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章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h1> <h3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流经德州市、聊城市、泰安市、济宁市、枣庄市,全长643公里。</h3> <p class="ql-block">一.九达天衢德州</p><p class="ql-block"> 德州历史悠久,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京杭大运河有140多公里流经境内,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漕运通道,现如今已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城市。 (德州的照片均拍摄于2019年)</p> <p class="ql-block">德州运河文化历史街区。</p> <p class="ql-block"> 南运河上曾经的货物装卸码头,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 苏禄王墓,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并有后裔守墓的外国帝王陵墓。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率大型使团到北京朝贡。归国途中,东王病逝德州,明成祖以王礼将其厚葬,并亲撰碑文,树碑墓道。东王长子率众回国继位,王妃葛木宁和次子温哈利、三子安都鲁及侍从10余人留居守墓。清雍正九年(1731年)东王后裔以温、安两姓加入中国籍,如今的北营村就是他们的世居之地,数百年来与当地百姓和谐相处,融为一家。1987年中菲曾合拍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就是以这一段历史为题材的。</p> <p class="ql-block"> 苏禄王墓的享堂。</p> <p class="ql-block"> 苏禄王墓前立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墓碑,上刻楷书“苏禄国恭定王墓”。</p> <p class="ql-block">位于苏禄王墓一旁的北营清真寺。</p> 苏禄国,是古代以现菲律宾苏禄群岛为统治中心包括巴拉望岛以及马来西亚沙巴州东北部的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它的政治体制为政教合一的苏丹制,掌握苏禄国的国家主要权利的是三家王侯,分别为东王、西王和峒王,其中以东王权利最大。<br> 公元1915年,美国驻菲律宾摩洛省总督同苏禄苏丹基朗二世签订协定,苏丹放弃在苏禄的世俗统治权,仅保留宗教领袖地位,从那以后,苏禄成为菲律宾的一部分,苏禄国消亡。 <p class="ql-block">二.水利枢纽四女寺</p><p class="ql-block"> 四女寺地处山东德州武城县大运河四女寺段南岸,曾是卫运河(南运河四女寺至临清段隋唐时称卫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和千年古镇。四女寺水利枢纽前身是始建于明代的四女寺闸,它是南运河、漳卫新河、老减河与卫运河的交汇处,被称作北方的“都江堰”。 2022年4月28日,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京杭大运河实现一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p><p class="ql-block"> 四女寺有一个美丽而又古老的民间传说。相传在汉景帝时,此地有一位乐善好施的夫妇。他们膝下有四个女儿,无儿子。四女为了留在家中侍奉双亲,都立志不嫁。她们各植一株槐树,并相约谁种的槐树死了,谁就嫁人,谁的槐树繁茂谁就留下来侍奉二老。四姐妹偷偷用热水浇别人的槐树,殊不知热水浇槐树则越浇越旺,结果四姐妹都留在了家里。她们每天苦读诗经,同时用心侍奉父母,终于修道成仙,全家升天做了仙人。后人为了纪念四女的孝心,把此地安乐镇改为四女镇,并在镇上为四女建寺、树碑立传,使他们爱老敬老的美德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四女寺水利枢纽及南侧的卫运河(南运河四女寺至临清的一段河道也称卫运河)。</p><p class="ql-block"> 卫运河是指漳河与卫河在河北省馆陶县徐万仓汇合后,至四女寺枢纽的河段,主要流经山东、河北两省的边界地区。在交通上,它北接南运河,南接鲁运河,元代的京杭大运河正好利用了其四女寺至临清的这一段。在水系上,卫运河属于海河流域的漳卫南运河段。</p> <p class="ql-block">四女寺水利枢纽进洪闸(老减河侧)。</p> <p class="ql-block">四女寺水利枢纽节制闸(漳卫新河侧)。</p> <p class="ql-block">四女寺水利枢纽船闸(南运河侧)。</p> <p class="ql-block">南运河德州段(遗产段)。</p> <p class="ql-block">四女寺镇达官营清真寺始建于明代但无史料可考,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进行了重建。</p> <p class="ql-block"> 四女寺镇的佛光寺,原名石佛寺。这座寺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当时乾隆皇帝南巡途经此地,见到运河南岸佛光闪烁、祥云缭绕,于是将石佛寺改名为“佛光寺”。自此,佛光寺名声远播,吸引了众多香客前来朝拜。根据大型历史文化丛书《武城劫》改编的电影《佛光寺传奇》说的就是这里。</p> <p class="ql-block"> 鲁运河(也称山东运河、会通河),开凿于13世纪(元代),通常指京杭大运河山东省段的临清至台儿庄段。</p> <p class="ql-block"> 三.