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秋风客</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57385</p><p class="ql-block">投稿:【重阳之日絮婚姻】 NO1父母的婚姻</p><p class="ql-block">内容:回忆父母60年稳固婚姻记忆中的点滴,归纳总结,指导我们过好当下生活。</p> <p class="ql-block"> 父母60年稳固的婚姻,成为我们做儿女的榜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过几天,父亲去逝满三周年了。预计今年腊月给父亲立碑的各项工作也已经进入到预定程序中。在拟定碑文时,我特意选中了“顕考”一词来对父亲的敬仰,并感恩父亲为我们后辈留下宝贵的遗训和家风等财富。父母稳定的婚姻也是这财富中的一部分。 </p><p class="ql-block"> 1961年7月18日是我父母结婚登记的日子,这是父母补办结婚证上的记录。原始的结婚证书因为曾经居住的草房失火而化为灰尽。 </p><p class="ql-block"> 父母婚姻的维系是不需要依靠结婚证这股力量的,主要是依靠世俗与道德的约束。父亲从教43年,几乎很少在家,而母亲只身带着孩子——先后5个孩子,母亲在家务农。做“农民”的母亲与“臭老九”身份的父亲倒没法互相嫌弃,苦命人搭伙,带孩子将就过日成为父母婚姻最根本的需求。 </p><p class="ql-block"> 然而,年轻时的母亲也闹过离婚,而且不止一次。在我5岁左右快过年的时候,父母亲打架了。母亲躺在地上好一会儿,然后自已爬起来就开始在家里砸东西。我的印象中,母亲砸了锅,砸了水缸。也许是被打砸时恐怖的声音和气势所吓,所以那个吓人的场景,我至今也忘不了。再后来,母亲把被子和衣服丢在子两轮的木制拖车上,母亲拉着拖车离开家,走在靠山墙边通往后村的土路上,而我的手扶着拖车,跟着,哭着。身旁的长辈们劝我:“别走,跟着你的伯伯(父亲称呼),你伯伯上班,能拿工资,有钱花。”而我当时心中只有妈妈,我就要跟着妈妈!当时,我的心中与大多数的孩子有一个同样约定的理念:有妈才有家。 </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的父亲还是我的伯伯,我的母亲还是我的妈妈,都是原装。我的几个妹妹先后出生了,我们家大口阔。妈妈像黄筒箍一样,把子女紧紧把箍在她身旁,在半饱半饥中我们慢慢长大。我们开始上学,是父亲提前支取下一个月的工资供我们上学报名。父亲拿工资一辈子,然而手中一辈子也没有存下钱,也没有留下房。农村老家的房子坍塌也没有维修。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家里买一个针头线头,也要从我工资里面开支。”一直到我上班后,父亲才开始把生产队的超支款还清。 </p> <p class="ql-block"> 父母亲都老了。在接父母与我一起过日子的几年里,父母也还是吵吵闹闹,然而也只是吵吵闹闹。父亲生气时也说过:“要不是守这个家,为了照顾你和孩子,我早就跟有本事的女人过了。”父亲还详细的给我讲过,工作中曾有多女教师倾心于他这位校领导,他拒绝了所有的诱惑,始终守护着多病的母亲,守护着做儿女的我们。 </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用他们60年的婚姻经历告诉后代的我们:夫妻要相濡以沫。做人,要做到身稳! </p><p class="ql-block"> 我们五个做儿女的婚姻,都一致稳固至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