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根据《说文解字》的说明,胡是指牛脖子下面的肉,说实话,我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么个说法。</p><p class="ql-block"> 据二十四史的《隋书》记载,“周武王克商,封胡公满于陈,因以国为氏”。胡公姓妫名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因克商有功,周武王以长女太姬许配,分封陈国,死后溢号胡。胡公满的后代有以溢号姓胡的,也有以国号姓陈的,所以后世有陈胡一家之说。因此,天下胡姓大多尊胡公满为始祖,从那时候起,天下就有姓胡的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支胡姓的郡望是安定堂,始建于西汉,始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大将胡遵。安定堂的郡治先是在高平(现宁夏固原),后徙临泾(现甘肃镇原县东南),再徙安定(现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安定就成了我们这支胡姓的堂号。</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安定堂名人辈出,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另外,比较出名的还要算北魏宣武帝胡皇后、北魏孝明帝胡皇后和晋武帝贵嫔胡芳等几位后妃。</p><p class="ql-block"> 安定堂胡氏最著名的人物当属北魏的灵皇后胡氏。胡仙真(490?-528年),北魏宣武帝元恪皇后。北魏元年(516年),宣武帝去世,年仅6岁的元诩继位,是为孝明帝。胡仙真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实际掌握了北魏的最高政治权力,在中国历史上成为第一个自称“朕“和被尊为“陛下“的女性统治者。</p><p class="ql-block"> 胡太后大肆崇佛,耗资巨万广建寺院,开凿石窟,其建筑规模之宏大,实属历代之最。如在洛阳龙门山、伊阙山建造石窟寺,在皇宫旁修建永宁寺,永宁寺浮图塔高90丈,约合现在的150米左右(北京展览馆尖顶上的五星才100米),号称中国古代第一高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佛塔。当时,全国庙院激增至3万余所,僧尼多达200余万人,仅洛阳一地,寺院竟有1367所。</p><p class="ql-block"> 武泰元年四月,尔朱荣兵入洛阳,将胡太后和幼主皇帝沉人黄河溺死,同时杀害文武百官数千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阴之变”。胡太后死后被埋于双灵寺,孝武帝时,以皇后之礼重新殡葬,追谥号曰灵。事变过后不久,北魏王朝便分裂为东魏和西魏。</p><p class="ql-block"> 胡太后还有很高的文学才华,《中国文艺词典》把她列为中国女词人,其代表作品是《杨白华》词:</p><p class="ql-block">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p><p class="ql-block">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落南家。</p><p class="ql-block">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p><p class="ql-block"> 秋去春还双燕飞,原衔杨花入窠里。</p><p class="ql-block"> 此词被称为文学史上北朝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胡太后的儿子孝明帝登基之后,胡太后又立她的侄女翼州刺史胡盛之女为皇后,河阴之变后,胡皇后削发入道,居于瑶光寺。</p><p class="ql-block"> 安定堂胡氏的另一位名人是晋武帝司马炎贵嫔胡芳。泰始九年(273年), 晋武帝选良家女充备后宫,选中者以红色纱布系臂表示。胡芳入选后却在殿下号泣,左右阻止她说:“陛下闻声(不要让陛下听到)。”胡芳说:“死且不畏,何畏陛下!”。胡贵嫔初见武帝时不卑不亢的姿态给武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晋武帝与胡贵嫔玩游戏,在争夺箭矢的过程中被伤到了手指,晋武帝大怒道:“此固将种也!(真是武将的后代,隐含粗鲁之意)”胡芳则对答:“北伐公孙,西距诸葛,非将种而何?(没有武将,哪有今天)”一番话说得武帝甚有惭色。</p><p class="ql-block"> 其实安定堂胡氏还有一位皇后,那就是北齐胡太后,只不过这位胡皇后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大家不愿意提起她罢了。</p><p class="ql-block"> 北齐胡太后也是安定郡人,其父为胡延之,母亲为范阳卢道约的女儿。天保(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年号,公元550年——559年)初年,长相出众的胡氏在朝廷选美中被选为长广王妃。公元561年,武成皇帝高湛继承了北齐的皇位后,将长广王妃胡氏册立为皇后。河清四年(565年),高湛传位皇太子高纬,高湛为太上皇,胡氏为太上皇后。</p><p class="ql-block"> 胡皇后成为胡太后之后,立陇东王胡长仁之女,胡太后的侄女胡氏为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后来史上第一任女宰相陆令萱施计让胡太后对胡皇后产生嫌隙,剃去胡皇后的头发,把她遣送回家。</p><p class="ql-block"> 史书上记载着这两位胡皇后的事情,如《北齐书·卷七·帝纪第七》、《北齐书·卷八·帝纪第八》、《北齐书·卷九·列传第一》、《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一》等多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北齐在被北周破国之后,武成胡皇后逃到长安为妓,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国破家亡,一个弱女子卖身求生,也是无奈之举,只是她多说了一句话:做妓女比做皇后快活。这句话可能是她的真实感受,但却颠覆了人们的常识,这句话让历史给她牢牢地贴上了不光彩的标记,连她做皇后时不光彩的事情都一并抖搂出来了,可见话是不能乱说的。