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与学生时代-1.老家

老胡

<p class="ql-block">  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多数人的梦想永远都是梦想,有些人的梦想能够变成现实。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他那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中,提出了黑人民族平等的梦想,而在他的有生之年那一直是个梦想。 </p><p class="ql-block"> 美国莱特兄弟小时候的梦想是能飞上天,后来他们发明了飞机。诺贝尔曾经梦想用炸药为人民开山修路,后来他做到了。比尔.盖茨曾经梦想将电脑的操作界面图形化,这就是Windows。… </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些都是名人的梦想,普通老百姓的梦想就简单多了,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我在小学2年级的作文中,说出了自己的梦想(理想)就是当一名工程师,后来几十年的时间证明,我也做到了。</p><p class="ql-block"> 写回忆录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一是没人愿意看,二是暴露了自己的隐私,三是可能会触及到朋友们的伤疤,反正写回忆录并发布出来是要有一定勇气的。当然,发布出来会做一些删减的。</p><p class="ql-block"> 文章中引用了一些网上的照片,如有异议请来消息,我会立即更换。</p><p class="ql-block">一.老家</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寺后村。</p><p class="ql-block">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与苏、鲁、豫3省11个市县接壤,全市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总人口535万人。</p><p class="ql-block"> 宿州的历史悠久,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就燃起了人类文明的篝火。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又有宿国、萧国、徐国等小诸侯国涌现。隋大业年间,通济渠(汴水)开通,古城宿州随着汴水漕运的兴盛逐步发展起来。唐宪宗元和四年始置宿州,千余年间,宿州一直是历代州府的治所。</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宿州始终战乱不断,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史称这里“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为“百战之道”。秦末,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这里揭竿而起,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掀开了反秦的序幕,现在还有涉故台遗址。楚汉相争,垓下决战,霸王别姬的旷古悲剧在这里绝唱。</p><p class="ql-block"> 力拔山兮气盖世。</p><p class="ql-block"> 时不利兮骓不逝。</p><p class="ql-block"> 骓不逝兮可奈何!</p><p class="ql-block"> 虞兮虞兮奈若何!</p><p class="ql-block"> 历代文人墨客对宿州的描述也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在《南乡子-宿州上元》词中对宿州的赞美。</p><p class="ql-block">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p><p class="ql-block">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p><p class="ql-block"> 曹村镇地处埇桥区的最北部,北与江苏徐州三堡相邻,西接萧县官桥镇,东靠京沪铁路和206国道。全村4000余人,由前寺后、后寺后、王庄、段庄、四堡湖、高原、小杨庄、西兆庄等自然村落组成。</p><p class="ql-block"> 我小的时候,寺后村归桃山公社管。桃山是个古集,位于埇桥区北部边缘,津浦铁路东侧,206国道横穿其境,东偎程庄,西依萧县赵楼、官桥,南靠曹村,北连江苏省铜山县三铺镇,距埇桥区政府所在地48.5公里。</p><p class="ql-block"> 桃山是个古驿站,唐朝设驿站,取名桃山驿,名字来自附近的山名。桃山附近有山,形状似桃,因而人们叫它桃山。桃山集原街道是驿站,是古代南京、北京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 桃山原属徐州市,解放初期,徐州归山东管,1953年1月才划归江苏省。而在徐州划归江苏前的1952年,桃山由徐州划归安徽宿县,设桃山区,1957年并入夹沟区,设桃山乡,1958年设桃山公社,1969年设桃山大队,隶属曹村区,1980年设桃山公社,1984年设桃山乡,今为桃山集,属曹村镇。</p><p class="ql-block"> 寺后村在宿州市的东北方向,与到宿州市相比,其实离徐州更近一些,到徐州才四五十里路,而到宿州市却要近百里路,即使到淮北市都比到宿州市近。</p><p class="ql-block"> 宿州当地方言把宿县念作“许县“,当地人一直称宿州为南徐州,这也决定了我的祖辈们跟徐州的深厚渊源,我们在1952年之前一直是徐州人。</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流逝,寺后村现在分成了前寺后和后寺后,村民以胡姓为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