冀鲁临清</p><p class="ql-block"> 临清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卫运河与京杭大运河(鲁运河)的交汇处,与河北省隔河相望,因濒临古清河而得名。明清时期,临清凭借大运河漕运兴盛而迅速崛起,经济发达,文化繁盛,成为当时中国30个大城市之一,素有“南有苏杭,北有临(清)张(秋)”的美誉。(临清的照片均拍摄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 鳌头矶位于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的分岔处,其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包括北殿“甘堂祠”、南楼“登瀛楼”、西殿“吕祖堂”和东楼“观音阁”等主要建筑。这些建筑布局严谨,玲珑幽静,院内竹影婆娑,照壁刻石相映成趣,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其中,“观音阁”是这里的主体建筑,阁楼呈方形分布,飞檐挑角,古色古香,是明代北方地区典型的砖木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临清运河钞关(遗产点)作为京杭大运河八大钞关之一,是明清两代朝庭设于运河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也是现有仅存的一处运河钞关。其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建筑风格古朴,占地广阔,功能为收取漕运税收。在明清时期,钞关税收曾达高峰,对政府财政及当地经济文化有深远影响。钞关是研究明清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及城市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文学作品中常提及的史迹。</p> <p class="ql-block"> 清真北寺座落在卫运河东岸。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整个建筑融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伊斯兰文化为—体,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精品。门头匾额上“清真寺”三字为毛泽东笔迹。</p> <p class="ql-block">清真北寺礼拜大殿。</p> <p class="ql-block"> 清真东寺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5年),正殿为宫殿式造型,殿顶呈凸字形四角飞檐,与北寺隔路相望。</p> <p class="ql-block"> 舍利宝塔位于城北的卫运河东岸,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高61米,九级八面,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是京杭大运河的四大名塔之一。古时运河经常闹水灾,又有先人看临清的风水,说在运河建塔,必定保佑一方。</p> <p class="ql-block"> 大宁寺坐落在临清大寺街,始建年代无考,明万历、清乾隆年间两次重修。现仅存大雄宝殿,为临清现存唯一完整的佛教寺院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会通河(鲁运河)临清段(遗产段)。</p> <p class="ql-block"> 临清闸(问津桥)坐落于元代会通河与卫运河交汇处,始建于元代。万历年间改闸为桥,明崇祯年间,继修者题为问津桥。</p> <p class="ql-block"> 月径桥位于临清城区会通河北支河之上,始建于清顺治九年(1642年),由徽州商人邵以枢捐资承建。</p> <p class="ql-block"> 会通桥原为会通闸,始建于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p> <p class="ql-block"> 四.江北水城东昌府</p><p class="ql-block"> 聊城东昌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明清两代,东昌府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成为沿河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江北一都会”。风景如画的东昌湖环抱古城,是长江以北最大的城市淡水湖泊。</p> <p class="ql-block">光岳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为中国既古老又雄伟的木构楼阁,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享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拍摄于2020年)</p> <p class="ql-block"> 山陕会馆坐落在东昌府东关古运河畔,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陕商人集资兴建的“祀关帝,联乡谊”的处所,又俗称“关帝庙”。明清时期,穿城而过的京杭运河漕运兴盛,各地客商汇聚于此,尤以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居多,于是,山陕会馆应运而生。(拍摄于2020年)</p> <p class="ql-block"> 山陕会馆戏楼。(拍摄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 山陕会馆关帝大殿。