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进入老年,也可以有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 ——读作锦《飘蓬诗影》感怀</p><p class="ql-block"> 朱 大 志</p><p class="ql-block"> 董作锦老同学把退休以后生活中的点滴感触写成诗,并配以相应的照片编辑成册,冠名《飘蓬诗影》,准备出版面世。他把电子稿发给我,让我发一点幽思、写一点感想。老同学之托,理当尽力,我不惧才疏欣然从命。</p><p class="ql-block"> 作锦生在偏僻临海的苏北赣榆小城,长在自然灾害肆虐的困难时期,从军在大漠风沙弥漫的西北边关——额济纳,又碾转来到六盘军营,转业后被选调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二十年后已是进入知天命年龄的他,毅然主动放弃自己所熟悉的岗位,要求外派到上海,担任宁夏政府驻沪办主任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职位,盖因他思想深处“落叶归根”传统梦想的驱动。</p><p class="ql-block"> 他曾和我说过,晚年之所以离开长期供职的权重部门而要求外派上海这么一个伺候人的服务单位,虽然没有圆了自己“落叶归根”的梦想,可总是离梦想之地近了些。</p><p class="ql-block"> 他在《思乡》诗中有“近看浦江潮,还恋家乡话”的感慨,在《晨起偶感 》诗中有“远眺苏州河,疑似家乡水。”的咏叹,等诸如此类这些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诗句,无不闪烁出他这份浓郁的家乡情结和侨居他乡的无奈情感。</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履历,成就了他要书写一篇与众不同的人生故事。</p><p class="ql-block"> 更为有幸的是,他初中高中都就读在苏北名校赣榆中学,山水的滋润,文化的熏陶,动乱的打磨,军旅生涯的锤炼,工作履历的跌宕丰富,造就了他既有军人的素质,也有文化人的情操和人文修养,更有苏北人的质朴善良和成熟的政治境界。</p><p class="ql-block"> 他的生活不缺少文化元素,他的诗文不缺少彬彬文质,他的交友方式,不缺少风雅颂赋、比兴浸泡的唱和。</p><p class="ql-block"> 作锦先生是一个笔耕不辍,十分勤奋的人。退休以后十余年,已经写作、编辑出版了多本人文方面的书。第一本是他的自传体纪实文学《忧患之歌》。</p><p class="ql-block"> 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我当时读了电子稿就很震撼,感动之下,一口气含泪写了读后感,作锦老同学看后,当即作为出版感怀和老同学汪嘉夫的代序一起放在全文卷首。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心灵是契合相通的。</p><p class="ql-block"> 接着,他又编辑出版了董氏家族先祖的一本诗文集《清白世家诗文轶稿集注》,这本书份量很重,是其先祖明朝人董志毅祖孙三代清白为官,受朝廷敕封为“清白世家”的历史传奇。 </p><p class="ql-block"> 他查阅典籍,花费了大量精力,整理了董志毅父子二人的诗文,编纂成书并由吉林大学出版发行。出版后,即在家乡邀请连云港市赣榆区有关部门的学者以及当地有关专家、宗亲代表参加的《弘扬清白家风,助力清廉赣榆》的首发式及研讨会。会后经连云港市、区两级新闻媒体报导后又被《凤凰卫视》和多省地方媒体予以转播,一时影响空前。</p><p class="ql-block"> 之后他又参编战友回忆录《戈壁岁月》,内蒙古日报对他撰写的书评和回忆文章进行了连载。接着他慨然接受战友委托,担任战友回忆录续集《戈壁军魂》的执行主编。</p><p class="ql-block"> 该书出版后在山东临沂市召开了由全国各地部分老战友出席的首发式座谈会。经媒体传播在当年戌边老战友中反响强烈,一致认为这两本书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最有意义的精神传承。</p><p class="ql-block"> 言归正传。这一次读了他近耄耋之年编纂的《飘蓬诗影集萃》,第一个感觉该书谋篇布局,分条缕理;提纲挈领,标题明晰;诗文句逗精准,合辙押韵;旅游观感,师友唱和,图文并茂,真是珠玉满篇,读来如啜甘霖,如饮绸缪。</p><p class="ql-block"> 掩卷沉思,为什么他又能编纂出这么好的诗影集?看看他的自序,几句话就能明白其中就理:</p><p class="ql-block"> “从军戌边到转业地方几十年居无定所,不管是戈壁边关还是六盘山下,不管是塞上银川还是黄浦江畔,我始终带着梦想、自由飞翔,带着希望、寻找落地开花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他的情怀,他的境界。正因为有这样的情怀,作锦老同学才会闲不下来。</p><p class="ql-block"> 细读这本诗集,发现这是他退休以后十几年生活的平面铺陈。