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老屋】

真诚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老屋】 高音敏子</p><p class="ql-block"> 绕过了那道弯越过美丽的河谷</p><p class="ql-block"> 炊烟深处又见家乡的老屋</p><p class="ql-block"> 远山摇曳着翠绿的斑竹</p><p class="ql-block"> 门前蜿蜒着通向远方的石板路</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那条路还有屋前红枣树</p><p class="ql-block"> 对面那条河妈妈常在洗衣服</p><p class="ql-block"> 潺潺地河水快乐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爸爸的旱烟萦绕在梦中的老屋</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红枣树家乡的老木屋</p><p class="ql-block"> 你蕴藏着多少爱的情愫</p><p class="ql-block"> 夏天在开满枣花树下追逐</p><p class="ql-block"> 冬天在竹林嘻戏看雪花飞舞</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红枣树家乡的老木屋</p><p class="ql-block"> 你是情的摇篮梦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想你在我最柔软心灵深处</p><p class="ql-block"> 念你缕缕乡愁随那晚风倾诉</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那条路还有屋前红枣树</p><p class="ql-block"> 对面那条河妈妈常在洗衣服</p><p class="ql-block"> 潺潺地河水快乐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爸爸的旱烟萦绕在梦中的老屋</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红枣树家乡的老木屋</p><p class="ql-block"> 你蕴藏着多少爱的情愫</p><p class="ql-block"> 夏天在开满枣花树下追逐</p><p class="ql-block"> 冬天在竹林嘻戏看雪花飞舞</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红枣树家乡的老木屋</p><p class="ql-block"> 你是情的摇篮梦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想你在我最柔软心灵深处</p><p class="ql-block"> 念你缕缕乡愁随那晚风倾诉</p><p class="ql-block"> 家乡的红枣树家乡的老木屋</p><p class="ql-block"> 你蕴藏着多少爱的情愫</p><p class="ql-block"> 夏天在开满枣花树下追逐</p><p class="ql-block"> 冬天在竹林嘻戏看雪花飞舞</p><p class="ql-block"> 家乡红枣树家乡的老木屋</p><p class="ql-block"> 你是情的摇篮梦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想你在我最柔软心灵深处</p><p class="ql-block"> 念你缕缕乡愁随那晚风倾诉</p><p class="ql-block"> 念你缕缕乡愁随那晚风倾诉</p> <p class="ql-block">  岁月匆匆,匆匆岁月,转眼之间,我们已经人到暮年,再回首。那些陪伴我们一路走来的那些老物件,让我们无比记忆深刻,让我们无比的怀念。记忆深处的东西是忘不了的。它就藏在心的某个角落,一旦触及,就能尾尾道来!</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想起了,在老屋的角落里,还有曾经用过的犁靶,鸡笼,石磨,簸箕等一些老物件,这些都被父亲收藏在一个角落,长期未用,已经绣迹斑斑,长年累月,无人问津。若不是生在农村,又有几个人熟悉这曾经的物件呢?对于城市人而言,他们是一些新奇的物品,而对于曾经陪伴儿时的物件,记忆是那样的深刻,怀念中不免又有了一些酸楚,那些汗流夹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年代里,披星戴月,闻鸡起舞的日子,是那样的难忘。农忙季节,起早贪黑,有谁会忘记这曾经的清苦日子呢?童年的记忆不仅仅是抓鱼和游泳玩水的欢乐,更多的是与大人们同甘共苦的日子。农村的孩子是非常质朴的,很容易得到满足,即便没有电视,没有娱乐,一副自制的弹弓就风车就足以让自己快乐一整天,竹林打鸟,田野抓鱼。又或许三五同龄人的玩伴一起跳蝇,都那样天真烂漫,乐不可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最为朝夕相伴的要数那 一个猪草篮子。