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庐山风景名胜区,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景区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是中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先后被评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中华十大名山、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中国佛教名山风景区等美誉。</p><p class="ql-block">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匡庐奇秀甲天下”,自司马迁将庐山载入《史记》后,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陆游、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诗人相继登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苏轼所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形象描绘了庐山的景色,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p> <p class="ql-block">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p><p class="ql-block">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庐山迎客松</p> <p class="ql-block">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也位于锦绣谷的南端,海拔1031米,洞高、深各约10米,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是庐山著名景点之一。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仙人洞在佛手岩的覆盖下,一洞中开为仙人洞。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 至清朝,佛手岩成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称仙人洞。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三叠泉又名三级泉、水帘泉,位于五老峰下部,总面积16.5平方公里,海拔1160米,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落差共155米。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为“庐山第一奇观”。三叠泉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得名。三叠中,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巅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p> <p class="ql-block">美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河东路180号,“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曾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 绿荫笼罩下的“美庐”别墅,为石木结构,主楼为两层,附楼为一层,庭园特别敞净,而建筑主体却又显得适宜,既不感到笨拙,又不感到纤弱,产生出一种和谐的美。</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三次在庐山开会,也都住在美庐别墅,不知睡在蒋委员长和夫人宋美龄的床上有何感想,哈哈!</p> <p class="ql-block">蒋委员长与宋氏三姐妹合影</p> <p class="ql-block">含鄱口</p><p class="ql-block">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含鄱口西侧,为著名的冰川角锋“犁头尖”活象一块犀利的犁头,耕耘着茫茫云海。含鄱口对面为庐山最高峰“汉阳峰”,北面为庐山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为庐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山麓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含鄱岭上有一座雕梁画栋的方型楼台,这就是庐山观日出的胜地“望鄱亭”。</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含鄱口牌坊下小歇</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含鄱口条石凳上休息</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夫人江青坐在含鄱口石凳上</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庐山,是江青亲自给主席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庐山会议旧址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原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毛泽东同志主持了这三次重要会议。现在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 右侧不远处的“庐山大厦”为外观4层、内有6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原为国民党军官训练团的中下级军官住所,正面额上原有蒋介石题写的“庐山传习学舍”四个大字。位于会址和大厦中间的一座宫殿式建筑即为1935年落成的庐山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位于庐山仙人洞一侧的白鹿升仙台上,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所建造的。明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朱元璋为了纪念周颠仙等人就在这台上建起了御碑亭。亭中至今还保存着朱元璋的御碑。碑上刻着这位朱皇帝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和《四仙诗》。</p> <p class="ql-block">花径</p><p class="ql-block">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顺路可见冰川遗迹──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p> <p class="ql-block">庐山电影院长年播放电影:庐山恋,一部电影连续播放42年,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p> <p class="ql-block">手机摄影:赲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