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南道(1)

遥望喀喇昆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雪域边关》 ——喀喇昆仑边防纪事 (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丝路南道上的刀光剑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高原部落间的爱恨仇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线战场上的金戈铁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命禁区里的铁血军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雪域边关领土与主权争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光芒四射的喀喇昆仑精神。</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丝路南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中古时期,西域通往中亚、南亚的古道共有五条,分别是:勃律道、罽宾道、克里雅道、克里阳道、桑株道,(如下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  上述古道越过葱岭以后,向西南可达伊朗高原的帕提亚帝国和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向西北则可至费尔干纳盆地和锡尔河。喀喇昆仑山脉则是罽宾道、克里雅道、克里阳道、桑株道的必经之地。</p><p class="ql-block"> 包括喀喇昆仑西部在内的帕米尔高原,作为丝路南道的重要结点、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它承载着太多太厚重的历史,有过太多太炫目的辉煌。中国汉朝使臣班超、大将李广利,外国探险家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马达汉等,都是通过帕米尔开创了具有影响力的外交军事或科考探险活动。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的铸铁冶炼,凿井等技术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方的各种农作物以及动物等特有品种流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物质,扩大了食物来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 西域最早的“汉人国”一一皮山</b></p><p class="ql-block"> 丝路南道,即从阳关出发,沿昆仑山北坡,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且末、精绝、于弥至皮山。到皮山后分为多条支路翻越喀喇昆仑山到达中亚诸国。 </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皮山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枢纽,也是罽宾道、克里阳道、桑株道的起点。这里首先介绍一下皮山。</p><p class="ql-block"> 古皮山国最为特殊的地方,就是这是一个由汉人建立起来的国度,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第一个汉人国度。</p><p class="ql-block"> 《汉书·西域传》载:“皮山国,王治皮山城,去长安万五十里,户五百,口三千五百,胜兵五百人,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军译长各一个。东北至都护治所四千二百九十二里,西南至乌秅国千三百四十里,南与天竺接,北至姑墨千四百五十里,西南当罽宾、乌弋山离道,西北通莎车三百八十里”。</p><p class="ql-block"> 可见这是一个典型的西域国家,与楼兰、焉耆等差不多。不过,《汉书》等史书并没有说明皮山国的起源,而在东汉的《风俗通》和唐朝的《元和姓纂》等文献中,却描述了一个周朝家族凄惨的逃亡史,在西域皮山地区建立了一个“周人国”。</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827年,鲁国第七任君主鲁献公,派次子中山甫前往京畿辅佐刚刚登基的周宣王处理国事,因其功苦劳高,为周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周宣王任命为卿士(相当于后世宰相),居百官之首,后封于樊(今河南济源县西南)。其后世子孙,始以国名樊为姓氏。</p><p class="ql-block"> 周惠王时,樊国继承人为樊仲皮,作为臣子忠心耿耿,但君主惠王三观不正,两人很快产生了矛盾。前665年,樊仲皮私自跑回樊地,联络造反。</p><p class="ql-block"> 周惠王兴兵讨伐樊国,很快平息了这场叛乱,活捉樊仲皮,并将他押解至京师,用尽酷刑,折磨致死。樊国皮氏一族听到消息后悲痛万分,但为避刀斧之祸,他们开始逃离西周辖地,举族迁往西部犬戎。因为跋涉之苦,再加上前途渺茫,皮氏一族到了今天水一分为二:一部分内迁到豫章郡(今江西);另一部分继续西行,一路走走停停,吸收了不少其他民族的成分,最终在喀喇昆仑山北部今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一块绿洲上,建立了一个国家,取先人樊仲皮的“皮”字和所属喀喇昆仑山的“山”字组成国名:“皮山”。</p><p class="ql-block"> 一个实力弱小的汉人王国,置身于广袤的西域大地上,犹如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自然非常危险。皮山国的周边有于阗国(人口约19000多人)和莎车国(人口约16000多人),都比皮山国大。皮山国的处境并不好,一直小心翼翼,在夹缝中生存。</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0年,大汉在轮台建立西域都护府。这时皮山人开始扬眉吐气。皮山人与都护汉军可以用汉语交流,同族和同乡,汉军和皮山人关系十分融洽。有西域都护府的保护,皮山人得以在群强环伺的环境中立足。同时,往返于丝绸之路的汉人商贾也喜欢在皮山落脚,他们说着乡音,共叙情谊。这是皮山国最安逸最繁荣的一段时光。然而,公元8年,王莽篡汉,随后西域都护府的撤离,西域诸国又纷纷回到独立和半独立的状态。没有西域都护府的保护,弱小的皮山国立即陷入困境。先被莎车王贤诛灭,汉明帝永平四年,又被于阗国呑并。不过不久,时来运转,班超进入西域,作为汉室的全权代表,他以聪明敏锐和卓越的勇气,重新在西域建立了秩序。班超偏爱“汉人国”皮山,在他的干涉和保护下,皮山人重新复国。复国后的皮山人,血液里混入越来越多的胡人成分,它的命运也愈来愈颠簸流离,几经灭国,几经改名。三国时改称皮穴国,北魏时又称蒲山国,隋代,蒲山国又被于阗吞并。</p><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朝在西域的力量大为衰减,吐蕃趁机向河西与西域地区发动了潮水般的攻势。在攻陷河西走廊的同时,派兵沿新藏古道,翻过昆仑雪山,攻占南疆绿洲。随后,皮山成了吐蕃屯兵之地。皮山改称固玛,其它地名如杜瓦、木吉、克里阳、桑株、乔达、木奎拉、藏桂、康克尔都留下了吐蕃文字的印记。皮山人厌恶吐蕃入侵,称固玛为“贼”之地。</p><p class="ql-block"> 皮山国虽然灭亡,但人口尚存,直至回教(伊斯兰教)兴起之后,当地不少汉人才逃离此地,人走了地名还在。光绪二十八年置县,以皮山古国名命名,即新疆皮山县。</p><p class="ql-block"> 有研究资料表明:古皮山国辖境特别迢广,南面直接和天竺国即印度接壤,而在两汉的四百多年间,印度国力从未达到克什米尔地区。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地带,在两汉时代及其以前,早已游牧着众多的羌族部落,后来,这些羌族融入维吾尔、藏各族中。因此,皮山国南面境界就包有现在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及巴尔蒂斯坦部分地区,即喀喇昆仑山的南麓。</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