每当下午放学归来,母亲一声令下,祖母带着我们去屋门前的田野里割猪草。,一边赶着鸭子一边割草。若是在冬未初春时节,漫天遍地的田野里长满了美丽的紫云英,一阵风吹来,紫浪翻涌,身处万花丛中,或许这也只有农村孩子才能享有的殊荣了吧。而那一篮子猪草呢,茂盛的田野里割猪草并不是难事,祖母一边割一边呼唤着贪玩的我们,不要弄坏了邻人的庄稼,笑声飘扬在青山绿水的上空,儿时的欢乐和那个久远的猪草篮子,大概也就是这些记忆了吧!</p> <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渲染了岁月,总会在一些老物件的面前感觉岁月的斑驳。于是,仰天长叹,岁月蹉跎,怅然若失。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时光老人穿越了千年,带来了崭新的世界也沉浮了世事苍茫。总有一些记忆让我们想起曾经的过往,是青春还是青涩,是遥远的记忆还是越来越远的时光?曾经的不以为然,却在越来越远的时光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纵使时光已经淡去,青春已经逝去,不经意间,越走越远,而我们也随着时光远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偶然在一朋友家见到了很久远的开水壶,壶身酒红色的颜色油印着金色的双喜字,一把儿时很久远的开水壶展露在我的面前。我不知道这样的开水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还有机会再见。开水壶被主人擦拭得干干净净,静静的摆放在老式的储物柜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显然,主人依然在用,即便是开水壶的旁边安装了净水器。这把开水壶据主人说是她们夫妻俩结婚时的陪嫁品,这些年来换了很多次内芯,外壳还是好的,舍不得丢弃。也是,我那看开水壶的表面壶底已经绣迹斑斑,壶身也有油漆脱落,显得斑驳。开水壶的主人是一对年过花甲的老人。还住在老房子里,老房子依然是木式的老房子,在我的老家已经少见。木墙青瓦,褪色了的雕花门窗,显得很古老。若不是在这白沙老街,我怎么样也不会有缘见到这么古老的东西。很久远吗?也不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水壶的风格不过是上个世纪的特色。记得很多年前,我家也有父母曾经结婚时用过的开水壶,也是这样,这样的风格应该是那个年代的特色,就像父母现在还在用,依然舍不得丢弃的老家具一样,即便是这些家具已经缺角短腿,油漆斑驳,只是勤劳节俭的父母依然用于盛放物品!</p> <p class="ql-block">  而对于那些父亲为了养家糊口而使用的犁靶,记忆里,父母双亲背着蓑衣,赶着老水牛,在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的时候,穿梭在小草初芽的垄亩里,田埂上只看到歇息的牛儿在那里悠闲的吃着青草,一声大地惊雷,布谷鸟的歌声唤醒了一年的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人们永远是那样的忙碌,无论是稚气未脱的小儿,还是满头白发的老人,都是家里家外忙碌的身影。始终挥舞着锄头,行走的乡间的小路上,邻人们相逢一笑,一根老旱烟,纯朴憨厚的笑脸,一派和谐。身边的大黄狗呢,悠闲的跟着主人,这些狗啊,不是城市里人们的宠物一般那样娇情,它们也像极了这些老农民一样质朴,忠诚的守护着主人的家园,闲时依偎在主人的怀里撒娇玩耍。孩子们可最喜欢狗狗了,小黄,小白,小黑得亲切的叫着,像呼唤自己的孩子一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没有多少玩耍,除了和狗狗玩耍,倒是在那个年代里,还有了老式的收音机,步步高复读机等,想当年,这些老式的收音机和复读机陪伴着我们走过了那些单纯而孤寂的时光。一盘磁带曲循环,不厌其烦的听着赵微的《情深深,雨蒙蒙》系列歌曲,独唱着《白衣飘飘的年代》,李琛的那首《窗外》几乎唱遍了整个校园,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这些经典的歌曲在那个年代的磁带盘里曾经陪我们度过了春夏秋冬,犹记得那时我们还不懂爱情,懵懵懂懂的年龄,爱情也似懂非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不是吗?每当放学归来,夜晚的时候没有灯红酒绿,母亲在老式的煤油灯下做着老布鞋,而我呢,在母亲的监督下,书本在指尖翻飞,忽明忽暗的灯光下,一阵风吹来,昏黄的煤油灯时而熄灭,母亲再次点然,完成作业,背诵完毕,安危入睡!</p> <p class="ql-block">  这个物件叫“纺花车子”,六七十年代山西老家几乎每家每户都离不开它!</p> <p class="ql-block">  煤油灯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我家的农村仓子里还放着以前使用过的煤油灯。上面已经布满了灰尘,煤油灯发出豆粒般大小的光陪伴着一大家子的人度过黑暗的夜晚,小时候在煤油灯下挑灯夜读,母亲在煤油灯下纳鞋底。这盏灯在过去岁月陪伴我们走过无数个日日夜夜!</p> <p class="ql-block">  农村“老掉牙”的几个老物件,如今有的价值不菲,不要丢掉!