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 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需解决的重大问题。</p><p class="ql-block"> 那怎样在幼儿时期关注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呢?</p> 什么是心理健康 <p class="ql-block">1.心理健康</p><p class="ql-block">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p><p class="ql-block">2.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p> 幼儿常见的心里变化 <p class="ql-block">1.焦虑</p><p class="ql-block"> 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下、无端哭闹。这类儿童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害怕,甚至惶恐不安,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p><p class="ql-block">2.恐惧和失眠</p><p class="ql-block"> 恐惧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p> <p class="ql-block">3.过度害羞</p><p class="ql-block"> 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害羞纯属正常,但如害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p><p class="ql-block">4.攻击</p><p class="ql-block"> 有些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p> 我们可以怎么做 <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怎么做</p><p class="ql-block">1.了解孩子需求,同幼儿协商</p><p class="ql-block">家长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也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幼儿。与幼儿、老师多沟通,对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了解。家长多一份了解,就对幼儿少一份误解。</p><p class="ql-block">2.耐心倾听幼儿,真正放下“身段”</p><p class="ql-block">家长以朋友的身份平等与幼儿沟通,倾听幼儿的心声,避免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来对待幼儿。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幼儿,对幼儿像成人一样给予尊重。</p><p class="ql-block">3.修正对幼儿的期望</p><p class="ql-block">不要总是要求幼儿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幼儿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幼儿协商,共同找出好的解决方法,有利于幼儿的成长。</p><p class="ql-block">4.丰富幼儿的社会交往</p><p class="ql-block">交往与沟通、分享与合作是幼儿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作为家长,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释放消极的情绪,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提升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p><p class="ql-block">5.教育幼儿学会接纳自己,释放情绪</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家长不要怪罪孩子软弱、胆小,而要让孩子知道,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类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大人们也会有类似的情绪,从而鼓励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的坏情绪。</p><p class="ql-block"> </p> 教育方法 <p class="ql-block">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呢?</p><p class="ql-block">1.鼓励法</p><p class="ql-block"> 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的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p><p class="ql-block">2.反问法</p><p class="ql-block"> 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和孩子谈话时要试探、反问、发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p><p class="ql-block">3.讲故事法</p><p class="ql-block"> 儿童都爱听故事,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试,还能鼓舞孩子上进。</p><p class="ql-block">4.兴趣引导法</p><p class="ql-block"> 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展其兴趣和爱好。</p><p class="ql-block">5.宽严结合法</p><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需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p> <p class="ql-block">1.不过度关心孩子:过度关心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p><p class="ql-block">2.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p><p class="ql-block">3.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打骂会使孩子养成、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甚至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p><p class="ql-block">4.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人了。</p><p class="ql-block">5.不当众批评孩子: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p><p class="ql-block">6.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p><p class="ql-block">7.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p> <p class="ql-block">心理相关书籍推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我的情绪小怪兽》 《大熊抱抱》 《神奇的色彩女王》 <p class="ql-block">每位孩子都是天使,让我们一起携手,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种子,用心呵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