虽然退休后他一直和老婆孩子住在大上海,但是他没有忘记饮马居延的戈壁滩,没有忘记他贡献了青春的宁夏,更没有忘记他昔日的首长和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2017年,他再次踏上戈壁滩,在《戈壁情思》一诗中开篇颂道:</p><p class="ql-block"> “水兵爱大海,雄鹰愛兰天;</p><p class="ql-block"> 我,一个曾经筑山守边的老兵,</p><p class="ql-block"> 深深眷恋着额济纳的戈壁滩……</p><p class="ql-block"> 那里有风沙曼舞,也有大漠孤烟,</p><p class="ql-block"> 但那里更有我们报国守疆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更留下了一代边疆战士青春的笑谈!”</p><p class="ql-block">这从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诗句,毫不掩饰地道出了他重返戈壁边关的那种兴奋与喜悦。</p><p class="ql-block"> 他于2016年深秋,携妻离沪返银,数日来屡屡与亲朋相聚,酒醇情浓,即兴赋诗《秋返塞上》:</p><p class="ql-block"> “细雨秋风塞上,</p><p class="ql-block"> 至爱故知一堂,</p><p class="ql-block"> 美酒佳肴飘香。</p><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p><p class="ql-block"> 唤醒幽梦再现!”</p><p class="ql-block">亲情、友情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书中数篇展现了大上海的诗情画意,或许有人要问:是不是生活中随时有诗?其实在他的生活里随手拈来的就是诗,诗就是他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作锦老同学和嘉夫同学自小同学、相识相知六十余年,自然留下好多令人回味的故事和唱和诗作,信手翻开该书每卷珠玉可见。</p><p class="ql-block"> 作锦和我仅仅是赣中高中同学,但是友谊和他的其他同学、同伴一样深厚。他在2012年早春,深情赋诗《赠大志君》:</p><p class="ql-block"> “识君贵有才,性赤本无奈;</p><p class="ql-block"> 才燃成大志,焉知非福来!”</p><p class="ql-block">诗虽短小无华,但既有赏识又有劝慰,读后倍觉暖心,当即回赠一诗,感叹: “云龙湖水深千尺,不及董兄赠诗情。”</p><p class="ql-block"> 作锦和我的唱和诗很多,书中多有收录。这里不能一一列举,记得每年我的生日他都要写诗为我庆生。我认为,这比送什么礼物都好。</p><p class="ql-block"> 嘉夫、作锦和我经常为友情鼓与呼,也同为失去亲友而哭吟缅怀。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许诗的水平不是很高,但是,比这个更重要的是能借此表达我们的友谊,能充实我们退休以后的生活,使我们平常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p><p class="ql-block"> 另外我不能不郑重提起的是,在我退休后的十多年中,多数时间是在徐州居住的,所以和同住在徐州的邓星雨老师、孙润霖老师、朱绍良老师、杜振东高海英同学夫妇,老校友贺歩杰夫妇等赣榆中学老同学老校友多有往来,因此,董作锦老同学也经常来徐州与我们相聚,和邓老师,杜振东同学也有好多诗词唱和。</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和邓老师的相聚唱和中,也学到了好多文学知识。时间过的真快,徐州的山水还在,但是邓星雨老师,朱绍良老师,杜振东同学却已经成为故人。这次又从这篇诗影集中读到他们的诗文,看到他们的照片,不禁唏嘘。 </p><p class="ql-block"> 捧读这本诗影集萃,看到这些熟悉的照片,仿佛又回到了多年以前。欢声笑语似在昨日,诗情画意犹在心中,酒香菜美的聚会又呈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心中感慨万千。希望有幸读到这本书的朋友、同学、战友、校友,在往后的宝贵日月里,生活像书中的诗一样美,每天都充满诗和快乐。</p><p class="ql-block"> 2023.7.28.于徐州国际花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朱大志,系作者同校同届挚友。曾用名朱贵才。1950年生,1967届高中毕业,天资聪慧。爱读书、喜诗文,文字功底扎实。</p><p class="ql-block"> 著有诗文集《茶语轩诗文集》,团结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发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