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速游(下):武侯祠 杜甫草堂

活字典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前言</b></h3><div> 中秋国庆之前的9月19日清晨,我由位于印度洋的斯里兰卡飞抵成都天府机场。本该当晚当场飞返武汉。但我心有不甘,按照预谋推迟了一天联程航班,见缝插针,一顺游览了锦里、武侯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春熙路和天府广场。</div><div> 20年前,成都有我留下的足迹。那一次是同事集体行动,这次是带着小拖箱和双肩包,还有手机高德地图APP,作天马行空、独来独往。</div><div> 本篇是参观武侯祠和杜甫草堂采集的照片。两个都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份量足、名气大,不再作探视岂不遗憾!</div><div> 何日君再来?中华之广、地球之大,余生估计不会有下次了,就是若还想故地再重游,那就看看本篇图文足矣。</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武侯祠</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门额大书昭烈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人却道武侯祠</div><div> “武侯祠“从名牌解读,就是祭祀武侯——诸葛亮的庙,因为诸葛亮生前封为“武乡侯”,死后被追谥“忠武侯”,人们也就尊称其为“武侯”,纪念他的庙宇即为“武侯祠”了。</div><div> 说是冲着参观武侯祠来的,心里想的是来参拜汉丞相刘备的祠堂与陵墓,首道大门上的匾额也是“汉昭烈庙”,这这这是不是有点“叉”?</div><div> 实际上,这里面是全国惟一的君臣合祀之地,用当今的的话说它是“一门四牌,合署办公”的地儿:第一、汉昭烈庙——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庙;第二、武侯祠——纪念诸葛亮的庙;第三、惠陵——刘备的陵墓;第四、三义庙——纪念刘备关羽张飞三结义的祠堂。</div><div><br></div><div> 大门留影一张,不要太多。 </div> 虽说君臣合祀,但尊卑有序,祭祀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祠堂还是排列在先。 这里应该是纪念刘备的一个分支,他的后代。照例应该是他的儿子刘禅,其虽在位41年,但因刘禅在遭灭国后的安置地洛阳荒淫无度,“乐不思蜀”,辱没汉室,故被排除在纪念之列。 <div> 刘备孙子刘谌力主抗敌,在蜀汉灭亡之际,自尽于昭烈庙,拒绝向曹魏大军投降,显示其宁死不降的高尚情操。故有其纪念牌位作为陪祀。</div> 下面的惠陵——埋葬刘备的陵墓,就是武侯祠的第二板块了。 公园223年——距今恰恰1800年整,刘备病逝重庆奉节后灵柩运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称“惠陵”。 再开始整个“武侯祠”的第三大板块武侯祠了。算是切中主题吧。 读书时的印象,加上这次观感,世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应该明显高于其主刘备。也难怪,诸葛亮治蜀功高于刘备,其“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为世人推崇敬仰。<div> 下面是武侯祠的过厅全景。</div> 武侯祠——诸葛亮纪念堂的匾额大书“名垂宇宙”。好好夸张!没有考究出自何时何人,我国古代有“宇宙”这个概念吗? 诸葛亮的纪念雕像上的匾额有“静远堂”三字,显然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里就要敲黑板了:这是整个武侯祠的镇馆之宝——三绝碑。<div> 这个古建里矗立的是《蜀丞相诸葛亮武侯祠堂碑》,即赫赫有名的“唐碑”、“三绝碑”。名就名在它是由唐代四朝宰相裴度撰文、大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镌刻上碑,文章、书法、镌刻均出自当时大家,所以后世称其为“三绝碑”。</div><div> 这块碑是真真正正的于公元809年的原始立碑,绝非克隆,距今已有一千多年。</div> 下面是诸葛亮纪念堂里,在其塑像两侧的诸葛分支——诸葛亮儿子、孙子的纪念塑像。 “义薄云天”,这是配给刘备结拜兄弟关羽纪念殿堂的四字匾额。 “诚贯金石”,这是配给刘备结拜兄弟张飞纪念殿堂的四字匾额。 三义庙(三义堂)建于清代,于1997年由成都提督街迁到此地。这是武侯祠的第四板块。相对于刘备、诸葛亮,应该算是边缘的殿堂了,刘备、关于、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广为人知。时间不够,也就没有深入其间。 下面采集于三国故事声光电的展厅——三国文化陈列室,应是现今增加的看点,只是进去匆匆一览。 严格来说,现在的武侯祠整个区域应该是“武侯祠博物馆”,下面的园林在展区的后面,范围还很大的,对于浏览过后、退出“历史“的参观者,应该是一个还原现实的松弛之地。照片为信手所拍。 下面是关于三国故事的传统戏剧演示厅。仅仅外观了一下。不懂也不想装懂。 