(拍摄于2020年)</p> <p class="ql-block"> 兴隆寺铁塔位于聊城东关运河西岸、原护国隆兴寺东南角,铁塔本身没有铭记,地方文献中亦无记载,从塔的形制与浮雕风格上分析比较,初建年代在北宋早期,是该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拍摄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 状元府第(傅斯年纪念馆)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街上,庄严肃穆的门楣,古朴隽秀的牌匾,清朝开国的首位状元傅以渐和他的七世孙民国才子傅斯年的故事,都被清晰完整的保留在这里。相传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遂修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拍摄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图为状元府第东侧的六尺巷。(拍摄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聊城东礼拜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其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宫殿式和阿拉伯装饰风格,形成独特的中国式伊斯兰教建筑。寺内有影壁、望月楼、礼拜殿等建筑,布局对称严谨。礼拜殿朝向圣地麦加,是清真寺的核心部分。聊城东礼拜寺不仅是宗教建筑,更是展示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教艺术交融的文化遗产。(拍摄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聊城清真西寺,也叫大礼拜寺,背靠东昌湖,全寺建筑布局对称严谨,构思巧妙,在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基础上,带有浓郁的阿拉伯装饰风格,是中国式伊斯兰教建筑的独特形式。(拍摄于2020年)</p> <p class="ql-block"> 海源阁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是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由聊城进士杨以增所建,历经四代人悉心相守,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拍摄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聊城卫仓,是明清时期东昌府驻军平山卫的仓库,分为粮仓和兵器库两部分。(拍摄于2020年)</p> <p class="ql-block"> 周店船闸建于元大德4年(1300年),现存的是民国25年(1936年)重修,上有民国山东建设厅厅长张鸿烈题词。该闸为运河山东段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船闸,更为难得的是,这座闸至今保留了南闸、北闸和月河,这在运河故道上并不多见。据说这座船闸是规模最大的一座,一直使用到上世纪60年代。</p> <p class="ql-block">这是南闸的电动绞盘。</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闸,保存基本完好。</p> <p class="ql-block">为船闸起分流泄洪作用的月河。</p> <p class="ql-block"> 五.七级古镇</p><p class="ql-block"> 阳谷县的七级古镇,因运河渡口处有七级台阶故名“七级”。曾经的运河名镇,数百年的繁华已淹没在历史的尘烟中,只有那古渡口的石台阶、沧桑颓废的运河老街以及当年伴随漕运繁华带来的传奇轶事至今还令人回味。</p> <p class="ql-block"> 七级运河古码头,曾入选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七级下闸遗址(北大桥)。</p> <p class="ql-block"> 七级运河老街。</p> <p class="ql-block">六.咽喉阿城 </p><p class="ql-block"> 说起阳谷县,看过《水浒传》的人一定会联想起好汉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精彩壮举。其实,阳谷县还有一个令世人津津乐道的地方,那就是阳谷县阿城镇。阿城镇是最早的东阿县治所在地,也是山东阿胶的发源地。明清时期,阿城镇因扼南北水运之咽喉,处东西陆路交通之要津,“士民辐辏、商贾云集”,是大运河两岸著名的商埠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古阿井,又称阿胶井,在阿城镇西北2公里处。有关古阿井的记载,最早见于《本草》。其后郦道元的《水经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典籍均有较详记载,阿井最少有二千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海慧寺曾是元代礼部尚书曹元用的故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光绪年间两次扩建续修,形成了“殿宇巍峨,楼阁连亘”的清代典型古建筑群。相传乾隆下江南时,经过聊城曾多次到海慧寺游览,大雄宝殿院前的石碑就是乾隆皇帝亲笔所书。古朴雅致的建筑和璀璨夺目的文化,让海慧寺一度成为了当时华北五大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 海慧寺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海慧寺大悲阁。</p> <p class="ql-block"> 盐运司属于京杭大运河重要的附属建筑,是聊城运河沿线仅存的古代盐业管理机构遗存。