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广东省侨作联四十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的随手拍——广东华侨博物馆

天云儿文学工作室(美篇版)

<h3> 做随手拍和制作这帖的目的,一是方便自己学习,同时宣传博物馆让国內外更多人知侨;二是为没来参加活动的外地会员观赏。我们这次活动是在广东华侨博物馆举行,学会好多会员在省内各地不便到会。俺想,不如趁在现场的时间对博物馆一楼展馆作随手拍。受外来游客参观无法避就和时间限制,俺抓拍的不怎么好,现编辑了一下,供各位观赏。<br>  随手拍好像只有骨感,似乎缺了点什么,呵呵,俺干脆到网络搜索一些图片和资料补充这个帖子,这样,可能会丰富多了些,呵呵。<br>  作为侨作联一员的我,要在这里好好学习,为写侨打个基础,今天时间很短促,找个时间再来认真地参观。</h3> <h3>发展历史<br>1995年4月20日,隆重举行奠基典礼,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广东华侨博物馆筹建委员会主任卢钟鹤等广东省主要领导和泰国华人大慈善家谢慧如等海内外嘉宾出席奠基典礼。2002年基本建成,2009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广东华侨博物馆将建设成为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具有广东特色,全面系统展示广东华侨华人发展史,彰显侨胞历史功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文化传承基地、侨务资源培育基地的省级专业华侨博物馆,向世人传播、展示华侨华人和广东侨乡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筹建以来,得到泰国华人大慈善家谢慧如,香港台山商会等海内外侨胞、港澳同胞和侨务干部捐助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捐献一批华侨历史文物和书画、摄影作品,为广东华侨博物馆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敬请广大海外侨团、侨领、侨胞、港澳同胞、归侨侨眷和社会各界人士继续予以关心和支持,共同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推动广东华侨文博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br><br>主要捐赠者<br><br>李炳源<br>1994年,美籍华人、台山华侨李炳源向广东华侨博物馆筹建处捐赠了73件(套)文物,其中有一些被定为三级文物,是老人毕生在美国收集的中国文物,其中包括唐宋以及民国时期的中国瓷器。<br><br>麦礼谦<br>纽约著名华侨历史学家麦礼谦今年9月刚刚去世,去世前,他委托家人将自己生前所藏的反映20世纪华人在海外建立社团组织、争取利益的票据、选举单以及会馆章程捐赠给广东华侨博物馆。<br><br>杨永曦<br>新加坡首席文物鉴定专家杨永曦两年来每次回国公干,均根据广东华侨博物馆布展之需,将其在新加坡征集到南洋华侨文物捐给广东华侨博物馆,其中包括“猪仔钱”、外销广彩瓷、四库全书、土生华人用品等150件文物。<br><br>招思虹<br>美国著名华文报专栏作家招思虹,在美国倾力寻找华侨文物并将其捐赠回国,3年来,多次代表其读者团队向广东华侨博物馆捐赠文物,其中包括粤剧戏服、华侨护照、巡游龙服、华侨票据、戏剧广告、孙中山纪念邮票等文物100多件。<br><br>美国华裔飞虎队老兵<br>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美国华裔飞虎队老兵及其家属寻根访问团来到广州,向广东华侨博物馆捐赠了一批珍贵历史文物。其中包括“飞虎队”的军服、证件照以及当时的报刊等。<br><br>黄锦标<br>加拿大华侨黄锦标,祖籍广州番禺,拿出了近20件华侨海外使用的古董捐赠给博物馆,包括古碗以及邮票打印机、支票机,清代运送海外的落地钟等。<br><br>赵泰来<br>著名英籍华人画家和收藏家赵泰来向广东华侨博物馆捐赠了500多件个人藏品,包括广彩瓷、字画、玉器和自己创作的巨幅油画,其油画悬挂于广东华侨博物馆一楼大厅内,画面包括开国大典等场景。<br><br>展览与藏品<br><br>开平碉楼<br>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现存1833座,开平碉楼与村落2007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br>澄海市陈慈黉故居<br>位于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是中西结合的大型宅院,三座宅院式房屋及附属建筑共有504间厅房。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始建于1910年,历经近半个世纪建成。