有表演结束时付钱的。</p><p class="ql-block">原来这些表演者都是地雷受害者(柬埔寨境内原埋有无计其数的地雷,分别是越战时美军、越军入侵时和红色高棉抵抗越军时所埋),他们身残而致生活贫困,用这种显得文明的方式乞讨养家糊口。对此,真不知如何“欣赏”了!</p> <p class="ql-block">崩密列寺</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处在吴哥旅游外圈、比吴哥寺更早期的寺院,是一座静静隐藏在茂密的热带原始丛林中还未修复的大寺院。</p><p class="ql-block">两侧都是丛林的荒僻的路口,凉篷下仅有两位收门票的人员在值守,如果路边没有吴哥遗迹特有的七头蛇头像,你不会想到沿小路进去会有我们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不属于常规吴哥景区范围的崩密列寺,就是以这样的荒草丛生、坍塌严重、布满青苔、光线阴暗、氛围神密的第一印象显示在我们的面前。</p><p class="ql-block">据说崩密列寺从来没有完工过,原本该有浮雕的寺墙上基本都空空如也,也许是它的“原始风貌”,以及隐秘破败,所以有人说这里有最值得前往同时也是最难去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由于年代久远,毁损严重,崩密列寺的历史无人知晓无处查找,如没有在此拍摄电影《虎兄虎弟》时架设在废墟上的栈道,甚至都无法让人走进。</p> <p class="ql-block">走进崩密列寺,绝对是如同“探险”,荒凉是它的“面容”,残缺是它的“身躯”,神秘是它的“气息”,而震撼是留给我的感受——知道它给来自远方的我们有多大的心理冲击力吗</p> <p class="ql-block">面对沉睡千年的这里的一切,想说什么呢?对美,有时会囿于语言的匮乏而无法描述;而对此,也受困于心理感受而实在是无语!</p> <p class="ql-block">虽然身体是从在崩密列寺一处处残垣一堆堆废墟里走出来了,但好半天都没回过神来,这是在以往旅行中从没有过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洞里萨湖</p><p class="ql-block">从崩密列寺废墟带出来丝丝苍凉、阴沉的心情,到抵达洞里萨湖时终于消解了。</p><p class="ql-block">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前往观湖必经洞里萨河,即观湖必须先观河。</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队伍向太阳😀</p> <p class="ql-block">洞里萨湖是柬埔寨重要的渔业资源区,有约300万渔民依靠湖泊渔业为生。渔民聚居在洞里萨河两岸,从河前往湖里打渔,两岸水边滿眼都是渔民的高脚木屋、打渔小船,还有收取渔获的简易装置,这个湖和河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生活的一方水土。</p> <p class="ql-block">一路阵阵凉风相伴,两边幅幅原生态图景,游客观光,渔民劳作,也算和谐。</p> <p class="ql-block">这里应该是一个可以前往湖岸深处探秘的小船转驳处,驾船渔妇们聚集在此正在揽客,一位女游客在等游船回返,要不是因行程时间所限,真想深入丛林沼泽去探究一番。</p> <p class="ql-block">河道两边都是茂密的热带丛林,转弯处即离大湖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面前就是广阔无际的洞里萨湖,它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柬埔寨大地之上,为高棉民族的生存发展与繁荣提供着丰富的水资源保障,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p> <p class="ql-block">停船于湖面,我们正在船上眺望四方之时,载有饮料等商品的卖货小船随即靠了上来,象极了陆上景区常见到的小卖铺,只不过这是在洞里萨湖上,再次诠释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吴哥”的行程到洞里萨湖为止。</p><p class="ql-block">告别了大湖,也就结束了吴哥遗址小圈、大圈和外圈的观光游览。吴哥,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带走了吴哥的记忆:宽和悲悯的“高棉的微笑”、恢宏庄严的古老建筑遗迹、精美绝伦的高棉浮雕艺术、朴实无华的渔村生活场景……这些,对我们这支由老中小三代组成的旅行团每个成员都是难得的体验和收获,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花絮一:疫情过后的上海浦东机场,旅客稀落场景凋敝,恢复出境旅游尚待时日!</p> <p class="ql-block">花絮二:一个值得期待的暑期旅行——小朋友们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花絮三:古老的“高棉微笑”和现代的职业微笑很相似吗?</p> <p class="ql-block">花絮四:即兴表演——祝您胃口好!😀</p> <p class="ql-block">花絮五:欣赏到柬埔寨著名的《仙女舞》,此舞由近代柬埔寨王国某位王后依据吴哥古寺浮雕上的仙女舞姿所编,后来成为“国舞”,但在红色高棉时期许多著名舞蹈家被杀害,以致该舞几乎失传,后来才逐步恢复。</p> <p class="ql-block">花絮六:即将“走出吴哥”前的夜晚,在暹粒的夜市生活里也留下了“足迹”。😀</p> <p class="ql-block">夜航。回家。晚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