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水 <p class="ql-block">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我们用有趣的和游戏,连接孩子,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 让孩子大胆猜想、积极探索、主动创造。 水是大自然赋予的玩具,能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水盆中的玩具有的会浮在上面,有的则会沉下去; 素材洗衣液遇到水,会产生很多泡泡; 海绵放到水里,竟然会长胖,还可以挤出很多水; 拧开水龙头就会有水流出来,凉凉的,很快又从指缝间溜走了, 他们到哪儿去了呢? 我们的生活跟水密切相关,关于“水”的问题一个一个地 产生,好奇心驱使孩子们不自觉地和水互动,探寻水的秘密,享受玩水的乐趣!</p> 生活中的水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哪里都见过水呢</p><p class="ql-block"> 琪琪:我在厕所的马桶里、还有大海、还有...还有我们出汗的时候! 青峰:我哭时候的泪水也是水! </p><p class="ql-block">陈子晔:我每天都是用水洗手,用水洗脸刷牙的</p><p class="ql-block"> 可乐:老师,我看到池塘里也有水,还有雪融化的时候也有水</p><p class="ql-block"> 静静:你们说的都是我们看得见的水,还有看不见的水呢</p><p class="ql-block"> 谢飞扬:看不见的水,哪里有? 说着用手在空中比划着问:“你在哪?你在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雨季,我们在科学区提供了除湿袋。 让孩子们把它挂在衣柜里、书架旁等孩子认为没有水的地方,过了两天,我们把除湿袋取来,孩子们发现袋子里原来的白色小颗粒不见了,变成了一口袋清澈的水,他们惊奇地大叫: 水是怎么进去的?太厉害了!大变活水!纷纷奔走相告。</p> <p class="ql-block"> 通过网上相关视频我们了解到,吸湿袋里的水不是自己长出来的,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原来空气中也有水。 子豪:那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呢?我们的衣服也没有湿啊! 涵涵:我摸不到水。</p> 水的三态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孩子了解水的三态,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实验器材:热水、冰块、玻璃杯和盘子。 实验步骤:幼儿在玻璃杯中装上约三分之一的热水,把盘子放在杯口,往盘子里放冰块,当冰块逐渐增多时,玻璃杯里就会下雨啦。 实验原理:水遇到热会蒸发成水蒸气升腾到空中。由于高空温度要比地面低,有时候甚至会到零下。这些升上去的水蒸气在天空中会凝聚成小水滴或者冰块,这就是天空中的云。云当他遇到热就会变成小水滴,降下来。</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对此实验很着迷,《纲要》指出:“发现孩子的兴趣,关注孩子的热点,开展孩子喜欢的活动。”为了进一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我们组织了集体活动《小水滴旅行记》。</p> <p class="ql-block"> 通过小水滴旅行记的故事,孩子们了解了水有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小水滴在太阳公公的帮助下晒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在空中越聚越多变成了云,云又在风伯伯的帮助下遇冷变成了雨回到地面,真是太神奇了。</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中,了解到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变成了水蒸气,又从水蒸气变成白云,白云变成小雨、雪花,最后又变成小水滴回到了海妈妈的怀抱。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可以相互变化和循环。如果我们直接说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这太抽象,孩子听不懂,也不感兴趣。大班的幼儿处于探索期,对水是熟悉的,但对水的三态变化却不了解。小水滴在大海游动(液态)——在太阳的照射下蒸发(气态)——在空中飘浮——被冷风吹——变成雨点落下——变成雪花飘下来(固态)——回到海妈妈的怀抱。结合绘本《小水滴旅行记》,通过进一步观察流程图,让小朋友更直观具体地了解水会有三种样态存在在我们的生活里。</p> 水的来源 <p class="ql-block">琪琪:老师我们用的水都是天上下雨的时候落下来的吧</p><p class="ql-block"> 可乐:我发现我们打开水龙头就有水,有的时候还没有水。</p><p class="ql-block"> 安乐:那是断水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p> <p class="ql-block"> 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开展了关于“水从哪里来的大调查”,通过各种渠道调查到水来自江、河、湖、海,水井、沟渠里也有水。</p> <p class="ql-block"> 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水都能喝? 去过海边的小朋友说:海水很咸,不能喝,不能洗澡、洗衣服、也不能浇花。 