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津口一一赫哲族聚居地

王剑(谢绝鲜花)

<p class="ql-block">  街津口,位于黑龙江同江市东北45公里处,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我国赫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集中居住于“三乡两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敖其镇赦其赫哲族村、抚远抓吉镇抓吉赫哲族村</p> <p class="ql-block">  街津口赫哲族乡(村落),坐落在莲花河(左侧)入黑龙江(右侧)的河口处(河水、江水分明)</p> <p class="ql-block">  登高眺望,街津口赫哲族乡(村落),青山绿水,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以渔猎为主的少数民族,也是北方少数民族中唯一曾以渔业为主的民族,更是中国人口最少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赫哲族人口为5373人(珞巴族其次3682人,塔塔尔族最少3556人),民族语言为赫哲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里尔字母来记录语言,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p> <p class="ql-block">  “赫哲”作为族称最早出现于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1934年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出版后,“赫哲”作为族称开始广泛传播</p> <p class="ql-block">  赫哲人先民是肃慎族系的组成部分,至明末清初,赫哲先民从女真人中逐步分离出来,民国初年,居住在松花江下游、混同江(同江市黑龙江段)南岸和乌苏里江西岸的赫哲族约1600人,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时,中国境内赫哲族人口仅剩300余人,濒于灭绝</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赫哲族人口逐年增加,由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的450人,到2021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境内赫哲族人口为5373人</p> <p class="ql-block">  汉白玉雕成的“鱼皇”雕塑,由三朵浪花、一条鱼、一位赫哲姑娘组成,象征着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三江水,哺育了各种鱼类,鱼又养育了赫哲族人,展示了赫哲族人生生不息的故土,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  街津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街津口赫哲族乡境内,属完达山余脉低山区</p> <p class="ql-block">  有着良好的植被覆盖,植物种类繁多,仅高等植物就有59种</p> <p class="ql-block">  主要生长着天然次生林,面积达13570公顷</p> <p class="ql-block">  生存着各种野生动物,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禽鸟就有12种</p> <p class="ql-block">  赫哲民族文化村,坐落在街津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是目前中国唯一保存下来的赫哲民族文化村</p> <p class="ql-block">  文化村内密林幽深,漫步林间,享受自然风光带来的宁静与美妙,近距离感受赫哲族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p> <p class="ql-block">  “猎户人家”静待客人</p> <p class="ql-block">  赫哲展览馆,展现赫哲族的历史、生活风貌,收藏赫哲族的文物、手工制品和生产工具等</p> <p class="ql-block">  早年赫哲族的衣服、被褥多是鱼皮曽皮制成,一套鱼皮服大概有40一100张大马哈鱼皮制成(也可以用鲟鳇鱼、鲢鱼、狗鱼等制作),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赫哲族人用鱼骨做的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别具一格的鱼骨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加工后的鱼皮和鱼骨饰品</p> <p class="ql-block">  赫哲族历史源远流长,长期过着渔猎生活,早期住的“撮罗安库”(尖顶窝棚)</p> <p class="ql-block">  赫哲族人打渔抓鱼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 赫哲人过去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拖日乞”(狗爬犁,套3一9条狗)</p> <p class="ql-block">  赫哲族人用桦树皮盖的小屋内</p> <p class="ql-block">  赫哲族青年男女翩翩起舞</p> <p class="ql-block">  赫哲族人深情唱起“乌苏里船歌”(该曲根据赫哲族民间曲调改编,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国际音乐教材〈亚太地区〉)</p> <p class="ql-block">  赫哲族老乡跳起欢快的民族舞</p> <p class="ql-block">  赫哲族乡街道</p> <p class="ql-block">  鱼市购鱼</p> <p class="ql-block">  厨房杀鱼</p> <p class="ql-block">  与相遇的旅友共进鱼宴</p> <p class="ql-block">  赫哲族人喜欢吃的“塔拉卡”菜伴生鱼(用新鲜的鱼丝加各种蔬菜辅以佐料),也是招待亲友宾朋的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  生鱼片</p> <p class="ql-block">  红烧小鱼</p> <p class="ql-block">  赫哲人的烤鱼摊</p> <p class="ql-block">  赫哲族唯一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首创赫哲族鱼皮画的作家画院</p> <p class="ql-block">  街津山,位于黑龙江边,传说是街津老人看守“黑龙”的所在地,人们赞颂这位传说中的街津老人“临江独立已千年,满身风霜满脸皱,敢于黑龙斗高下,不叫黎民吃苦头”</p> <p class="ql-block">  钧鱼台,位于莲花河与黑龙江交汇处东岸,街津山西麓,海拔85米</p> <p class="ql-block">  高空索桥连接街津山与钧鱼台</p> <p class="ql-block">  钧鱼台,望江亭,天高云淡,风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  高空索桥连接钓鱼台与街津山</p> <p class="ql-block">  街津山上观景塔</p> <p class="ql-block">  钧鱼台巨岩平台面积20余平方米,竖有中俄边界界碑,对岸为俄罗斯</p> <p class="ql-block">  屹立江边的钧鱼翁塑像</p> <p class="ql-block">  望江亭,既可看莲花河水缓缓悠悠西来,又可见黑龙江水浩浩荡荡东去</p> <p class="ql-block">  赫哲族人在莲花河与黑龙江交汇口处撒网捕鱼</p> <p class="ql-block">  钓鱼台下捕鱼忙</p> <p class="ql-block">  捕鱼归来又一船</p> <p class="ql-block">  畅游在黑龙江一一中俄界江段</p> <p class="ql-block">  饱经风霜的赫哲族船长</p> <p class="ql-block">  与赫哲族船长在黑龙江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  赫哲族优美、动听的《乌苏里船歌》,沿着黑龙江、顺着乌苏里江传颂到更广阔的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