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曼松王子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曼松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的大山深处,茶地位于曼松王子山,海拔1280米以上,隶属古六大茶山倚邦辖区。这里居住着擅长种茶的彝族,留下了令后人赞不绝口的曼松皇家古茶园。</p> <p class="ql-block">曼松皇家茶园共有3片:曼松的王子山、背阴山,还有一处是靠近曼腊的一个傣族寨子茶园。时至今日,皇家古茶树极少,无从考究,站立不倒的制茶技术也无人传承。但是,曼松茶“高香甘醇”的古韵尚存,尽管每年春茶产量有限,但慕名而来的茶客还是络绎不绝,进山车辆挤满入寨山路。</p> <p class="ql-block">曼松王子山历史</p><p class="ql-block">在这片名声大噪的皇家贡茶园主要还涵盖了一座名为王子山的山头,而神秘的王子山传说正是从这时流传开来。王子山传说现流传比较多的有两个版本,“一说清代康熙年间南明一位王子在曼松山上避难居住;一说唐代南诏国一位王子在曼松山上避难居住”。当然这也都是传说,关于王子山坟墓埋的究竟是谁,还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古老的传说也为王子山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曼松寨是极富盛名的贡茶产地,与普通纳贡的官茶不同,只有曼松茶是供皇帝专用的贡茶。据史料记载,皇帝指定曼松茶叶为贡茶,其他寨茶叶概不要。曼松茶叶质厚味美,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所以其他茶山的茶农,均得出钱购买曼松茶叶上献皇帝。明成化年间,地方官员发现曼松茶色香味俱全,且冲泡后“站立不倒”,于是托朝臣进贡给当时的宪宗皇帝,并予以“大明江山屹立不倒”之意。宪宗皇帝品尝后赞口不绝,指定曼松茶为皇家贡茶,其后一直延续到清朝,曼松茶一直都是皇家专用的贡茶。</p> <p class="ql-block">清代末期,由于贡茶任务太紧,约300担(皇室的100担,和其它各级官吏索要的200担),所以茶农把大多数茶树砍掉、烧掉,有的家族就此逃难,再也没有回到曼松村。1942年,已经十分嬴弱的倚邦再遭厄运,攸乐山的攸乐起义攻进了倚邦,战火将倚邦烧了三天三夜,几百年筑就的古镇,无数精美的建筑全部化为灰烬。这场劫难使倚邦元气散尽,无法再振,几百户人家迁移他乡,空凉的倚邦在大山深处渐渐被人们遗忘。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倚邦已仅有30来户人家,大多为茶商的后裔,他们守护着祖宗的茶园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曼松古茶园</p><p class="ql-block">《茶经》有言: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曼松王子山有非常特殊的地质环境,山里杂石经过长年累月风化,形成特有紫红色“烂石土”又被称为巧克力壤:是一种风化页岩土,遇水成泥,遇风成石,因此曼松茶树生长速度缓慢,但土壤的通气性好,为透水性和保水性良好的酸性红土壤,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让曼松茶有了一种独特的鲜甜和香气。</p> <p class="ql-block">曼松王子山大树茶</p><p class="ql-block">曼松王子山是典型的中小叶种, 特殊的中小叶种加上独特的土壤,所以造就了曼松王子山独一无二的口感和滋味。曼松王子山大树茶干茶条索紧实细致,色泽青黑油亮,芽头肥硕,饼面雍容华贵,颇具贡茶的王者之气。</p> <p class="ql-block">曼松王子山大树茶的口感特点是白砂糖甜,入口柔甜,高香甘醇,从清新的兰花香转为馥郁的花蜜香,香气清雅自然,怡人柔和。茶汤金黄透亮且油润,白砂糖甜随着茶汤完全充盈口腔,喉韵回甘绵长、暗香浮动,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开汤后1、2泡茶汤,口腔中生津绵密如小溪流淌,回甘伴随而至。</p><p class="ql-block">3到5泡,舌尖清凉,并且喉咙中香甜弥漫。</p> <p class="ql-block">6到8泡,茶汤中含着淡雅的兰香及独特的清甜野蜜香,喉咙部清晰感受到茶香随呼吸往上喷涌。</p><p class="ql-block">10泡时,即使是体感偏弱的也能感受到手心发热,整个口腔被饱满的甘甜茶香包裹。</p><p class="ql-block">再饮到15泡,浑身舒畅,回甘通透,仿佛把人醉了……叶底上,叶芽鲜嫩肥硕,色泽青绿,油润油亮,柔软度较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