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旅游采风(上篇)

活字典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言</b></h3> 2023年9月13~19日——暑假与中秋国庆长假旅游旺季之间的淡季,我参加了国旅组织的7天5晚的斯里兰卡旅游。我们团是成都成团、散团。我的联程起止为武汉。<br> 我们团除领队以外,15名团员分别来自辽宁大连、广东、广西、江西、安徽、福建和武汉。还真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姊妹。我呢则成了湖北6100余万人口的唯一代表!<br> 确切地说,斯里兰卡旅游应该归于宗教的、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人文旅游,与山川地质美景、四季自然风光、都市现代生活等等无关。<div>  本美篇受图片容量限制,包含了传承斯里兰卡历史的游历项目。分别是斯里兰卡的高跷渔夫、尼干布鱼市、海边火车、加勒古堡等,这些先后被世界权威旅游刊物、摄影刊物、明信片所推介。本人有幸斯里兰卡的货币为卢比,人民币与卢比比值1:40。本人有幸亲自游览、亲自穿越、亲自体验。</div> 斯里兰卡全称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原称锡兰,即“乐土”的意思。<br> 斯里兰卡是位于印度洋上的热带岛国,也是我们亚洲国家,首都是科伦坡。斯里兰卡被誉为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明珠。当然,也有人瞅着斯里兰卡那水滴形的岛屿版图,称其为“印度洋上的泪珠”。管它明珠或者泪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 <div> 斯里兰卡国土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约为湖南的三分之一;人口2千多万,接近台湾省的人口。<div>  斯里兰卡最有名的是盛产宝石。红茶年产3亿公斤,是世界最大的出口之一,出口额超10亿美元。国民有70%信奉佛教。</div><div><br><br><br></div></div> 我国古代称斯里兰卡为狮子国,而该国狮子其实很少。但是该国的国徽和国旗上确确实实都有狮子持刀的图案。<div>  斯里兰卡的历史传说:曾经有一头雄狮与来自印度的一位美女生下了孩子,这个孩子最终来到了这座岛上,于是便成为了斯里兰卡的祖先。<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高跷渔夫</b></h3> 高跷渔夫位于斯里兰卡最南端的印度洋浅海区,这是一种最原始的钓鱼方式。因为这一带浅水海域盛产沙丁鱼,而渔民没有钱买渔船在海上钓鱼,也就有了渔民在海滩打下木桩,再绑缚支架。<div>  网络介绍的是,拍摄高跷渔夫的照片,应当机位放低,仰拍可以凸显高跷渔夫的剪影形象。我当然会采用这一方法。</div><div> 但我也尝试了在岸边的高位全景俯拍,以白色的海浪做衬底背景,避免了高跷渔夫的形象“沉入”深色的大海,同样使得高跷渔夫的形象姿态历历在目。</div> 渔民每天涉水到木桩,坐在简陋的木架上,除了良好的平衡能力,还要经受海风、日光的双重考验,同时还要密切注意汹涌海水中的猎物,手持没有钓饵的渔竿,等鱼上钩。远远看去,好似一群脚踩高跷站立海水中的垂钓者。如此世代相传的技巧,成了如今斯里兰卡的标志性画面之一。 自从2009年《孤独星球旅游者》手册的封面刊登了一张海边钓鱼者的照片,替代了以往斯里兰卡驯象人和采茶女的人文标识。高跷钓鱼这种当地传统的捕鱼方法被谑称为“世界上最牛钓鱼方式”,也成为来到斯里兰卡加勒地区游客必看的一道风景。 对于游客,高跷渔夫是多么地吸引眼球。看看这些皮肤黝黑的渔夫,又该是多么地辛苦。不过,这些高跷上的垂钓者,已不再是地道的“渔夫”。他们是专门针对世界各地源源而来的游客而做的职业表演选择。但也确实是真实的情景再现。 远道而来的游客并不仅仅是看客,也可以薄薄的付费换得亲自体验高跷渔夫的滋味,品尝无饵钓到鱼儿的喜悦。 碧蓝的天空、雪白的云层、硕大的巨石、鲜绿的海藻、加上一阵阵翻卷的浪花,这一切的组合真是抒情写意,不比繁华都市高楼大厦、喧嚣的车来车往要好很多? 没有画笔,也没有那份时间,有的是手机拍照定格这原生态的画面,留待反复欣赏和与人分享。 这里除了阳光、白云、海浪、沙滩、渔夫,还有一个中国人。 我的旅游工作照——来自本人真实情景的自导自演,也得益于他人的协助拍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尼干布鱼市 </b></h3><div> 尼干布是一个距离首都不过几十公里的小镇。它通常是来到斯里兰卡的游客们打卡的第一站。我们莫过如此。</div><div> 那天,我们的大巴接近尼干布,浓烈的鱼腥味扑鼻而来,窗外所见也是大小与排列不规则的平层民,还有各色各品的小店铺,更有衣着打扮极为朴素甚至是土气的人们。