</p><p class="ql-block"> 曾经有好几部电视剧表现了这方面的题材,像《兰陵王》、《陆贞传奇》等,都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武成胡皇后和她侄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支胡氏以前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凭的是口口相传,至于怎样从陇东到陕西,再到山西,就无从考证了。明洪武、永乐年间,大量从山西南部迁民。山西的移民主要来源于太原、平阳二府和潞、泽、辽、沁、汾五州,即今天的太原、临汾、晋城、长治等地。而当时位于交通要道的洪洞县就成了重要的移民集散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支胡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明代正德年间(距今四百八十多年)。据考证,我们这支胡氏曾居于山西西南的蒲坂(蒲州,今山西永济市),距黄河风凌渡40来公里,过了风凌渡就是陕西了。蒲坂是源于舜帝后裔五大姓氏虞、姚、陈、胡、田的居住地,现在蒲坂还有伍姓湖存在,</p><p class="ql-block"> 蒲坂在唐诗里多有出现,如张濯《题舜庙》中的“蒲坂城边长逝水,苍梧野外不归云”,还有张说《奉和圣制度蒲关应制》中的“蒲坂横临晋,华芝晓望秦”等,最著名的要算唐代诗人王之涣过蒲州写下的《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p class="ql-block"> 明朝正德年间,我们这支胡氏从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喜鹊窝迁居至徐州城南一图(里)五甲,后迁徙至萧邑东南都乡六图(里)杨堡,现分居于宿县、萧县、江苏铜山县等地。</p><p class="ql-block"> 始祖世熬(字鲸波)公,至今已传十九世,排行字辈二十八个字:世思成明鸣木杰大士彦光庆佑启方兴常昭仁厚念继承远绍惟守诗书。1997年三修族谱,新编字:才智永宽宏英贤满神州弘安定祖德荣万代昌隆。族谱名:皖肖宿胡氏族谱。堂号安定。我是兴字辈,辈分还挺高,大我几十岁的人叫我哥、叫我叔的很常见。</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支胡氏迁到杨堡初期并不安宁,据记载,始祖鲸波公单传四世至焕章生子四人:九皋、兆祥、翔云、梧冈。当时,有一名叫程继孔的土匪占据铙钹山(一说桐梧山)并纵党羽骚扰四乡,胡氏弟兄四人奋力抵御,屡挫其锋芒,且将程继孔掳走的良家妇女救出,程继孔异常恼怒,视胡氏弟兄四人为仇敌,兆祥、梧冈二公先后遇难。九皋、翔云二公为避锋芒,举家迁宿、迁沛,转徙数年,流离奔走,直至清朝才逐渐安稳,顺治三年,九皋公率翔云公回归故里——萧邑杨堡。此时,产业楼房已为他人占据无遗,依赖楼石上先高祖小斋之名,控告于县衙,得以领出旧产二千亩,重理故业。后来翔云公迁居铜山县六乡坊西袁家洼,凿井耕田,自食其力,人皆以醇笃称之。</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支胡氏的家谱在国内许多省市的相关机构都有收藏,下面是美国犹他州图书馆所藏我们这支胡氏族谱的微缩胶卷目录:</p><p class="ql-block">皖宿蕭胡氏族譜 [8卷]</p><p class="ql-block">Stmnt.Resp.</p><p class="ql-block">胡興朴…[等]編</p><p class="ql-block">Authors</p><p class="ql-block">胡, 興朴(Main Author)</p><p class="ql-block">Notes</p><p class="ql-block">原書:[安徽:皖宿蕭胡氏三修委員會],1999. 8冊:插圖,世系表,地圖。</p><p class="ql-block">收藏者:山西省社會科學院</p><p class="ql-block">註:安定堂</p><p class="ql-block">受姓始祖:(周)周武王克商,封胡公滿於陳,因以國為氏</p><p class="ql-block">蕭縣楊堡一世始祖:(明)胡世鰲,字鯨波</p><p class="ql-block">散居地:安徽省宿縣,江蘇省蕭縣,銅山縣等地</p><p class="ql-block">Genealogy of Hu family in Su hsien,Anhwei province,and Hsiao hsien,T'ung-shan hsien,Kiangsu province,China.</p><p class="ql-block">Subjects</p><p class="ql-block">胡氏(安徽宿縣)</p><p class="ql-block">胡氏(江蘇蕭縣)</p><p class="ql-block">胡氏(江蘇銅山縣)</p><p class="ql-block">中國,安徽省,宿縣-族譜</p><p class="ql-block">中國,江蘇省,蕭縣-族譜</p><p class="ql-block">中國,江蘇省,銅山縣-族譜</p><p class="ql-block">Format</p><p class="ql-block">Books/Monographs (On Film)</p><p class="ql-block">Language</p><p class="ql-block">Chinese</p><p class="ql-block">Publication</p><p class="ql-block">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家譜學會攝影,2000</p><p class="ql-block">Physical</p><p class="ql-block">微捲1捲:16釐米</p><p class="ql-block">Edition</p><p class="ql-block">刊本</p><p class="ql-block">Film Notes</p><p class="ql-block">Note - Location [Film]</p><p class="ql-block">皖宿蕭胡氏族譜[8卷] - VAULT INTL Film [2136335 Item 3 ]</p><p class="ql-block">2002 Intellectual Reserv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