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图片,网络。谢谢!</b></p> <p class="ql-block"><b> 散文,可以说是文学的基础。任何一部中长篇小说中都有可观的散文式描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提到散文的格局,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形散神不散”。道理人人懂,写作起来却并不容易拿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所谓“形散”,所言无非如同做事无主次,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脚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对于所谓形散应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它不是文章外形的涣散。恰恰相反,它形同人体眼、耳、鼻、舌唇之五官,眼是眼鼻子是鼻子,唇线眼线分明,整体呈天然座落,怡然气质。如果两眼对称有差异、鼻子瘪平、嘴唇呈口腔学中所说的“地包天”,又生一对猴耳,那就是真正的形散了,文章没有了品相、格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无论任何体裁的文章,首先要有一个醒目但又很是沉淀的标题,散文亦不例外,甚至更为尤要。简明扼要的几个字,预示了内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杨朔的“荔枝蜜”,鲁迅先生的“呐喊”,巴金的“家、春、秋”等等,都一 一显示了文章标题的简练而文章内涵的盈实。</b></p> <p class="ql-block"><b> 特别是德裔美籍人士塞缪尔•厄尔曼70多年前写的“年轻”,一篇只有400多字的短文,首次在美国发表便引起全美轰动,成千上万的读者把它抄下来当做座右铭收藏,许多中老年人把它作为安排后半生的精神引领。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在指挥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办公桌上始终摆着《年轻》复印件的镜框,文中的许多词句常被他在谈话或开会作报告时引用。后来此文传到日本,文章的观点被许多日本人奉为生活指南,作为于世立身进取的哲学、思想基础。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多年来,《年轻》始终是我的座右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塞缪尔•厄尔曼“年轻”,逻辑通透,文辞精练,喻句奇妙,我读此文至少五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话已至此,就得说说某些美友的文章标题二十多个字、加上标点符号达三十,这等做法是你的语文老师教的,还是你自以为是自创的?不客气的讲,每当美篇首页展示这种标题的文章,我是不屑的,觉得倒胃口!请看下图:十足的标题党,无聊至极!</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散文的文章内容,无一例外地都是在书写平凡事中真情。那么,便要求散文作者将俗事凡见作一番别致的刻画、将独特的心理感受予以文字描述。散文内容彰显,不需要词藻,不需要太多修饰,只须心中那份与众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体现出作者的个性、胸臆、眼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抒情散文,情为重,是光鲜光怪的客观存在刺激了主观,作者思维翩然所作出的反应。换言之:文章所体现的是作者的主观浪漫和主流意识。抒情散文字数应受控于1000~1200字左右,文章贵精不贵多,主要是读文章意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叙事散文,是记忆遇上春天,萌发了新情,自己于怀旧中陶醉。叙事散文是难忘的现实与曾经过往的后来写照,怀旧、舒怀,亦抒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美篇中,我尝试过多种体裁文章写作。相比较而言,我较为喜欢散文。尤喜欢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纪实散文我没写过,因为写纪实散文须有非同一般的见遇,其素材刻骨锥心,否则,所谓文章就是“流水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