这就是我们离开形象优越的机场和酒店后,斯里兰卡给我们的最接地气的第一印象。</div><div> 下图是尼干布海滩分类晾晒的一垄垄海鱼。</div><div> </div> 尼甘布鱼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渔市场,也是斯里兰卡最大的鱼市场之一。正因为如此,它成了斯里兰卡十大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世界各地摄影和海鲜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的热土。也就是说,这里是渔民、海鸟、乌鸦、苍蝇、摄友、驴友汇聚的地方!<div> 这里的渔民们一般是晚上出海撒网,天没亮便把捕获的海鲜运到海边鱼市分炼,然后上市新鲜贩售。<div>  我们团队到达的时间是上午9点钟。这其中有遗憾,那就是错过了据说大阵容的渔船靠岸、卸鱼、交易的盛况。但也有幸运,因为当时正是云气多变的时段,我们经历了天气多变——放晴、阴沉、飘雨的过程,也因此见识了分类摆鱼、掀开晾晒、棚子看守、手套去杂、台面解剖、分类装筐、下海清洗、抬筐上岸、覆盖遮雨......整个流程。</div><div> 看着这简陋的渔场看守棚,是不是有心酸的感觉?其实大可不必悲天怜人,人家年复一年就这么活得坦然自在。<br></div></div> 在这里,我感觉时间的指针被倒拨了回去,脑子里冒出了五十年前我下放农村时所见到的情景,甚至比那时还要差,因为我的下放地是江汉平原比较富庶的农村。<br> 然而,我并不后悔,我的旅游就是冲着这来的。来到与我平常的生活环境及习俗不一样的地方看一看,丰富自己有限人生的阅历和感受,并不一定限于高大尚的豪华。<div>  <br><div><br></div><div> <br></div></div> 在这个看似土得掉渣的原始景点,却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半个小时的游览,我是紧紧张张地搜寻特色、捕捉亮点、调换角度、调整构图、伺机拍摄。<div>  顾不得充斥鼻腔的浓烈的鱼腥味,在找寻场景镜头的过程中,需要避免脚下的鱼类残骸和污水。好在这里淳朴的渔民,你穿梭在他们的工作场地、盯住拍摄,他们全然不在意,绝没有抵触、回避、遮挡、更不会索要,甚至乐意配合我们个别团员的合影要求。难怪网上评说,斯里兰卡是最会微笑的国度。<br><br></div> 男人在案板以刀剖鱼,可能是攻击性鱼类。这是整个渔场唯一所见,其它都是两手直接剔除鱼杂。 在尼干布的海滩,鱼的后期处理有着性别分工,好像或蹲或坐、就地戴手套直接去除鱼杂的多为女性;而抬着鱼筐到海里清洗处理过后的鱼,则分工给了男性。 要么静守海滩、要么低空盘旋的乌鸦,毫不担心人们会加害于它们。<div>  乌鸦是斯里兰卡的国鸟。这里有说法,如果乌鸦拉屎到你的头上,七天不要洗头,它寓意了吉祥,这是你的幸运。</div> 忙碌的渔民、打捞的鱼类、伺机的鸟类,三者构成一幅活生生的原生态图。 渔民与鸟类之间仿佛有一条潜规则,你不干扰我,我不驱赶你,和平共处。有我的一碗,也会有你的一口。 黑色的乌鸦与白色的海鸟互不干涉、和谐相处。 黝黑的皮肤,印证了渔场露天作业的辛劳。 斯里兰卡国土面积不及中国的1%,经济实力和名气也不及中国。但在地球之村,国无论大小一律平等。此行斯里兰卡,对它突出于我国的比较优势我记住了,悠久的佛教历史姑且不说,其从1945年就实行幼儿园到大学免费教育,国民识字率达到了93%。真是国家再穷不能穷了国民教育!<br>  算了,就此打住,不谈国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海上火车</h3> 斯里兰卡海上火车。这又是一个传统特色旅游项目。<div>  这里所说的海上火车并不是真的在海上开的火车,而是沿着海岸线行使的火车,有的路线贴近印度洋的海边仅仅两三米!我们搭乘的这辆火车是直达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div> 站在跨线天桥上,拍摄玻璃纤维的石棉瓦做的站台雨棚,有序地覆盖,加上中间延伸到远方的路轨,获得富有节奏的美感。 没有躁动、没有喧哗的站台,候车的乘客,在我们这些外国友人的面前没有惊奇,只有淡定。 斯里兰卡的火车很有特色,复古的颜色,复古的模样。窗户随意打开,连火车门也是敞开的,但只是为了观赏车外的风景和兜风。<div> 这使我联想到我们当年上班时,城市公交十分紧张,为了上班不迟到,有时不得不紧紧地扒在关闭不上的车门边,险象环生。<div>  发给我们的火车票也是我们国内早年的那种硬纸板、卡片式的,而且没有标注座号,因为没有对号入座一说,这一点倒像是我们搭乘城市公共汽车、地铁。</div></div> 我留意观察到的,火车的每个车厢都没有乘务员,乘客上车没有检票,出站也没有检票。站台与外界之间并没有延伸很长的隔墙或者铁丝网,乘客下车可以不经出站口沿着铁路线前行再拐出去。