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拍摄 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字 松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九九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金秋时节重阳前夕,来到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八达岭长城,登高望远,领略山川景色和独特建筑,感受长城在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伟大,见证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据历史记载,最早修建的长城在战国时期,北方的燕、赵、齐等国为了防止别国入侵,修建了烽火台,(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就出自于此时)。然后用城墙联接起来,就形成了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入侵,派大将蒙恬带领30万军队,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几十万青壮年劳力,用十年时间,将原来的长城重新修建并扩建,修起了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经秦、汉、明等几代人的不断修建,历时千年,造就了世界著名的长达千里的万里长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北京德胜门乘坐919路直达八达岭公交车,上午九点左右到达并顺利进入景区。选择从北段开始徒步游览来一次“不到长城非好汉”自我挑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顺着人流,步入八达岭长城,看着两边青石砌成的城墙,彷佛时光的穿越,继续前行一段看到雕堡一样的建筑称作敌楼,八达岭长城现共有敌楼43座,形似相仿又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逻放哨用的墙台,也有上下两层的敌台,上层周围设垛口和射洞,下层为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资的房舍。行人逐渐多了起来,我们一边向上攀爬,一边欣赏着四周的风景,己是汗流夹背,今天的目标是登上海拔最高处的北八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居庸关八景之一,在明长城中,具有代表性。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北京的重要屏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开始,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最早描述八达岭长城的是唐代诗人高适,他在《使青夷入居庸三首》诗中写道,“绝坡水莲下,群山云更高。” 的佳句,而清代康有为《登八达岭》,“鞭时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过日明。且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 的诗句写出了八达岭长城雄伟的气势。和对修筑长城的赞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长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抵御匈奴入侵的重要屏障,给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但是由于工程的巨大,征用劳力近百万,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加上当时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死亡,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由此激起了当时百姓的不满和怨情。汉代陈林《饮马长城窟行》中写道:“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 表达了当时修筑长城的现实场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孟姜女哭长城,最能表达修筑长城时人民的心声,传说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来到长城脚下后,却未找到丈夫,痛哭不止的孟姜女最终哭倒长城。清代丁澎的《度岭见长城》“沧海不沉秦女石,浮云欲动楚臣冠”,就是使用孟姜女的典故诉说修建长城的苦难遭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长城在防范境外敌人入侵和侵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烽火台用于传递信息,狭窄的山口或拥塞处设置关口,关上又建有关城,用于驻扎防守军马。宋代陆游《古意》“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门。”表达诗人用千金招募战士,修建万里长城抵御入侵的爱国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历时两个多小时,到达八达岭长城的最高处的敌楼北8楼,环看四周“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向下远望,曲折弯绵的长城如一条巨龙横卧山间,向上观看,连绵起伏的山峦,远处田野村庒美丽壮观,眼前城墙上,人流如织,打卡拍照,秋天的长城美不胜收。</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工程的结晶,更是一段承载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传世之作,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汇聚于此,感受着壮美景色,探寻悠久历史古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图为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日来摄影师拍摄的八达岭北四楼(图来自八达岭长城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图八达岭北七楼和北八楼之间一段长城是用巨大山石做墙体,(现在好汉坡)二十年代初《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家罗恩·D慈母布伦拍摄。(图片来自八达岭博物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