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家谱史料汇编:一、“吴”字 二、吴氏氏徽

金华医坊

<h3>吴氏家谱史料汇编:一、“吴”字 二、吴氏氏徽<br><br><br><br>一、“吴”字<br><br>  </h3> <h3>吴氏图腾<br><br><br><br>“吴”,上古音读“ga:”,现在汉语读“wu”。从读音上看,“吴”字的读音与“呜”、“哇”、<br><br>“喔”等音十分相近,它极可能就是原始人狩猎时发出的惊心动魄的喊叫声音,所以“吴”字是一个表声字。<br><br>人类在远古时期没有语言,相互之间的交流只会用“呜呜”的声音,用各种高低不同的音调来表示不同的意思。“呜呜”的象音会意就是“吴”的初始文化。古代中原人对江浙一带的语音不好理解,只有依赖他们的手势和大声强调才能沟通。<br><br>从经典语言学看“吴”的本义是大声喊叫。“吴”字的原始象形:奔跑、回头、高声喊叫。<br></h3> <h3>这是《殷墟书契前编》第4卷第29页第4片所载“吴”字。这个“吴”下部为奔跑的人,上部为大言的口。应是吴字的象形,象一个一面追赶野兽,一面大声吆喝的猎人。这个部落就是狩猎为生的人,也是能征善战的部落。<br><br>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吴”字的解释为:“吴”大言也,从矢口,就是“矢”字上面加一个“口”。何谓大言,即大声也。这是对“吴”字最权威的解释。<br><br>“吴”字之原始意义即是边奔跑边叫喊边回头之意。这正是洪荒时代人类生活的描写,在原始壁画中甚至是一种世界性的主题,因为它描绘的其实就是一幅人类童年时代狩猎生活的图画。古人靠打猎为生,遇到大野兽,边跑边回头边叫喊以召集同类来共同攻击野兽,当然,人类有时也遭猛兽袭击,这时也就边奔跑边呼喊救命了。这种一边奔跑,一边不时回头看,一边大声呼喊的动作就叫做吴。由于这种现象在洪荒时代是经常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于是在远古时代有某些部族或氏族或某些人就以“吴”为姓了,在这种动人心弦的呼喊声中,吴氏出现了。<br><br>吴人以狩猎为生,而“虎为百臂之王”,因此,远古的吴人崇拜一种似虎叫“虞”或“驺虞”的动物,“驺虞”的特点是跑得极快,这与“吴”字下从“矢”密切相关,也与吴人狩猎生活的善于奔跑的特点相同,这种古动物可能在先秦时变得稀少而绝迹了。据《山海经》书中描绘,天吴,是一个有八个头、八只腿、八条尾巴、人的面孔、虎的身子、青黄色、吐云雾、司水的庞然大怪兽,是一个怪物一样的神仙。“天吴”人面虎身,这与吴人的狩猎生活密切相关。猎人常身披虎皮作为一种狩猎时伪装和欢庆收获猎物时的摸拟动物动作的舞蹈装扮。在先秦和秦汉文献中常可见到“虞”,也叫“驺虞”。吴人便是以虞为图腾,“天吴”的原型即是虞。“天吴”是人的面孔,从这里,可以看到兽与人的结合,也可以看到从人到神的转化。同时,我们也明确无误的认识到“天吴”也是人,而且就是吴人的祖神。这个半人半兽的怪物,就是古老的原始狩猎氏族-吴人的图腾兼始祖神。“天”的意思就是“大”,“天吴”,就是伟大的吴。这种人兽结合、形状怪异的图腾神,是人类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br><br>  东汉时期有一个学者叫吴平,他和袁康写了一部著名的书叫《越绝书》,他在书的末篇中用拆字的方法,隐语式地道出了自己的姓名。书中说:“文属辞定,自于邦贤。邦贤以口为姓,丞之以天;楚相屈原,与之同名。”今天的吴姓人在向初见面的人介绍自己的姓,往往也都说姓吴——“口天吴”。<br><br>吴姓拆字联:<br><br>大地迎春花笑口<br><br>华门有喜鸟谈天<br><br>该联上联的最后一字与下联的最后一字合起来为“吴”字。<br><br><br><br>二、吴氏氏徽<br><br><br></h3> <h3>吴氏氏徽:形似梅花,象征吴氏受姓始祖泰伯公发祥地无锡梅里(今梅村镇)。五片花瓣由五个吴字组成,寓意全世界五大洲,全中国五湖四海,吴氏子孙心连心,手牵手,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开拓奋进。红底黄字,底红色象征兴旺发达,光明灿烂。<br><br>传说,泰伯奔吴定居后,在斩荆棘过程中发现了梅树,香风扑鼻,泰伯很欣赏傲霜斗雪的梅花,泰伯对于“梅”情有独锺,形成梅林。泰伯称他们的住地为梅林里,简称梅里(今梅村)。泰伯创建“勾吴”国,以梅里为中心,建立泰伯城。由梅文化(吴文化)凝结成的梅村,传承了几千年,时至今日,仍叫梅村。又传说,季札聘问中原的时候,除了身上佩带着表示身份的宝剑,还在车子上刻了一支象征“吴”的梅花。<br><br>深圳吴文化交流会创刊号载,古人云,梅具元亨利贞(仁、礼、义、智)之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今人语,梅花五瓣即是寓意五福:和平、快乐、顺利、长寿、幸运。凌寒留香、冰心铁骨的一剪寒梅,即是“岁寒三友”之一,又是“花中四君子”之首,以高洁、坚韧、顶天立地之浩然正气,展示着不畏艰险而奋勇拼搏的开拓进取之精神,也展示着“俏不争春,报春传喜”的谦让祥和之精神,这是泰伯至德精神的表征,也是吴氏宗亲的崇尚。<br><br>  <br><br>苏州阊门分支东台市一总吴家墩子家谱载,吴氏氏徽图案的设计者为广西教育学院研究员吴卓凡宗长。<br><br></h3> <h3><br><br>华夏吴氏网站载,全台吴氏宗亲联谊会会徽设计者为台湾桃园县吴茂松宗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