当时的阿城是京杭大运河边重要的海盐集散地,为了管理盐商清政府在此设立了盐运司,盐税作为最重要的税收之一,一直备受皇家关注。</p> <p class="ql-block">盐运司柱础上精美的二龙戏珠石雕。</p> <p class="ql-block">阿城上闸(遗产点)遗址,桥下的闸槽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阿城下闸(遗产点)遗址,闸门和绞盘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了孤零零的绞关石仍巍然屹立。</p><p class="ql-block"> 绞关石是古代船闸的关键部件之一,通过绞绳的提升作用,能够控制闸板的升降。当需要蓄水或泄水时,绞关石和绞绳的配合使用能够确保闸板按照需求进行升降,从而调节水位,使船只能够安全地通过船闸。</p> <p class="ql-block">七.北方张秋</p><p class="ql-block"> 浩浩汤汤的京杭大运河,流淌出“上有苏杭、下有临(清)张(秋)”的璀璨风光。张秋镇,大运河与金堤河、黄河的交汇处,为明清时期的运河交通枢纽、漕运要地,与青州的颜神镇、安丘的景芝镇并称为山东三镇。1855年,黄河改道致使大运河断流,北段日趋荒废。随着岁月的变迁,像张秋这样的运河古镇,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只有那残存的古码头和孤零零的船闸绞关石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张秋运河古渡口码头。</p> <p class="ql-block"> 张秋运河石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当年,运河两岸密布着货栈、客栈、茶肆等店家,石桥作为交通枢纽,承载了繁忙的贸易往来。如今,虽然当年的老行当已难觅踪迹,但石桥依然屹立在运河之上,见证着运河的兴衰。</p> <p class="ql-block">张秋水门桥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古老桥梁,并在民国时期进行过重修。它是运河的进水闸,也是古运河上重要的水工设施遗存。</p> <p class="ql-block"> 张秋山西会馆也叫关帝庙,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由山西商人出资兴建,是他们在异乡联络彼此、增进了解、协商争端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张秋清真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张秋镇的回族大多是从冠县、泰安以及江西吉安、山西洪洞等地迁移过来的。他们在这个镇上自成街道,主要从事手工业、屠宰业及小商业。原来,张秋镇共有三座清真寺,按照方位分别命名为东寺、西寺和南寺。现如今南寺保存完好,它是沙姓人士捐资修建的,采用砖木结构,呈现歇山转角式的建筑风格,青砖绿瓦、雕梁画栋,显得巍峨高大、气宇轩昂,给人以壮观的视觉感受。院内设施齐全,石桌、石凳、石鼓一应俱全,周围苍松翠柏环绕,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的氛围。图为张秋清真寺礼拜殿。</p> <p class="ql-block"> 任疯子庙:相传任疯子是当地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一生波折不断,救人无数,最后变成了像疯颠的济公活佛一样,他的庙前一直香火不断。</p> <p class="ql-block"> 张秋荆门上闸(遗产点)残留的镇水兽以及连接石条的铁质铆钉。</p> <p class="ql-block"> 张秋荆门下闸(遗产点)残留的绞关石以及闸槽。</p> <p class="ql-block">会通河(鲁运河)阳谷段(遗产段)。</p> <p class="ql-block"> 八.水脊南旺</p><p class="ql-block"> 南旺历史悠久,是古代著名的交通、文化重镇,元代开凿京杭大运河,南旺因地势隆起,像个罗锅,被称为“水脊”。水脊成了运河畅通的难题,明朝初期,工部尚书宋礼和汶上民间水利专家白英经过勘察,在戴村筑坝遏汶,驯服汶水西行,从南旺入运,七分北流以济漳卫,三分南流以济淮泗,漕运得以畅通无阻。</p> <p class="ql-block">戴村坝(遗产点)始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是京杭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坝象一条巨龙横亘在汶上最北部波涛滚滚的大汶河上,将拦截之水通过小汶河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再分水南北。</p><p class="ql-block"> 戴村坝分为三部分。从南向北依次为:主石坝、太皇堤和三合土坝。三部分既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互为利用,互为保护,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独特布局。最南端的主石坝呈南北向长443米,自身又分三段,分别叫做玲珑坝、乱石坝和滚水坝。滚水坝在三坝中最低,它的作用是在汶水开始上涨、小汶河水位超过安全警戒线后向西漫水,以防小汶河决口。因此,大汶河水在戴村坝七分向南流向了南旺分水枢纽,三分向西流向了东平湖。</p><p class="ql-block"> 1965年11月13日,毛泽东主席到山东视察,在接见山东省党政主要负责人时,讲到戴村坝,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说“汶河分流南北,北会黄河、南入长江,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并称赞当年策划、主持修建这一工程的白英为“农民水利家”。