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东乌素图村,大青山脚下一个马蹄形的山湾,长流不息的山泉水和遍布山川沟壑的杏树是家乡最显著的特点。怀着对家乡深沉的爱和眷恋,以“杏坞山水间”为题,真情回望家乡东乌素图曾经的沧桑往事……</p> 烧在前,吃在后 <p class="ql-block"> 解放前,由于呼和浩特北大青山前坡沿山一带的村子可耕种的地少,而且干旱的坡地占大多数,不用说粮食不够吃,仅生火用的柴都非常紧缺。当时煤碳还不普及,生火用的柴草就是重要的生活必须品。当时村里有句口头禅叫“烧在前、吃在后”,可见生火柴是比吃都重要的大问题。</p> <p class="ql-block"> 村子附近的生火柴都被砍光了,想弄柴禾得走几十里山路进山割梢子。梢子是一种生长在山坡上的灌木,一丛连一丛成片生长,梢子晒干后是非常好的生火柴,不仅村民喜欢用,城里的各行各业和居民生火都需要。因此,割梢子卖梢子是东乌素图村民维持生活的重要方式。</p> <p class="ql-block"> 卖梢子还是变现最快的一种途径。如果家里没钱了,只要有梢子,一早用毛驴驮上一大捆到城里,找到卖主后立马就能换成钱,买上两个烧饼,骑上毛驴悠哉悠哉地走在返回村里的路上,别提多惬意了。</p> <p class="ql-block"> 东乌素图等沿山一带的村民,许多人家都有毛驴,主要就是用毛驴到山里驮梢子。每到冬春季节,村民们成群结队地赶着毛驴到山里割梢子,梢子割好后,扎成两个长捆,然后再把两长捆扎成一个“人”字形的大捆,一大捆有两百多斤,力气大的村民一人就能把一大捆梢子放在毛驴背上,力气小的村民一人根本放不上去,还得找人帮忙。人字形梢子捆放在毛驴背上,两侧各一长捆,梢子还拖着地,走在土路上会不停地带起尘土。每到傍晚,村北山坡上驮梢子的毛驴队伍很远就能看到,三个一群,五个一群,尘土飞扬,陆续从山路上返回村里。也有条件差的村民没有毛驴,割好梢子只能人工背回来,背上近百斤的梢子,走上几十里的山路,肩膀两侧被勒的全是血痕,非常艰辛。</p> <p class="ql-block"> 那时有句俗语:“乌素图的小子(小孩子),三年没见过老子(爸爸)”,形象地说明,乌素图的村民冬春季节,男人们拂晓前出发割梢子,很晚才回家,夏天起早贪黑忙种田,数年如一日,小孩子睡的早、起的晚,见不到爸爸是平常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