我们在科学区贴了一张图,是海水与淡水的比例图,如果把地球上的水比作一块圆饼,蓝色部分是海水,黄色部分是淡水,地球上可以给我用来生活的淡水只有这么点。 幼儿:这么点水,够我们大地球上这么多人用吗?</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通过网络报道了解到地球上很多地方常年都没有水,他们一年到头都不能洗澡,不能洗衣服,喝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运,而且水很少,很脏。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介绍,孩子们深深地感到自己平时太浪费水了,得要珍惜水资源,大家都要节约用水。</p> <p class="ql-block">为了避免这些浪费水的现象,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决定增加节水小卫士进行监督。节水小卫士正在提醒小朋友洗手时,水龙头开小一些,要节约用水!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为了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争做节水小卫士,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设计出节水标志。</p> 水的净化 <p class="ql-block"> 幼儿问:“老师,我看到河里的水特别脏,但是我们家里水龙头里出来的水是干净的!” 老师:“河里的水能直饮用吗?” 幼儿:“不能,里面有细菌。” 幼儿:“还有病毒。” 通过实地查看,显微镜观察,孩子们的调查发现稚拙可爱又发人深省。</p> <p class="ql-block">老师:“我们用的干净的水是怎么来的呢?”</p><p class="ql-block">幼儿:“净水器可以把水变干净。” 幼儿:“过滤器也能。” 老师:“河里的脏水是怎么变干净的呢?”</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孩子较直观地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我们在玩水区投放了实验材料:泥沙,一杯清水,两个透明空杯,一块纸巾。 实验步骤:1.将准备好的清水倒入装有泥沙的水杯中,搅拌均匀。</p><p class="ql-block">2.将准备好的纸巾叠成长方条状。 3.将叠好的纸巾一端放入泥沙水中,另一端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空杯中(两个水杯要紧挨在一起),每隔半小时观察空杯情况。</p><p class="ql-block"> 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空杯中已装了一部分清水,而泥沙水则被净化,只留下了泥沙在杯底。 为了让孩子较直观地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我们在玩水区投放了实验材料:泥沙,一杯清水,两个透明空杯,一块纸巾。</p><p class="ql-block">实验步骤</p><p class="ql-block">1.将准备好的清水倒入装有泥沙的水杯中,搅拌均匀。</p><p class="ql-block"> 2.将准备好的纸巾叠成长方条状。 3.将叠好的纸巾一端放入泥沙水中,另一端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空杯中(两个水杯要紧挨在一起),每隔半小时观察空杯情况。</p><p class="ql-block"> 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空杯中已装了一部分清水,而泥沙水则被净化,只留下了泥沙在杯底。</p> <p class="ql-block">实验原理: 这一现象称为“毛细现象”。纸主要由纤维构成,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卫生纸中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所以水沿着卫生纸往上走。泥沙比水重且颗粒大,无法通过毛细管,不会沿着卫生纸往上走,所以卫生纸就起到了过滤泥沙的作用,变成了神奇的“净化器”。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造了净水器。</p> <p class="ql-block">实验延伸: 想一想,试一试,还有哪些材料也可以用来净化水?鼓励孩子们自己寻找过滤材料,并让大家筛选出纱布、洗碗巾、海绵、毛线、棉花等材料尝试,比较哪种材料的过滤效果最好。</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观看视频《水的净化》,了解自来水是需要经过自来水厂多重净化才能使用,知道生活净化用水的来之不易。</p> 有趣的水 <p class="ql-block"> 《指南》中提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的。”为了让孩子感受“水”不同特性,我们采用科学小实验的方式,让他们更直观地感知。</p> <p class="ql-block">1.小实验:水枪推进器 水是天下最软的物体,可是当他们以高压形式喷射时,就具有了巨大的动力。不信我们来试试吧。 几只一次性杯子、一条绳子、在杯子底部穿个洞,将绳子穿过杯子。 给宝贝们一人发一个水枪,正对的杯子,来比比谁的杯子走的又快又远。</p> <p class="ql-block"> 让幼儿再试一试: 换个大水枪,杯子是不是会走的更快呢? 如果你扣下扳机很缓慢,看看水流速度有什么变化? 如果扣下扳机很迅速,再看看水流速度发生了什么改变? 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2.