</p> <div>图为戴村坝博物馆内再现当年修建大坝的情景。</div> <p class="ql-block">大家都知道,许多古代的碑刻都是由赑屃驮着,它们大都是昂首向前,气势不凡。而在戴村坝遗址,就有一只回头仰望碑文的赑屃。这座石碑是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修缮戴村坝、移建龙神庙时所立。据记载,戴村坝当年有龙神庙、将军庙、白公庙等多座庙宇,随着岁月的流逝,目前只剩下了几块石碑遗存。龙神庙碑下的赑屃与国内其他赑屃碑座均不相同,它呈回头上望的姿态,仿佛在读碑上的刻文,这种造型在全国非常罕见。这只赑屃为什么会是这种形态呢?据说是因为它驮的是龙神庙碑,而赑屃是龙神九子之一,所以它回头望碑表示崇敬之意。(由于玻璃保护罩的影响和拍摄角度的原因,赑屃的回头上望拍的不是特别清楚)</p> <p class="ql-block"> 南旺分水枢纽龙王庙(遗产点)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清代不断增建,渐渐形成了众庙集聚的建筑群,如今大部已毁。</p> <p class="ql-block">南旺分水枢纽蚂蚱神庙。</p><p class="ql-block"> 古时由于人们落后的科学认知,将频发的蝗灾归结为神灵的惩罚,于是建庙供奉蝗神,避免蝗虫灾害的发生或减少灾害的损失。</p> <p class="ql-block">南旺分水枢纽纪念明朝工部尚书宋礼的宋公祠。</p> <p class="ql-block"> 南旺分水枢纽(遗产点)分水口,从戴村坝来的汶河水从这里流入大运河。在分水口河道底部,建造了一个鱼脊状的石拨,即“鱼嘴”,通过改变石拨的形状、方向和位置,调整南北分流的比例,将七分河水流向缺水的北方,三分河水流向水资源丰富的南方,从而实现了“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图片上方为小汶河入水口。</p> <p class="ql-block">运河砖砌河堤(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 南旺分水枢纽镇水兽,头部扁平,跟其它地方的镇水兽长得不太一样,它两眼圆睁,紧盯水面,很有特点。</p> <p class="ql-block"> 十里闸(又称南旺下闸,遗产点)始建于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管河郎中杨恭于南旺分水口南北各“五里”建造柳林、十里二闸,十里闸南距柳林闸“十里”,故称十里闸。</p> <p class="ql-block"> 柳林闸(又称南旺上闸,遗产点)与十里闸协同工作,确保供水实现定量定向控制。</p> <p class="ql-block">会通河(鲁运河)南旺枢纽段(遗产段)。</p> <p class="ql-block"> 中国帝王辞典记载:古时,黄河中上游有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下游有东夷族、九黎族,他们之间常为了争夺财产和生存空间而发生战争,九黎族首领蚩尤英勇善战,打败了炎帝族,炎帝族求救于黄帝,炎黄二族联合起来,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有史料载“战于黄河下游泗,济蜀流充斥的平陆之野(泗,即泗河;济,即济水;平陆,即现今山东汶上县)”。蚩尤被杀,被分埋葬于汶上、巨野等地(蚩尤四冢之说),其首级葬于阚里(现即汶上县南旺镇)。图为汶上县南旺镇蚩尤冢。</p> <p class="ql-block"> 蜀山寺,坐落在汶上县南旺镇境内的京杭大运河东岸的蜀山上,是汶上县及鲁西南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信众朝拜和游客观光的佛家圣地。我去蜀山寺时,发现大殿供奉的是泰山三奶奶,前殿供奉着弥勒佛。管护寺院的一位妇女告诉我,泰山三奶奶和佛祖都是他们信奉的。在全国其它地方,我见过几处三教合一的庙,但两教合一的庙我还是第一次见。</p> <p class="ql-block"> 九.文化济宁</p><p class="ql-block"> 济宁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促进了济宁商品经济的繁荣,使济宁成为京杭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从元代开始,运河管理的最高机构就设在这里,因此,济宁被称为“运河之都”。</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流经济宁,曾建有二十七座闸,通济闸是第十四座,正好处于正中间。通济闸位于济宁城西安居镇火头湾村,是京杭老运河济宁段保存最完整的古船闸。</p> <p class="ql-block">火头湾村出土的赑屃,如今驮上了介绍通济闸历史的新碑。</p><p class="ql-block"> 赑屃(bì xì),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之九子之六子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祥兽。赑屃又名霸下,外形似龟,善驮重物,多用以驮负碑础。古人为给死后的帝王圣贤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常用巨大的石碑立于赑屃背上,意在依靠他的神力,可以经久不衰,千秋永存。人们在庙院祠堂里,经常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运河穿城而过。(拍摄于2016年)</p> <p class="ql-block"> 济宁东大寺坐落于京杭大运河畔,依河而建,故俗称“顺河清真东大寺”。据考,寺院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部分古建专家认定寺院建筑的伟大壮丽,确实是前所少有的,为全国清真寺建筑之最。明朝以来历代均有修葺,清朝乾隆年间敕建始成最后规模。