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人 一个世纪

可意

<p class="ql-block">姥爷在师道的学生照</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20年9月,姥爷出生在吉林省白城子,家里兄妹六人,排行老二。那是个军阀混战的乱世,姥爷家里经营着一个大车店,名号“德昌栈”。由于家中条件殷实,从小就读私塾,1942年考入由日本关东军掌控的齐齐哈尔师道(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前身),学习期间由于成绩优异作为交流生被派往日本学习三个月。194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克东完小任教师,在那个风雨飘渺的年代,姥爷的工作几失几得。</p> <p class="ql-block">姥爷在克东完小任教师与学生合影(右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47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胜利初显,姥爷的同学赵汝荣是国民党员,为了逃避抓捕来到姥爷家住了两夜,姥爷也因此受到牵连,怀疑也是国民党而被抓走,在狱中押了半年,姥姥抱着年幼的妈妈一次次找组织讨说法,后来经过调查弄清了姥爷并不知情的事实,姥爷放了回来,被安排到克山县卫生局设备科任科员。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医疗水平低下,党中央决定建立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网络。姥爷作为有文化的年轻人,被组织送到省会学习x光技术,学成后姥爷被派到克山县第一人民医院负责组建x光室,在那个经济困难、条件简陋的年代,他老人家学习、探索、实践,再学习、再探索、再实践。姥爷刻苦专研、锲而不舍,不到十年时间,把x光室建成了院里的一流科室。</p><p class="ql-block">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医院的文革小组在查阅姥爷的人事档案时发现了日本留学的经历,立即对姥爷开展了调查,准备给他扣上“日本特务”的帽子并全家下放到乡下进行劳动改造。当时姥爷在医院不但是业务骨干而且为人忠厚老实、待人宽容,医院工宣队的队长刘云成对姥爷一直非常欣赏,他一面出主意告诉姥爷在家装病躺几天,把这个风头躲过去,一面替姥爷同文革小组解释去日本的原因是因为成绩优异,而不是日本人培养的特务,文革小组也多次到家里对姥爷进行问询调查,组织要求一周的初查期限过去了他们也没有最终认定结果,姥爷也算逃过了人生一劫。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纠正了轻视科学教育和歧视知识分子的错误观念,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像姥爷这样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在医疗界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姥爷也更加努力的专研业务,在那个没有ct、核磁共振等医疗手段的年代,x光检查基本就是确诊重大疾病的重要手段,姥爷凭着丰富的医疗经验已然成为了县区医疗系统x光检查的权威专家,他通过x光及时检查、及时确诊,及时给出医疗建议,为不计其数的患者挽回了生命。</p><p class="ql-block">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姥爷手不释卷,姥爷和姥姥非常重视教育,他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悉心培养,养成了良好的家风,6个子女都学有所成,有教师、有军人、有公务员、有技师、有医生,而且子女、婿媳也个个孝顺。1980年姥爷从主任医师的岗位光荣退休,安度晚年。他一生酷爱体育运动,而且是个体育迷,家里的电视机播放的永远是各种体育赛事。他爱生活、爱家人、爱自己,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喜欢逛街,八十多岁还骑自行车去街上买菜,九十多岁时还经常一个人逛超市、逛商场,就在临终前一周还自理生活,品茶看报。</p><p class="ql-block"> 2016年2月29日,他老人家走完了96年的人生历程,也和姥姥牵手走过了72年的风雨岁月。他走过了一个世纪,见证了从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再到祖国富强的世纪变迁。姥爷在得失荣枯中,走的从容安详!在儿女孝心陪伴中,走的心满意足!</p> <p class="ql-block">姥姥年轻时候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