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份,<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兴宁市第一中学</span>开展2023年“敬老月”活动暨离退休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出发前,兴宁一中党委温鸿葵书记登上大巴,逐一握手为老同志送行。</p> <p class="ql-block">一路欢歌笑语</p> <p class="ql-block"> 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中心区的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以下简称红宫红场),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烈士重要革命活动场所,也是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红宫原为明代的学宫,始建于1379年。1927年11月,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彭湃的领导下经过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夺取政权,同年11月18日至21日在这里召开了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会场外墙刷以红色,场内用红布盖壁裹住,会上宣布了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此后,学宫改称“红宫”。红场毗邻红宫,原为“东仓埔”,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根据彭湃的指示,利用10天的时间,在此兴建红场大门和主席台,于1928年1月1日在此召开庆祝大会。大门门额上浮塑“红场”二个大字,为彭湃手书,红场从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1927年4月,为反击国民党军队,海陆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在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后,彭湃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并成立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红宫红场也因此成为了红色政权的特殊标志。自此,海丰走入中国革命的典册,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为基地走向胜利的道路,成为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之一。1928年春,红二师、红四师部队与海丰工农革命在这里会师。</p> <p class="ql-block">兴宁一中参加活动的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p> <p class="ql-block"> 走进红宫红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红。</p><p class="ql-block"> 红,是革命的象征。红军、红色五角星、红色根据地、共和国国旗、党旗、团旗,都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p><p class="ql-block"> 在红场中心,彭湃烈士铜像高高矗立。他抬头目视远方,沉着冷静,以共产党人的坚毅勇敢和对革命形势的正确分析把握,在白色恐怖笼罩的粤东大地,领导海丰县革命群众掀起了一股农民运动高潮,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被毛主席誉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为全省全国的农民运动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 1927年底-1928年初,开国元帅徐向前同志,在广州起义失败后,随红四军一路杀敌突围,穿山越岭,奔向海陆丰。那里,刚刚由彭湃领导,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权。</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这件事,缅怀战友和这段历史, 徐向前元帅撰写了回忆录《奔向海陆丰》。该文原载于1958年7月30日的《人民日报》,曾收入全国中学语文统一教材。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中 “奔向海陆丰”五个大字,是徐向前元帅的书法手迹。</p> <p class="ql-block"> 在红宫的展览馆内,保存的革命文物有600多件。这些文物向我们展现了当年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同时,红场上矗立着好几座雕像,这些雕像再现了革命先辈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奋进姿态。而红场中心伫立的铜像,正是“农民运动大王”彭湃。1929年,年仅33岁的彭湃英勇就义。他将自己的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红场内还建有纪念亭,是纪念1928年由叶镛、徐向前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与由董朗、颜昌颐率领的南昌起义军红二师在这里与海丰工农革命军会师,纪念亭碑名由聂荣臻元帅题写。</p> <p class="ql-block">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追寻英雄足迹,瞻仰红宫红场,追忆往昔峥嵘战斗岁月,缅怀英烈丰功伟绩,了解波澜壮阔的中国农民运动斗争史。</p> <p class="ql-block"> 饮水思源,倍感党亲。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的流血牺牲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共同奋斗得到的。我们要学习彭湃同志,对共产主义信念无比坚定,对党无限忠诚,敢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p><p class="ql-block"> 离退休老同志们表示:要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