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室我做主,十里梅林起春风——共读《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有感

素年锦时

<p class="ql-block">生活的清闲是对自我的妥协,今天“闲”得开心,是日后“慌”的开始,所有的时间都要为自我成长服务。10月10日晚和10月17日晚,苏州大学“新教师基金”明师班导师许新海教授带领全体学员线上共读朱永新教授撰写的《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一书。</p> <p class="ql-block">初次略读这本书是在9月22日晚上—9月27日中午,我利用首届明师班开班培训的间隙时间,快速地浏览了书的全貌,理清了脉络和要点。再次精读这本书是在9月27日的晚上—10月6日晚上,我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仔细阅读每一段落、每一章节,在有感悟的句子旁写上感悟和认识。这是我第三次啃读这本书了,跟着许新海教授逐页逐页地咀嚼和消化,我的听读笔记记得密密麻麻。</p> <p class="ql-block">新教育实验的缘起于一个故事:1950年元旦,德鲁克父子去看望弥留中的熊彼特,熊彼特对年轻的德鲁克说“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这个故事让朱永新教授猛然意识到,要真正走进教育生活必须改变话语方式,改变行走方式,真正地走近校长、教师、学生乃至学生父母,走进中小学、幼儿园,走进一线教育生活。</p> <p class="ql-block">我对一线教育的反思缘起于参训的故事:2020年11月1日—7日,我奔赴井冈山参加为期一周的省骨干培训学习。省教育厅教师培训中心八角楼教室里,来自赣州市瑞金教师进修学院的杨杏元校长神采飞扬地讲授课程《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深深地吸引了我。杨校长分享了在日常教学中积累教学案例、撰写教育叙事、修炼积极心态、丰盈教学内涵的成长故事,告诫自己要尽力做到乐观少抱怨、向上少遗憾、奉献多回报。做研修的力行者,做积极分享的推广者。在课堂上、办公室、校园里随时随地做教研,蹲下身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及时记录孩子的课堂生成语言、记录成功课之关键、记录失败课之不足,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孩子,记录他们的“妙语连珠”。</p> <p class="ql-block">受训返校后,我静心沉思,在剩余的教学生涯中,我能为孩子们、同仁们和自己做点什么呢?我班上有50个孩子,每个孩子带着形形色色的家庭、家长在性格、品性、为人、处事方面的影响,这群“叛逆期”的少男少女,每天在双语校园上演着精彩绝伦的剧集。有班级人际交往茫然的、有早恋产生困惑的、有家庭关系紧张的、有语文课上灵光乍现的,有下笔如有神的、有课前分享口若悬河的……这些不都是我记录的素材和源泉吗?</p> <p class="ql-block">要想真正耕耘好一线教育,就需要有“农人精神”,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亲切交流。于是从2020年12月1日起,我开始撰写“青藤叶语丹言叙事文集,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撰写了90篇教育叙事。回想起自己撰写的篇篇教育叙事,不就是在教育的一线深扎泥巴,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心对心的对话吗?</p> <p class="ql-block">朱永新教授说过:“每位教师都是自己教室的国王”。袁卫星教授也说:“大凡优秀教师,无不会把课堂视为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全身心地投入—投入理想、投入信念、投入人格、投入情感,投入个性,投入热情……投入整个的生命。”我的专著《素年锦时》中的第一板块题为《我的教室我做主,课前分享浸芳华》,里面记载了我和孩子们在十里梅林的教室空间,绽放一个个梦溪花开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我引导“人小鬼大”胸怀天下的邹浩林结合特朗普大选惜败的新闻,用以诠释什么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精辟的言论碰撞出思想智慧的火花。我讲授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余,创造机会,让“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徐晓菲娓娓道尽春秋时期的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尝遍苦楚,终于打败吴王夫差的故事,博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讲授完朱自清的《背影》后,我引导孩子们谈谈“你们的父亲是什么形象?”王嘉豪笑谈他和父亲互称“狗儿”和“猪儿”,俨然是一对好兄弟,勾肩搭背、有说有笑。讲评完月考作文《肩膀》后,孩子们热火朝天地讨论起关于“肩膀”的认识与体会,户玥华说“细胞是肩膀,它给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刘思语说“肩膀就是依靠,每一个陌生人在夜幕降临时分,可以成为彼此的依靠,慰藉彼此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我们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快乐、痛苦、挫折相互交织,编织成一张无形的巨网,那些无尽的黑暗中似乎更隐藏着无尽的曙光。语文课堂课前的三分钟分享活动已经成为学生们最期待的环节,要上台的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越来越投入,互动效果越来越热烈。徐文欣同学讲述了跟随父母前往迪拜居住一个月的见闻趣事,通过图片展现了迪拜的风貌、介绍了迪拜塔、迪拜音乐喷泉和迪拜帆船酒店,台下的同学看得目不转睛、听得津津有味,整个教室充盈着思维的碰撞和精神的愉悦。李轩同学向同学们讲述了犹太人嗜读如命的传统,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会读《圣经》给他听。当孩子稍微大一点时,就叫孩子去舔《圣经》上的蜂蜜,用意是不言而喻的—“书甜如蜜”。此时教室中的空气都是甜美的,因为阅读让人生气象万千。“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是我很喜欢的一档节目,我极力推荐给孩子们。经过一个学期的观看,孩子们纷纷爱上了古诗词,尤其热爱“飞花令”环节。韩仪婷同学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飞花令”的由来和操作流程。原来“飞花令”是饮酒助兴的游戏之一,输者饮酒。因唐代名诗《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而得名。韩同学现场为同学们展示了以“马”字为关键字的诗句,她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大将风度”,整个教室仿佛都漂浮着诗句,孩子们放飞身心,自由驰骋。</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在创新思维的教室殿堂游弋,一个个激情澎湃、教室里掌声不断,笑响点亮天空。我的心被轻风拂拭,涌动着一股股清泉。我的教室我做主,这方圈定的十里梅林,正溪水潺潺,蜂围蝶阵,春意盎然,绽放一个梦溪花开的春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