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遐迩的塞外五堡之一保安堡

M&M豆

<p class="ql-block">  保安堡位于左云县最北端的长城脚下,属管家堡乡辖。属“外五堡”之一。摩天岭(马头山段)东侧,长城东一里处,西邻内蒙古凉城县曹碾乡,东邻新荣区破鲁堡乡,进入村南,最先看到的是一座七米高四檐八角砖塔,塔身镶刻“佛光普照”四个大字,这就是古老珍贵的刘珠爷灵塔;往前走就是古堡形迹了,现存一半的土墙还可看到,大多已经坍塌,像是土堤坝,但还可以看到堡墙形状,有的地方城墙高约4一5米;堡内现有南禅寺一座,寺内供奉地藏王菩萨;堡东头,有一座明朝古戏台:堡西里外就是著名的万里长城了。</p> <p class="ql-block">  保安古堡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四年(公元-五四五年),由大同镇巡抚詹容主持修建,时称“塞外五堡”(镇羌、拒墙、拒门、助马、保安),距今四百七十多年(万历二年1574年包砖) ,明朝朱元璋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沿线7300公里,设九边重镇,军事防御体系。每镇设总兵(又称镇守)负责指挥本镇所辖长城沿线的兵马。每镇兵足时有十万左右,大同镇分为四道,辖九路,其中左卫道所辖北西路,辖五守备,四操守,分边沿亘77里,有拒门,助马、保安、云岗、破鲁、灭鲁、威鲁、宁鲁、云西九堡。堡是长城防线上的基本单位,堡内有烽火设备,并驻有守兵,设把总把守,守兵100人左右,敌台和敌楼是跨建在长城上的台子,上面可住人巡逻,眺望和打击敌人。墩台中的火路墩(烽火台)专门用于传递军情。</p> <p class="ql-block">  &nbsp; &nbsp; &nbsp; &nbsp; 据《三云筹俎考》: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 年)土筑,万历元年(1573 年)砖包。堡周一里三分,高三丈七尺。《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有:东至破虏堡十五里,南至灭虏堡十五里,西至长城二里,北至助马堡十五里。原设操守官一员,所领军士三百八十二名,马一十二匹,分边沿长一十四里,边墩一十五座,火路墩四座。该堡属俱极冲,地势平衍与破、灭二堡相为唇齿,尚此地失守,高山、左卫而南悉戎马驰骛之矣,防守之难最当戒慎焉。堡开南门,关城开东门。保安堡西 0.5 千米长城极冲为白羊口,是北狄白羊部落入塞得名 。</p> <p class="ql-block">&nbsp; 保安堡南白洋河畔北有一历史古塔,当地人称“避水塔”。材质砖砌,四层,高约 20 米,为明代所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堡内南禅寺建于明代,庙内 48 幅水陆镇画被收藏在大同市博物馆。现保安堡包砖已被拆毁,夯土堡墙残破尚有遗存。堡内古民居占多,街巷格局尚在,属边塞地段典型的民俗村。</p> <p class="ql-block">  保安段长城最早筑于汉朝,明长城叠压汉长城、魏长城修筑。相传明英宗“土木之变”被俘,从这里被瓦剌押解出塞。</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3.10.01</p><p class="ql-block">地点:左云县管家堡乡保安堡</p><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M&amp;M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