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目标为“引”,概念聚合为“魂”,让师生思维共生共长

袁延香

<h5><br></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9年,任正非在华为总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面对面》独家专访时曾说:“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当时觉得匪夷所思,小学教师如何能和“创新能力”“国家强盛”这样伟大的战略沾边呢?3年后,当我们见过围绕核心概念的单元教学后才真正意识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真的是有路径的,可行的,而且真的要从“小学的课堂抓起”。</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长期以来,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的学习生态一直是我们所仰慕的,奈何我们因为相关学习原理匮乏,所以只能欣赏,却极难解构与建构。直到遇到了“大概念”“单元教学教学”“学习方式转变”等一系列与新时代相符合的概念,让我们得以从“远观、欣赏、把玩”到“解析、设计、实施”,一路走来,身在其中的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从旧认知“桎梏”中逃脱出来的明朗之感。</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通过不断探索大单元教学相关原理,系统攻读理论,不断研发课例和实践,积极寻求同道中人的相互扶持,到目前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我们以“教材的自然单元”为主题,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探究核心概念”为学习路径,逐渐蹚出了不一样的教育生态。</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路走来,我发现虽然学生的转变是我们的最终追求,属于最末端,但是处于中间地位的校长、中层主任、教研组、教师的转变才是“要害中枢”,因为只有这个群体的转变才能真正撬动学习方式的转变。</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此,我们会持续几个月进行教学设计研磨,会整个学期甚至一年或两年都在一个单元里寻找“核心和追求”。我们坚信,只有在这样的实战场域中,教师和学生才能实现共生共长。</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曾经参加过三年级数学组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学习单元。</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首先是“革教师认知的命”。前期这个数学组经历了近两个月的反复论证和无数次“一次次推倒重来的涅槃”。教师抛弃旧有顽固的自我学习经历和旧有的教法,逐渐提升到了“单元本质”:平均分计数单位等策略组合求商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算法。在本质认识中开始系列教学设计及行动。</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其次是“提级树立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教研组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学段目标、课程内容”,确定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目标体系。核心素养目标是让学科内容发挥育人价值的关键所在,但是它绝对不是孤立达成的,它是用具体的知识技能承载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学习具体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单元核心素养统领的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策略,迁移算理,得到算法,在不断运用新策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组合形成更高级的策略,继续解决更复杂的运算,并在大量应用、比较、分析中形成对算法的本质理解,即平均分计数单位等策略组合求商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算法,促进学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培养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个解析清晰的阐述了学生在探索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策略,在运用策略的过程中达到对策略本质的理解,从而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三是基于“生长点”的组织实施。一是整个单元的学习共分为三部分。一是迁移运用“想乘算除求商法”和“平均分计数单位求商法”口算解决几十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运算。二是学习“平均分计数单位求商法”用竖式笔算解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问题。三是迁移运用“平均分计数单位求商法”用竖式笔算解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问题。二是这三部分各有“生长点”,第一部分的生长点是“平均分计数单位求商法”,第二部分的生长点是“竖式笔算法”,第三部分的生长点是“如何快速确定最高位的位置”。三是这三部分内容在持续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第一部分的抽象体现在从原先的想乘算除到平均分计数单位。第二部分的抽象体现在把分小棒的过程和每一步平均分计数单位的过程用竖式记录下来,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摒弃具体的几十个数量而进阶为思考“几个”计数单位。第三部分已经完全脱离具体的分物,而思考在“分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了,已经完全抽象到数的层面。</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总而言之,像这样进入本质认识的学习极易推动教师和学生认知上“迁移”,使教师能意识到高年级需要进一步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小数除法”等运算单元,其算理和算法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是“一脉相承”的。这样教师便有了认识上的“整体感”,也有了教法上的“整体感”,更有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能感悟到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课堂上我们欣喜的发现,三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非常投入的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口算方法,从直观的分小棒到迁移二年级的想乘算除口诀求商到平均分计数单位,策略在一步步抽象和优化中被逐步建立起来,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被抬升,方法越来越抽象,策略越来越简洁,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简洁感”以及通法的优越性。学生在不断的“说理”中,规范化思考问题的能力逐步被建立起来。</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假如我们的教学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将是功德无量的。设想一下,学生们如果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自觉转化问题,分析问题的关键要素,从特殊个例开始想办法解决,然后在更多案例中不断实践反思修正,提炼出通性通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再进一步可能还会研发出“物化”的产品,这不正是国家急切希望培养的人才的“无中生有”的创新能力吗!</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此,每一个基础教育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使命感,提高认识、行动起来,超越碎片化的“知识”,让知识上升到概念,让思维不断在具体与抽象中协同思考,使认知能聚合、能迁移、能联结,逐步形成内涵越来越广阔的认知结构,让知识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真真正正能帮我们应对陌生的充满未知的现实世界。</span></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