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p><p class="ql-block">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p> <p class="ql-block"> 漫步公园,听秋雨落荷,看花凋叶黄,忽见隽美多姿的菊花正竞相怒放。看花型,或似玉盘盛珠,或如芙蓉托桂;看瓣型,细长像柳线,弯起成金钩;看颜色,深红像墨荷,金黄如牡丹。菊花,静时是美女的笑靥,动时是天鹅的舞姿,一静一动,如此千娇,却又傲然。</p><p class="ql-block"> 有感于菊花虽为中国传统名花,花型多端,颜色丰富,却不以娇艳自居,而以坚贞取胜,真“花之隐逸者也”。</p><p class="ql-block"> 菊花以不屈的傲骨,被赋予了高尚的节操,千百年来,独得世人偏爱。自“晋陶渊明独爱菊”以来,就深深融入了文人的诗词,画家的笔端,百姓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历经六十余载 美艳不可方物</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画面运用折枝形式,一瓣,一叶,一枝,均细细描绘,极尽工整、形神兼备,娴熟的中国工笔重彩手法配以邮票特有的制作方式,令菊花的盛气与孤傲,坚毅与素美,一一展现于方寸之间。</span></p> <p class="ql-block"> 1960年12月10日开始发行的特44“菊花”邮票,是中国第一套大型彩色花卉邮票。菊花在我国有久远的栽培历史,其多姿多彩的形态和耐寒傲霜的品格,深受民众喜爱。1959年,邮票发行局特请中国画院的画家,用传统的工笔画形式设计菊花图案邮票。花卉品种的选择,则分别请教了中山公园、北海公园和北京市园林局的专业人士。中国画院最初有7位画家参与设计,先后共画了35幅作品。经过一年时间的反复修改和选择,最后确定了洪恰、屈贞、胡絜青、汪慎生、徐聪佑的17幅作品(另有一幅是由邮票设计者刘硕仁先生改绘的)。这些绘画作品重视花卉的品种,突出花头细部的描绘,符合邮票设计的特点和要求。这与中国传统花鸟画的风格截然不同,也是特约绘画作品与利用现成<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艺术作品的最大区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注:这5位美术家全都来自中国画院,个个都是师承名家、擅长工笔花鸟画的大师。其中屈贞是宫廷画家屈兆麟之女;胡絜青是作家老舍的夫人,同时她更是齐白石的女弟子,深受白石老人的器重,颇得真传。</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四、面值多样 开创先河</i></b></p> <p class="ql-block"> 菊花邮票在艺术设计上属上乘之作,在邮资的安排上也颇具匠心。这套邮票发行于1960年末,通过它之前发行的所有纪、特邮票会发现,无论邮票全套枚数多寡,大部分只采用4分、8分、20分等国内邮件寄递的邮资,如同为1960年发行的金鱼邮票全套12枚,仅有4分、8分两种面值。而菊花邮票则在邮资设定上打破了以往常规,18枚邮票的面值设定有8种之多。</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看看《中国邮票史》是如何叙述的:“1960年10月31日邮电部第227次部长办公会议“原则同意发行十八枚菊花邮票”,“关于邮票的面值问题,由邮票发行局再计算一下;图案的艺术水平需要再提高一步,使之能丰富多彩,并制成缩小版,一并送部审批” 。为此,邮票发行局向各地邮局专门发了通知: 这套邮票的面值是为适应多方面的需要而安排的,因此,其中加印了一些面值较高的国际邮件资费,希望在出售时广为介绍,使之能用于各类邮件以利宣传。在印量和分配上4分、8分、10分仍比照以往稍增印数,并由我局主动配发,其余各面值(20分以上者)则请各局研究需要数量,于十一月三十日前函告我局后发给(印量很少届时将统一平衡调剂)。”</p><p class="ql-block"> 根据档案记载,发行这套邮票也有配合公司对外出口,平衡资金的目的。当时我国邮政属服务性质,邮资极其低廉,而作为集邮品对外出口,就会吃很大的亏,所以必须增加高面值,以求“平衡”,我的理解也就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多多创汇。”其实,当时我国的邮票还是相当数量出口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不论当时的东欧还是西欧国家,集邮者都是喜欢花鸟虫鱼邮票的,这也是这些国家的大邮商极力建议我国发行这些热门邮票品种的原因,也间接促进了我国邮票设计的一个新高峰。</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注:当时的邮资</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4分(二枚) 国内本埠互寄邮资</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8分(六枚) 国内平信邮资</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10分(二枚)国内航平邮资、回执费</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0分(二枚)国内单挂、保价费、查询费</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22分(二枚)国内航挂、国际平信</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30分(二枚)国内双挂、国际航空费</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35分(一枚)国际航空邮简、国际平信续重</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52分(一枚)国际航空平信</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不计报酬 稿费趣闻</i></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注:邮票原画</span></p> <p class="ql-block"> 菊花邮票原画共绘制35幅,未采用图稿14幅,试版用4幅。“经向中国画院了解,工笔画一般按每平方尺6-8元计酬,菊花图每幅为约1/2平方尺左右,经与娄师白、胡絮青二位同志商议拟订稿费;已用作邮票图案者按每幅10元计酬;未用者按5元计酬。之后,又经胡絜青请示画院党组,并同意按此标准”。邮票发行局为这套邮票支付稿酬260元,7人中最多的获85元,最少的10元。(参见邮票发行局发行会计科的报告及稿酬单,1960年12月14日。)</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中国邮票史》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