</p> <p class="ql-block">  落面箩子:落面箩子与如今的筛子差不多,过去,大家会用石磨来磨面,磨好后,大家便会用落面箩子来筛出较粗的面粉,之后再进行二次碾磨。</p> <p class="ql-block">  饸烙床子可以用来制作传统面食,它能够加工饸烙面。当大家揉好了面团之后,便可以将面团放入饸烙床子,之后再用横杠一压,面团就成为了饸烙。饸烙不仅好吃,而且能让人产生饱腹感,颇受北方人民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前,盖帘是极其常见的物品。盖帘主要由高粱秸秆制作而成的,在制作时,大家需用针线将原材料缝制起来。饺子、馒头、包子等食品都可放在盖帘上,使用起来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  这千层底,是母亲用一针一线纳出来的,现在还清晰记得:曾经看到母亲被针扎破手指流血的情景,用嘴吸吮一下,待不出血,又开始纳鞋底,做鞋。母亲一年四季都是在忙乎做鞋吗,与时间赛跑,到了夏季要做好我们穿的单鞋,冬季来临前要做好棉鞋。</p> <p class="ql-block">  袜撑子在过去家家都有,是用木板和木条组合做成的。它的作用就是用来缝补袜子,当那个年代有袜子穿就不错了,坏了缝缝补补还可以继续穿。</p> <p class="ql-block">  捻线锤子这是纺绳用的,牛骨头做的。在河北唐山人叫“拨锤子”用好麻纤维捻成小细麻绳做鞋用。这个海燕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用捻线锤子纺绳,用来纳鞋底。这个记忆真的很深,但是现在这个物件看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砘子老物件,是我们农村人在庄稼播种后将种子上面的虚土压实的,起保秧作用。</p> <p class="ql-block">  还有种叫踏耙,专耙干田的人站在上面牛拉,小时候最喜欢哪个像坐坦克一样,不过要大人也在上面指挥牛才行不然很危险.踏耙在北方多用于种旱田的,平整土地的农村老农具。</p> <p class="ql-block">  这个东西看似简单,但却在过去的农村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的。因为当时如果要建房子,就要自己制作土坯,或者是吐砖,而它就是做砖的模具。</p><p class="ql-block">泥巴踩熟了,用力把它砸进去,然后用钢丝划掉多余的泥巴,再把做好的砖倒出来,放到通风的地方晒干了。之后还要累砖窑烧成红砖。</p><p class="ql-block">现在红砖在农村也不能使用了,基本都是空心砖了,所以这种东西也就没人见过了。</p><p class="ql-block">有的地方也叫托土坯的模具也叫坯模子。是农村人用来做土坯的农业用具。过去用这个物件打土坯,垒墙等。所以在农村是非常实用的物件。</p> <p class="ql-block">  这个过去铁匠打铁用的风箱,当然在农村用大锅做饭的时候也会用到风箱来烧锅,可以助燃农村老物件。过去农村缺少柴火,所以很多不易燃的东西都会烧,就用到风箱!</p> <p class="ql-block">一盘老石碾</p><p class="ql-block">石碾,</p><p class="ql-block">被冷落在墙角边。</p><p class="ql-block">经风吹日晒雨蚀,</p><p class="ql-block">它已经渍迹斑斑。</p><p class="ql-block">这一盘老石碾,</p><p class="ql-block">它曾是一辈辈人的依恋。</p><p class="ql-block">它碾平了岁月的坎坷,</p><p class="ql-block">碾过生活的辛酸。</p><p class="ql-block">石碾,</p><p class="ql-block">人推着它,</p><p class="ql-block">总是逆着时针转,</p><p class="ql-block">一圈.两圈……</p><p class="ql-block">白天追着太阳,</p><p class="ql-block">晚上赶着月亮。</p><p class="ql-block">把生活碾成了记忆,</p><p class="ql-block">把历史碾的是那么的久远。</p> <p class="ql-block">  版筑术:延用3600年的传统人工打墙。</p><p class="ql-block"> 打土墙是儿时的记忆了。那时农村的院墙都是人工打成的,一般一堵墙约3米长,高2米左右,就地取土,不用花钱,叫来几个左邻右舍的人就干起来了,一天也能打成四五堵墙。那时只需主家管饭就行,不要工钱,非常实惠,还经久耐用。</p><p class="ql-block">  打墙一般要经过做墙基、栽挡板、上土、杵捣、换版、修脊等工序,打成的一排新墙,版花儿新鲜齐整,非常好看,极富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打土墙是殷商时古虞国(今山西平陆)人傅说(fù yuè)发明的。傅说原是筑墙的工匠,发明版筑术,古文记载“傅悦举于版筑之间”,说的是傅说由于发明版筑术贡献巨大,受到商高宗武丁的器重,封为贤臣。版筑:古代筑墙时把土夹在两块木板中间,用杵捣坚实,就成为墙,晋南芮城一带叫打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