小实验:不漏的水袋 如果把铅笔扎进装满水的塑料袋里会发生什么呢? 找几支铅笔,把铅笔削尖,快速突破,水袋破了,水竟没有流出来。 但是如果把铅笔拔掉,试一试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水马上就流出来了。 为什么铅笔砸漏了水袋,但是水袋却安然无恙,滴水不漏呢?</p> <p class="ql-block">实验原理: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神奇效果。内外有了压力差,所以水被固定在里面出不来,当把铅笔拔出来时,内外气压渐渐相同,水就会流出来了。这些实验的原理幼儿虽然无法理解,但喷涌而出的水流进一步引发了幼儿探究水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3.小实验:水中彩虹 准备:水盆、小镜子和手电筒 打开手电筒,孩子们围在一起,看了好一会,还是没找到彩虹。 涵涵:“可能是角度的问题,所以看不到。” 于是大家更换角度,可依旧看不到彩虹,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是太亮了吧”,聪聪说“我们把教室里的灯关掉试试。” 心悦:“哇,我看到彩虹了!” 彤彤:“老师,快看,彩虹!” 丹丹:“我也找到了。我也找到了。” 孩子们纷纷惊呼着,分享着的发现。 悠悠:“原来只有在光线昏暗、合适的角度才能看到彩虹!”</p> <p class="ql-block">自制彩虹原理:光入水折射一次,镜子反射使光出水又折射一次,可以使光色散,形成了彩虹。 自制彩虹实验后,孩子们发现:当我背对着阳光用喷壶浇花,我看到彩虹了;路过花园,看到浇花会有大彩虹;下过雨后也会有彩虹……</p> <p class="ql-block">4.小实验:有趣的放大镜 准备:一个一次性杯子、一块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杯水</p><p class="ql-block"> 步骤: 1.画一幅小图片,粘在一次性杯子底部</p><p class="ql-block"> 2.将保鲜膜盖在杯子上,用橡皮筋套住。</p><p class="ql-block">3.把水滴在保鲜膜上,放大镜就做好了。 孩子可以一边实验一边记录图片的大小。水放的越多,图片就变得越大。</p> <p class="ql-block"> 我们玩的水的小实验还有很多,如: 《水往低处流》 《沉与浮的系列实验》 《淡水和盐水》 《乌鸦喝水》 《油水分离》 《哈哈镜》 《溶解的秘密》 《曹冲称象》 《水的力量》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硬币滴水</p><p class="ql-block"> 水的张力能让水珠们凝聚在一起,稳稳地趴在硬币上,像一个个透明的玻璃珠,晶莹剔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漂浮的回形针</p><p class="ql-block"> 神奇的张力能让回形针缓缓地漂浮在水面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竹签五角星</p><p class="ql-block">水的张力还能让折断的牙签手拉手,变成五角星!</p><p class="ql-block"> 游戏中,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感受到了水的张力,体验了科学游戏的奇妙之处,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p> 节约用水 <p class="ql-block">梦婷 :虽然生活中的水无处不在,但是地球上的水资源是非常珍贵的,我们要如何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呢?大家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我们洗手的时候,水龙头要开小一点。</p><p class="ql-block">皓皓:洗完脸的水可以用来洗脚。铭铭:洗完手的水还能浇花呢</p><p class="ql-block">可乐:接水的时候,不要接太多,喝不完就会浪费。</p><p class="ql-block">琪琪:我们不能往河里面扔垃圾,不然就会把水污染了。老师:那如果河里面有垃圾了应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航航:那我们就拿个网把垃圾捞起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有趣的水的思考 <p class="ql-block"> 一场与“水”的探秘之旅,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与欢乐,更多的探究与体验。通过一个个小实验,孩子对每天都接触的水有了全新认识,对水的作用、水的特性有了广泛了解,并认识到淡水资源的严重不足,深感平时要节约用水。 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孩子与水的互动将更加频繁,接下来我们将对水的功能和利用展开科学实验。虽然这些科学小实验中深奥的科学原理幼儿一时无法理解,但孩子们探究科学的兴趣被点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围绕水的一系列科学实验会同时引发幼儿对相关领域的关注和探究,这些都将使幼儿更细心地观察生活,更大胆地假设猜想、更深入地实验验证、更勇敢的求异创新。 都说幼儿园是科学家的摇篮。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某个实验能引发孩子深入去思考为什么,并执着地去寻找答案,那么,我们现在所有的付出都是有意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