武侯祠里面的园林原为成都南郊公园(民国时期为四川省主席、抗日第七战区司令官刘湘的墓园),于2003年并入武侯祠西区。 进入武侯祠之前,将拖箱背包寄存。整个70分钟的不停歇参观,实为快速浏览,不敢慢看细品,止于知悉脉络而已。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杜甫草堂</b></h3> 杜甫草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当年我们曾集体顺便造访,印象早已淡漠。<div> 看官:“杜甫草堂“完整准确的称谓是“杜甫草堂博物馆”。</div><div> 因为,提及“杜甫草堂”,首先是“杜甫”,中小学语文课本有他的作品,天下谁人不识君?再是“草堂”,想必是古代名人的历史陈迹。</div> 杜甫草堂园区大门前搭盖了遮阳棚,或许是为了体谅等队入园的游客,以遮挡日晒雨淋,或者是为了便于新冠疫情检测,但这也恰恰遮挡了大门完美的场景,败坏了游客留影的画面,实属美人戴口罩浪费表情。<div> 本人在此先请人帮我留影,然后于附近寄存行李,再进去参观。虽显风尘仆仆,但也真实写照。</div> 实际上,进了杜甫草堂园区或者说是展区,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环境优雅的园林,与预想的古朴、简陋、沧桑、衰败的情景大相径庭。我以为,这之间的差距就在于,一是人们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诗句形成的印象。二是游客忽略了“杜甫草堂”后缀的“博物馆”三个字。<br> 毛糙的游客参观了整个杜甫草堂,只怕会误解,这哪里是诗圣杜甫因战火而流落的困境故居,简直就是大地主、大庄园主的领地。 杜甫曾担任工部校检郎的官职,因此被世人称为“杜工部”,纪念他的祠堂因此命名“杜工部”。 少陵是位于长安附近的一个地名,杜甫曾在此居住过,他自号“少陵野老”,故后人也称他“杜少陵”。<div> 这是全国万分少见的以茅草做顶的亭子。碑亭建于清代,其用意在于象征当年杜甫草堂的茅屋,以纪念诗圣。清代果亲王所题的“少陵草堂”4个大字的石碑立入其中。</div><div> 作为杜甫茅屋象征的(清代)建筑,许多游客在此摄影留念。<br><div><br></div></div> 供奉的杜甫雕像的神龛,绘有杜甫遗像的石碑。瘦削,远不似李白那般胖乎乎的形象。 下面这些古建筑,是历代扩建,后经修葺的纪念杜甫的亭台殿阁。深入其间或一天时间也不够,姑且过目不入。 与武侯祠里一样,这里也有高大绿植围绕的红墙夹道。 杜甫草堂坐落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要晓得,杜甫58岁(公元712~770年)的一生创作并得以保存的诗歌有1500余首。本人不禁感叹,杜甫身居陋屋,诗作丰盛!<div>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后来的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div> 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这些屋内配置及其摆设,应该是模仿配置的。不然就价值连城、检控四布,戒备森严了。 本人在诗圣的茅屋前留影,祈望沾带一点先人的诗情文意。 园区工作人员正在填描褪色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巨石诗碑。 展厅的镜框告诉游客,众多国内外政要名人慕名,先后到此参观。当然,他们都是前呼后拥的,不过也不排除孤身寡人来此的,这个就不言而喻了。 1955年,在杜甫草堂遗址处,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这里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左边是蜿蜒的石板小路,右边是缓缓流淌的小水渠。 杜甫草堂博物馆,既是寻访古代名人遗迹的地方,也是现代休闲、养眼、洗肺、提神的场合。<div> 我在杜甫草堂历时两个小时,其中有半小时就是闭目躺休,一下子就“进入了状态、进入了角色”,在下图环形门里的亭子长廊里的木质廊凳上。不想让心梗脑梗找我的麻烦。</div><div> 头天提前赴场斯里兰卡机场、候机再搭乘红眼航班6小时飞机,今凌晨到成都后,又是一个小时的地铁,又是游游览锦里、武侯祠和此地,必须自我歇息保养。</div><div> 正因为有这半小时的“快充蓄能”,得以下午精力充沛转场到宽窄巷子.......这是后话。</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成都速游》上下篇到此编辑完成。</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回顾成都速游的历时,从头天(9月19日)的7点多钟出机场,到次日(9月20日)的午间1点钟返回天府机场,合计30个小时,居然游览了两个历史古迹展区(武侯祠、杜甫草堂)、三条知名街区(锦里、宽窄巷子、春熙路)、一个广场(天府广场),马力真大、效率真高!</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09.19.手机拍摄</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10.29.整理汇编<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