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朋友说我画的国画是在平板上画的。我跟朋友说,我有宣纸了,但画不好,权当试验。应该说这些国画最好的去处是废纸篓,过几天吧,就往那里扔进去,算是为废纸篓服务了。</h3> <h3>《磨镰坑》(国画)<br> 这是一座石头小山,外形为采石所成,一面陡峭直下水面,一面连接原始山丘。此地叫“牛栏山”,电白霞洞一处水库周域。实际上牛栏山是远望可见的如牛背状的更大山形,把近处的山势在北面拦住。当然这是我的猜想,很有可能是以前有很多牛栏,接着就有很多被拦住的牛。我们准备回程吃饭的时候,真的就冒出一堆黄牛,整齐地立在石头小山前面坡底处,喊出了声声牛语,翻译出来就是:你们滚出去,滚出去,出去。<br> 怪不得那个养牛的大嫂笑得有点不好意思。</h3> <h3>《梓园后院》(国画)<br> 高州梓园有个风情万种的大院,其南侧尽头处有个小门直通一个小院:扁长陈旧,种了很多青菜,以及长着几棵小果树。我实在想不出这个院后小院有什么可以让我们动情的,但这里的青菜水果却常常成为梓园厨房的特供食物。美味的东西很多来自平凡,它们的成熟不需要剪彩和祝贺,只需厨房师傅慧眼识货般伸手用力摘取,自然而然就可以做出一桌佳肴。</h3> <h3>《蓝湖》(国画)<br> 这是石场禁采之后形成的人工湖,湖水蓝得瘆人,静悄悄的反而让人联想是否有水怪。一说到水怪,就想到它可以吃一头牛,我们的大小仅仅是它的一颗肉丸。有朋友说这里经常有人来钓鱼,从来没有见过水怪。 <br> 怎么说起水怪来了,应该想到某种诗意,否则来采什么风呢。说老实话,我想到的是哪里有空调,周围太热了,有点受不了,有点走神。</h3> <h3>《小千仞》(国画)<br> 微型千仞石壁,水塘波澜不惊,日头喷火烤灸,月光倒影心中。多么希望傍晚到来,晚上到来,扫除中午酷热,冲淡酷热烦恼。其它名画中的千仞石壁,都是阴森森的,我怎么看到的是像一块红烧铁板,铁板黄鱼。水塘则像一杯蓝带,我们呢,像飞在杯沿的小苍蝇。我们连那些捕吃小鱼的白鹤都不如,你看白鹤们自由地掠过水面,一啄一条鱼。我们战战兢兢,一步一小心。<br> 小小千仞,酷暑,铁板,黄鱼,白鹤,苍蝇,这些事物充斥着整个写生过程。<br> 小了,小了,格局太小了。</h3> <h3>《石场复绿》(国画)<br> 在前往石场其它场点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牌子:牛栏山复绿基地。这片石场已经禁采,地表复绿是个表面工程,隔三差五种个果树,成不了什么气候。看来大面积给炸开的山体断面喷上绿色是一个好办法,但要注意必须使用防水涂料。<br> 倡议这个工程交给画家们来做,画家太穷了,做事认真,技法又好,掉下水中水怪也不吃———一身的艺术酸味,谁稀罕啊。</h3> <h3> 《小牛岭》(国画)<br> 在废纸篓里拿出的东西,想在美篇里删除,但不会删,很抱歉,只是必须注明一下:牛栏山小牛岭石场。</h3> <h3> 《马云》(国画)<br> 在群里偷了一张朋友的照片,然后画了这么一幅“头像”。别人说,这是马云!我也希望是马云,马云,马云。对了,马云是谁?我记得在电视综艺节目上有马云表演画画,对,就是他,马云,一位画家——哎呀,是油画家?国画家?忘记了,总之,是画家。<br> 我画的这个马云在高州,也是一位画家,和那个马云是同行。</h3> <h3> 《朋友》(国画)<br> 好几个月没有见这位画家朋友了,让他拍个照片给我,我要练习画头像。这个朋友欣然应允,第二天就有照片传过来了。<br> 今年五一假期在高州水泥厂写生。在我对面几十米处,有个画家在塔架上爬得最高,也看得最远,画得更精彩(后来看到他的作品)。我一直纳闷,谁呢?咋上去的?<br> 后来知道是他,一位身材魁梧的画家,张治启老师。当然,后来也敬他很多酒,为了朋友,为了艺术,为了格局。</h3> <h3> 《小门》(国画)<br> 通往梓园后面小院的小门。时间长了,铺着砖头的地面非常滑溜,下雨时特别容易摔倒,小腰就不保证了。我喜欢对着这些砖面上的青苔进行疯狂的清除,当两只脚稳妥地踏在砖面上,窃喜之情溢于言表。<br> 当我以后没钱用的时候,大家看到街上擦地板青苔来挣大钱的那个人肯定是我,专业事情专业人来做。</h3> <h3> 《梓园》(国画)<br> 梓园是一个书画艺术聚集地,处在高州荔园路旧工业区的北段。这里红砖红瓦,金字塔形屋顶高高耸起,一条一条往山上排列,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气势如虹的工业旧厂房气度。梓园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这里有两栋旧楼,比其它区域多了更多的绿化种植,一个铁梯连接其中一栋的二楼,很多名画家攀梯而上,在二楼创作出佳作,然后装裱好拿到另一栋的展厅展出。楼是旧的,可是展厅是新的,展品是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br> 两栋楼之间就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大院,这里有个设计巧妙的大型鱼池,清澈的水流终日不断,名贵锦鲤从来不休息,天天畅游乐享。<br>鱼池旁就是厨房,很多接地气的佳肴就出自这里。更有诗意的是:相隔三十米有两个房间,晚上时分必定灯火通明,高朋满座,却又不喧哗,茶香流动,与鱼池的水声和成一团和气,一般人都无法品味其中奥秘。<br> 这里是高州青年美术家协会所在地,也是故去的老艺术家张文梓先生作品的收藏馆所在地。</h3> <h3>《高凉岭途中》(国画)<br> 攀登高凉岭,目的是拜谒冼夫人。这里香火非常旺盛,香客如鲫。从停车场拾级而上,沿途各处都有村民做生意,地方特色无人能敌。<br> 高凉岭民风古老而清新,加上冼夫人精神的加持,每次攀登都有新的参悟,下山所见都是父老乡亲博大胸怀。<br> 高凉情沿着大河远去,传播四方。</h3> <h3>《高州观山寺》(国画)<br> 观山寺为城内最高制点,假如没有苍郁的林木遮挡,绝对环视群雄,一览无遗。<br> 山上寺墙红色,十分亮眼,几个石梯分别切割向上,然后再曲折相连,直到山顶。山顶平缓,有车道绕山下到山底,就是观山寺入口,高州博物馆在此处傲然挺立。<br> 观山东侧陡然成壁,深处就是鉴江,江贴山腰,再绕文光塔,然后就是浩浩荡荡西去入海。<br> 声是诵经声水流声,色是山塔相望高低不同,真是绝好风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