具有中西合璧和潮汕民居建筑特色,以典型的潮汕双层四进“驷马拖车”式为格局,并附有双书斋。被誉为“南国大观园”、“岭南第一侨宅”。<br><br>梅县联芳楼<br>坐落在梅州市梅县西阳镇白宫富良村,为中西合璧式的二层客家华侨民居建筑。建于1934年,有印尼华侨丘庆祥兄弟耗资18万大洋建成,以“五叶联芳华”明明。外观及其装饰居具有西洋风格,内不是地道的客家民居特色,四栋门楼雕龙画凤,中西建筑技巧高度结合,客家围屋元素保留其中。<br><br>艰苦创业<br>由垦荒辟地建设城乡、农业、矿业、交通业、商业、工业、金融业、服务业8个单元组成。战士粤籍先侨在海外,面对新环境,新挑战,秉承广东人敢于冒险、开拓务实精神,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垦荒辟地,掘矿筑路。为住在国的经济发展做贡献,被载入史册。<br><br>情系乡梓<br>由实业救国,侨批银信,公益慈善,集体家书,华侨家书,侨乡体育六个单元组成。展示粤籍华侨身居海外,心系国家。回国投资发展民族工业,振兴中华;为侨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br>参观指引<br>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2号<br>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特殊情况另行通知。<br>门票:免费<br></h3> <h3> 作者介绍<br><br>李虹蔚,笔名 天云儿,中共党员,广师、医护军校毕业;曾在学校、部队、外贸、内贸、政府、旅游局、电信任职;鲁迅文学院2004年-2005年高级文学创作班学员,曾任世界中文作协秘书长助理、《中国》杂志特约撰稿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第七、八届理事;现系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儿童文创委会副主任(常务理事)、《湖北文学》特约作家;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和中国著作权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广州市作协会员,广东省图书馆学会会员、广州市档案学会会员。<br><br>在工作中,曾获广东省高教厅“优秀班主任”称号、广东省邮电局长基金二等奖;岳阳地委落实政策先进工作者。<br><br>在写作中,曾获2023年第二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 ;2022年首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第六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全国“清风正气 荡人间”二等奖;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乾有杯第十届金江寓言文学奖”入围奖;“庄子杯”全国寓言.小说大赛优秀奖;邮电高校图工委优秀论文奖;广东省公安厅《赌之害》优秀奖;“豫信杯”中国散文大赛优秀奖;“伊尹堂杯”三等奖;融创中国诗书画展二等奖;广东省侨界作联“抗疫”创作积极分子;第五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作品有童谣被省儿童作协推荐参加 “童心向党”2021年岭南童谣征集传唱活动。2014年被《优秀童话世界》名家推介,2016年、2019、2020年《农村孩子报》首版推介。出版有两本童话专集。<br><br>发表情况<br>文章被选入《少男少女(小作家)》《语文素养核心读本•伴悦读本--宇宙的诞生(教育部统编教材首选读本)》《中国现代寓言故事(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推荐书目)》《漫画周刊•阳光少年》《漫画周刊.七彩童年》《小学生世界》《农村孩子报》《优秀童话世界》《童话寓言》《儿童文学信息》《学习之友》《湖北文学》《月亮挂在树梢上》《金色的翅膀》《广东电视周报•老年生活周刊》《蒲阳花》《宝安日报》《侨星》《广东省侨界作家优秀作品集》《中国当代微散文精品》《中国当代哲理寓言精品》《中国当代寓言-忠告的价值》《全国廉政寓言文选-廉政寓言(2)》《2006年中国寓言精选》《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美国纽约中文周刊》《千岛日报(印尼)》《通宝信息》《南粤培训》《图书馆论坛》《广东中专教育》《中财论坛》等刊物出版及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中国作家网》、《羊城晚报》网站发表诗歌、寓言、童话、散文;论文被邮电教育司《邮电院校图书馆》特约刊登,被tom互联网集团网、阿里巴巴网、麻将联谊会俱乐部等转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