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说起祠堂,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那种电视剧中大家族里面的祠堂,算是一个威严的存在,一般都是大家族里出现什么事情了,或者要举办什么重大的仪式,都会在祠堂中办理。所谓祠堂也就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而今祠堂特别是北方是很少见到的,南方的祠堂保留下来的就相对比较多,那么古代为何必须建设祠堂?其作用是什么?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br> 关于祠堂这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汉代,不过汉代时期的祠堂基本上是建在墓所的,名曰墓祠。直到宋代以后,朱熹作《家礼》,始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只是在那时修建祠堂还是有一定的等级限制的,一般人是不能立祠的,到了明代嘉靖年间,才开始允许立庙,再之后就是那些做过皇帝或封过侯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那么为何要有祠堂呢?祠堂的作用又有什么?<br><br><br> 祠堂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祭祀,因为在很多朝代,人们都是尊崇儒家思想的,所以祭祀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古人会在祠堂内摆放了先祖的灵位,等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子孙们都要到祠堂里祭拜祖先,以示尊敬和孝顺,而这在一些非常重视礼仪的朝代中,祠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br><br> 另外祠堂还是婚嫁丧寿场所,一般古代的祠堂建设面积是比较大的,所以那个时候人们会将祠堂作为婚嫁丧寿的场所。也就是说新人举办婚礼时会在祠堂中跪拜高堂祖先,然后获得父母的认可和祖先的祝福,还有就是一些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会在祠堂内设宴操办生日宴会等等。祠堂还是一个议事的地方,这就如很多电视剧中,一大家族的人生活在一起,然后有什么事情要商议的话,就会将事情放到祠堂里面;此外还有一种作用就是,设立学堂供组内的子弟学习,一开始祠堂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祭祀活动,不过后来功能就越来越多了,所以许多世家就会在祠堂中设立私学以供族内的子弟读书。<br><br> 总得来说,祠堂对于古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祠堂一姓一祠,古人在建设祠堂的时候,都是非常讲究的,而祠堂也成为了一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br> 世间万物必有祖,参天大树必有根,有天必有地,有子必有母。时空轮回,因果互承,不离阴阳二极,此乃万变其宗也。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为之死也;阴阳互抱,相互滋养,乃为生也。子为阳,母为阴,子荣母枯不可久矣。<br><br> 很多人认为祠堂的兴衰与子孙关系不太大,其实不是如此。宇宙万物,不离阴阳。倘若子孙为阳,那么祖先则为阴,子孙繁荣昌盛了,必有祖先庇佑,反过来祖先都自身难保,何以保佑众子孙。所以宗祠的修建是有必要的。<br><br> 当然修建宗祠需要资金的,这是必然的。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修建必须大家各位宗亲,慷慨解囊,鼎力支持。我们一定要团结一致,责无旁贷,扭成一股绳,因为我们都是吴氏祠的子孙,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