(拍摄于2016年)</p> 东大寺的二进院门。(拍摄于2016年) <p class="ql-block"> 东大寺拜克楼。(拍摄于2016年)</p> <p class="ql-block"> 从竹竿巷看东大寺有点像北京牛街礼拜寺。(拍摄于2016年)</p> 柳行东寺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当时的规模较小。随着京杭大运河航运业的发展,柳行东寺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全明一阿訇的引领下,寺院于康熙年间进行了扩建,逐渐形成了现有的规模。(拍摄于2016年) <p class="ql-block">济宁竹竿巷是伴随着元代开凿鲁运河应运而生的,以经营竹编、土产、杂货等为主的济宁著名手工业作坊区,反映了济宁运河文化的特色,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韵味。(拍摄于2016年)</p> <p class="ql-block"> 太白楼位于济宁市古运河北岸,因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而得名,经历代修葺,名传于世千余载,乃济宁古八景之一。(拍摄于2014年)</p> <p class="ql-block">孝慈兼完坊系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旌表诰封直奉大夫王怀远之妻孙氏敕建的“节孝坊”。(拍摄于2016年)</p> <p class="ql-block"> 祟觉寺铁塔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为楼阁式铁塔,共有九级,加塔座塔刹,计十一层,通高23.8米,为海内十余座铁塔中最高的一座。有人估计全塔须用生铁三十多吨,堪称中国冶铸史上的巨制。(拍摄于2014年)</p> <p class="ql-block"> 智照禅师塔原在旧城西北隅普照寺门前,1964年移至人民公园内。此塔建于金明昌七年(1196年),系普照寺住持智照禅师的灵塔,石结构,十三层,高10.5米。塔身逐层递减,质朴端庄,屹然挺拔,引人入胜。(拍摄于2016年)</p> <p class="ql-block"> 十.河岛南阳</p><p class="ql-block"> 济宁微山县南阳古镇是微山湖中运河线上最有特色的历史城镇,“岛在湖中浮,河在岛上过”是对古镇的真实写照。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南阳由此得舟楫之利、水运之便,一时间集市兴起,商贸发达,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四大古镇之一。清政府曾在此设守备及管河主薄。乾隆皇帝下江南也曾慕名在镇上逗留,并有雅兴为马家店题写匾额,他走过的门槛被珍藏了230年之久。(南阳古镇的照片均拍摄于2016年)</p> <p class="ql-block"> 会通河(鲁运河)微山段(遗产段)。</p> <p class="ql-block">明隆庆二年(1568年),工部尚书朱衡、都御史潘季驯凿修南阳新河以后,由知州景一元、判官郑梦陵于南阳修建新河神庙。 图为新河神庙遗址。<br> 河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掌管河流的神灵,人们相信通过祭祀河神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可以保佑航行安全、渔业丰收等。</p> <p class="ql-block"> 古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清代胡记钱庄。</p> <p class="ql-block"> 康熙皇帝当年南巡时曾下榻的地方,又被称为“康熙行宫”。它坐落在古镇的中心地带,紧邻古老的运河,见证了历史的繁华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明清古街。</p> <p class="ql-block">全国最大的土地神庙。</p><p class="ql-block"> 土地神,又称社神、土地爷,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之一。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这是民间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十一.古城台儿庄</p><p class="ql-block"> 台儿庄古城,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古城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乾隆称其为“天下第一庄”,呈现出“商贾云集,夜不罢市”的景象。(台儿庄古城的照片均拍摄于2014年)</p> <p class="ql-block"> 台儿庄古城门。</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大运河穿城而过。</p> <p class="ql-block"> 台儿庄古城街景。</p> <p class="ql-block"> 台儿庄闸官署旧址。</p> <p class="ql-block"> 南北文化的交融----天后宫。</p> <p class="ql-block"> 台儿庄大战留下的历史印记。</p> <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从台儿庄向南就进入了江苏地界。请看:<br>第三章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上)</p> 注:本文所有照片除注明者外,均由作者本人拍摄,并受版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