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班新生入园后,经常听到家长反馈说的就是“我家孩子不会打人,上了幼儿园后学会打人了。”而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往往是“他打你,你就打他。”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引导孩子呢?</p><p class="ql-block">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班孩子为什么经常打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打人原因</p><p class="ql-block">小班的孩子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这个思维的特点就是行动快于语言,所以当发生交往冲突的时候,孩子动作不受控制会先本能的反应。</p><p class="ql-block">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和其他同伴玩耍时,常会通过摸摸别人、碰碰别人表达友好,其他孩子认为这叫“打人”。</p><p class="ql-block">小班幼儿的情绪发展是,处于情绪识别阶段,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的认知很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常以打人表达不满的情绪。</p><p class="ql-block">小班的孩子在与玩伴之间游戏时,还没有建立规则意识,常常是以自己的玩法为中心,不管跟谁一起玩,都想要对方听自己的,所以自我碰上自我,游戏中就难免出现双方意见相左的时候,就会大打出手了。</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情况是习惯性打人。有些家长(特别是祖辈)对孩子比较骄纵,在养育过程中发现孩子有打人的情况也不制止,甚至觉得孩子胆子大,以后不会吃亏,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孩子遇到争执时习惯性的去打人。</p><p class="ql-block">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打人”与“被打”不可避免,了解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并积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比简单地告诉孩子“他打你,你也打他”要好上万倍,教孩子不和打人的宝宝玩或者直接找园长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倾听——让孩子表达情绪</p><p class="ql-block">受到“欺负”的孩子急需成人的理解与帮助,因此,父母要给孩子释放心理压力的机会。当被打的孩子还手后,他却哭闹不停,建议先把孩子拢在自己的怀中,理解同情他的遭遇,并尝试着帮他表达清楚自己的情感体验:“是不是很委屈?是不是很疼?”通过共情,让孩子的不良情绪表达出来,家长的回应就是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口,有这个宣泄口的存在,事件带来的影响不会被压抑到潜意识里。</p><p class="ql-block">等孩子的情绪平复了,父母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慢慢建立起事情的因果联系和积极应对问题的能力。不带评判的进行倾听,让孩子把事件讲述出来,在此过程中不要进行评判,不要说一些气话,这是让自己获取全面信息的过程,以便能更客观正确的引导孩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接纳——孩子的本能反应</p><p class="ql-block">接纳孩子在被打事件中的反应。孩子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孩子在面对冲突时,有些喜欢“以暴制暴”,而有些则喜欢“以德报怨”,不管选择哪种方式,都是性格使然。</p><p class="ql-block">而事实上,很多时候,当成人听到或看到自己孩子被打时,情绪往往比孩子更容易冲动。接纳孩子面对事件时本能的反应,不仅是对孩子自我能力的认可,也是家长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更是让他能够更好地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美国知名心理学家乔治﹒斯派维克认为,拥有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即使在解决问题时失败,他们未来也能更冷静地面对困难。</p><p class="ql-block">小孩子打架不记仇,一会儿就好。如果家长亲自出面,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p><p class="ql-block">正像三字经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们的思想世界里,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真实又直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欢就是喜欢,生气就是生气,但过后马上又会忘记,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是我们最该向孩子们学习的优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引导——家长教会孩子处理矛盾</p><p class="ql-block">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认识到在小班幼儿之间的打打闹闹是正常现象,也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社交起点,不要过于担心焦虑。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处理:</p><p class="ql-block">1.直接呼救:“老师,某某打我了!”</p><p class="ql-block">被人欺负时,要大声喊老师,老师的到来,能阻止攻击性孩子的行为,高声地喊叫,能让对手感觉到一种威慑的力量,并且还可以吸引其他成人与小朋友的注意,使攻击性孩子感受来自周围的压力而住手。</p><p class="ql-block">2.“打闹”游戏中学会躲避。</p><p class="ql-block">在家里,做父母的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比如:爸爸和孩子追打着玩,假装打他身体的某个部位时,教他如何迅速躲避等。当孩子平时与要好的小伙伴之间打打闹闹时,只要没有危险,父母不要过多干涉,尤其男孩子,有时候需要同伴间的摔跤游戏。打打闹闹的游戏过程中让孩子掌握了躲避的技巧。</p><p class="ql-block">3.学会抗议与维权。</p><p class="ql-block">教孩子自己严肃大声地向对方表达抗议:“我不喜欢你打我。”“你打人是不对的!”明确自己的态度,让对方知道打人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遇到习惯性打人的小朋友时,可以提前警告“你实在想跟我玩可以,但是如果你打人,我就不跟你玩儿了!”这样处理一般就能有效地避免或结束冲突,还不伤感情。</p> <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不正确分析,盲目批评指责,势必会误会孩子。如果家长偏听偏信,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错误诱导势必会使孩子犯错误。小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他们只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现实与想象还分不清,有时会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出来,使得家长误以为真。还有的家长会使用一些诱导性的语言,来对幼儿发问,这都是不可取的。比如:“老师厉害不厉害?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打你了吗?小朋友呢?打你了吗?”</p><p class="ql-block">小班孩子故意打人的情况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所以请家长朋友不要着急、心疼,理解了别人的孩子,也就是理解了自己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发生打人现象,孩子要学会维权,要求打人的孩子对自己进行道歉。成人也不要代替孩子进行道歉,发生冲突的孩子之间进行道歉和谅解,是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p><p class="ql-block">这种引导,也是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帮助孩子明白,什么是后果,后果要自己承担!</p> 最后 <p class="ql-block">小孩子打人不可怕,成人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出自于成人的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