<div>  车站里,没有我们国内习以为常的身穿制服的警察与保安,没有带袖标的志愿者与安全员,乘客上下自由随意。这是我观察到的斯里兰卡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民风,使我想起了“无为管理的政府才是纳税人的福音”。</div> 我们搭乘海边火车,从南部的海滨到位于西部的首都科伦坡,历时35分钟。从肤色来看,车厢里华人游客比斯里兰卡本国人还多。车厢没有空调,解凉靠的是车顶的摇头小电扇(有的坏了、缺损了)和开启的车窗车门。<div>  车厢里有两股比较鲜明的气味,一是浓烈的香料味道,一是咖喱的味道。这也算是一种实地体验吧。</div> 朴素无华的站房,甚至使人感到简陋。但是,没有奢华超前的站房设施带给乘客的舒适惬意,同样也没有危机四伏、如临大敌的戒备森严,以及施加给人的无形精神压力。 这是我在铁路线上看到的一个扛着工具的线路工。他发觉了我准备用手机给他拍照,递给我的是淳朴的眼神和友善的微笑。这在我的记忆力,应该是一个久远久远的表情。(与我在加勒古堡看到的那个抚摸花猫的女孩一样的表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加勒古堡</h3> 在历史当中,斯里兰卡曾经先后是荷兰人和英国人的殖民地,在独立之后,最终选择成为了英联邦国家。因此,斯里兰卡人的英文水平是很普及且很不错的。 加勒城堡又被称作加勒要塞,是一个至今还有人生活着的古城。限制内部车辆的配置和外部车辆进入。 加勒古堡建于16世纪葡萄牙人统治时期,后荷兰殖民者在原来所建城防基础上加以改建和扩 建。18世纪开始,加勒就已经初现其作为壁垒的雏形。 加勒以古老的旧城墙作为当地景观的标志性象征,见证着殖民地时期的变迁。 站在宽大厚实的城堡上,看着外面的戏水于印度洋的人们,心底有一种不甘心的念头,作为归属太平洋圈内国度的人,远道而来印度洋,就在脚下,却没有亲身体验。回想到我在澳洲、欧洲、新马泰越老柬都游过泳,不管是室内、露天泳池还是海里,在这里紧凑的时间却要我失之交臂...... 在加勒古堡,我们有2个小时的时间游览,包括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城堡军事防御要塞、苍茫的印度洋的海景、古城的街景和民风。 巨荫的大树,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力,也给古城以永远年轻的活力。 在西方人的眼里,教堂应该是最为讲究艺术与外观的建筑。 显然是佛教的建筑,它的存在印证了加勒古堡在宗教取向与建筑风格的宽容度。 加勒古堡是一个欧洲西式建筑与当地民族建筑相互夹杂、兼容的城区。 置身此地,公汽、地铁、车站、斑马线、警察、城管等等竟然成了遥远的回忆。 当年作为战事防御的城堡,如今成了人们游览的景点,也成了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场地。我想起了我们国内的一个词“军转民”。<div>  本来只是偶然一瞥所见,灵机一动,这不就是一个小专题吗?于是有了一组城堡情爱照——遥远的战争尽头应该是和平。</div> 古堡的城内,没有高大的楼房,没有大型的商场,没有穿梭往来的机动车,在这里没有喧闹、没有拥挤、没有争抢、没有奢华,看到的是古朴、淳朴,游客们享受着淡静、安静、恬静。 这里的房屋建筑、店面招贴标牌没有整齐划一,政府之手笼在袖子里,各得其所,相安无事。 陈旧与破败也是一种滋味。 高耸的钟楼作为加勒古堡的标志建筑,经历了印度洋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城堡的历史变迁。<div>  高大厚实坚固的海边城墙经受了数百年的考验,顽强地存在。</div> 街边恬静中的对弈厮杀。 淳朴的眼神,友善的微笑。(与铁道线路工的眼神一样的) 带着爱犬看大海。 这一组宣传画告诉游客,此地也曾遭到新冠疫情的入侵,政府也一样关爱着百姓。 斯里兰卡与中国时差2.5小时,飞行时间距离6小时,人民币兑换卢比约1:40。可以出境前找银行预约兑换,也可以在出境落地机场柜台兑换,还可以找导游兑换。<div> 武汉此行联程团费7400元(含签杂费)。<br><div>  出境游的信息与联系保持畅通是必须的,可以在出境机场租用交付押金后的按日计费随身WiFi,也可以购买限定时日的流量卡(80元/7天),还可以在落地异国的机场购买当地的流量卡。<div> 斯里兰卡版图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发达程度等等远不及我国,但是在地球村,民族也好,国家也好,小有小的存在理由,小有小的特色,我们能够零距离游览、观察、体验,不失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一个字:值!<div><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10.21.编辑</div></div></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