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老年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p> 节日风俗 <p class="ql-block">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同时,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重阳馍、糍粑重阳糕、菊花酒、菊花汤、菊花菜的饮食习俗。</p> 节日起源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始于远古, 形成于春秋战国, 普及于西汉, 鼎盛于唐代以后。重阳节发端于远古祭祀活动;春秋时期,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汉朝时期,据说汉高祖刘邦爱妃戚夫人的侍女并被赶出皇宫流落民间,将重阳节饮宴、赏菊等风尚传入民间。受道教思想的影响, 自汉代起重阳节有了求寿, 追求长生的习俗;魏晋时期,重阳日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p> <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p> 我们的精彩时刻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通过绘本故事来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p> <p class="ql-block"> 感受到重阳节的敬老情小中班的小朋友们帮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换上了漂亮的衣服,染上了彩色的头发。</p> <p class="ql-block"> 大班的小朋友了解了重阳节习俗对插茱萸特别感兴趣,分分拿起画笔开始了他们的《茱萸》画。</p> 尊老爱幼 中华美德,从我做起!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方式尊重长辈,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生活中体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辛苦,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九九重阳节,这是一个象征着长长久久的节日,这是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节日。</p><p class="ql-block"> “最美莫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但是,夕阳的幸福需要朝阳的回报,尊老、爱老、敬老,我们责无旁贷。 </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衷心祝愿天下的老人健康长寿,幸福美满!我们衷心希望“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永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编辑:张现盈</p><p class="ql-block">供稿:全体教师</p><p class="ql-block">审核:张富兰 梁娟玲</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