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0年秋,我和同事一行9人开启了西藏之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藏远离内陆,地处高原,地广人稀,并且佛教圣地,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比较神圣的地方,为了规划这次长途旅行,我查询了一些相关资料和景区介绍,因为来自各县市区的同行们都没来过西藏,对我们来说这次旅行不免有些新鲜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人说西藏海拔高氧气稀薄,大多可能有高原反应,在计划行程时我选择了直飞青海西宁,然后乘坐火车到拉萨,这样能让人逐步适应,减少高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青海当然不能放过青海最重要的名片——青海湖,我们来到的这一天正赶上当地的民族节日斋月,导游向我们介绍说。按照伊斯兰风俗,斋月的一个月时间里从日出到日落是要禁食进水,除了禁食还不近烟酒,不能交际,更不能行男女之事等等。这让人感觉很困惑,连续一个月整天不吃东西怎么能坚持?是不是天亮之前就把一天的食量吃下肚?我们觉得有点残忍,估计也有人偷偷的吃点东西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海湖,就像镶嵌在西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是我国境内最大的高原咸水湖,环湖一圈约360多公里,湖水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湖水容量70多亿立方米,相比我们只有几个亿库容的东平湖那可是小巫见大巫了。徜徉在美丽的青海湖边栈道上,欣赏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碧蓝湖面,伸手感觉一下透明的湖水,冰凉冰凉的,据说青海湖的平均水温不到十度,因为水温较低,这里生长着一种湟鱼生长速度非常慢,十几年才能长到一两斤,所以十分名贵,现在已经禁止捕捞,中午返回西宁市区,热情的接待方真的把青海湖这一美味端上了我们的餐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上九点,我们踏上开往拉萨的列车,从西宁到拉萨近两千公里,火车需行驶24小时,跨越多个高山河流,海拔高度从2300米到拉萨的3600米,两节内燃机车头牵引着二十几节卧铺车厢吃力的行驶在茫茫戈壁一路西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藏铁路号称“天路”,被誉为世界铁路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高原气候多变,高寒缺氧,地址条件复杂,从1958年开工建设到2006建成通车历时48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不知道列车穿越了多少山川河流,黎明时分,列车播音员介绍我们已经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50万公顷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除了藏羚羊,还有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透过车窗,我们不止一次的看到成群的藏羚羊从铁路桥下穿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上午,列车才到达第一站——格尔木,只有看到印有格尔木的站牌才知道这是一个车站,四周一片荒凉,看不到城市的楼房,我下车在站牌旁拍了一张照片,权当来过这个偏远的地方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上九点,也就是从西宁出发后的24小时后,列车到达第二站也就是终点拉萨站。当地的同仁已经早早在迎接带我们去酒店入住,此时已经有人感觉头晕,拉萨的同仁告诉我们注意事项,不能洗澡,不能剧烈运动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用两天的时间参观了布达拉宫、大昭寺、松赞干布故居等,这些充满了藏传文化特色的古迹,记录着藏民对佛教的虔诚和执着,在大昭寺的周围,一队队男女信徒沿着长长的马路三步一匍匐的乞求着他们对来世的求索,我真的有些不明白,他们的哪来的这么坚韧的毅力,在几天后我们驱车前往林芝的路上,也曾遇见一队信徒三步一叩首前往他们的目的地,两天后我们原路返回的时候,看到他们才行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他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披星戴月,可见人的信仰的力量是多么的无穷无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达拉宫外观13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峭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其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由东部的白宫、中部的红宫组成,主楼高117米。布达拉宫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辉映,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宫内,就像一个大大迷宫,一眼看不到头的千百盏酥油灯经年不熄,成群结队的信徒源源不断的提供酥油,表达他们对佛祖的虔诚。在西藏有一个神奇的现象,那就是他们几乎都虔诚的信仰佛教,无数藏民一步一叩的前往拉萨去朝圣,他们匍匐在大昭寺或布达拉宫门口,他们目光虔诚,他们口里诵读着佛经,手里转着经筒,仿佛尘世与他们没有了关系,他们只用纯粹的拜着佛陀。也许我们并不能理解这种行为,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朝圣是他们最神圣的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藏传佛教中,朝圣被视为一种修行的方式,能够给予信徒灵性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慰藉。藏民千里去朝圣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安宁和福报。在佛教信仰中,朝圣被认为是一种向佛陀和菩萨祈愿的方式,以得到神圣的加持和庇佑。这一行为带给藏民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感,使他们能够摆脱现实生活的烦扰和困惑。朝圣之旅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藏民而言,能够净化心灵、积攒功德,以期在此生和来世中获得福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藏民千里去朝圣是为了表达对信仰的虔诚和忠诚,佛教在藏民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力,信仰佛陀和菩萨被视为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守护。朝圣成为了藏民表达他们对佛教的信仰和敬意的方式之一。他们相信前往佛教圣地如拉萨、冈仁波齐等地,能够亲身感受到佛教的力量和神秘的能量,并得到更多的灵感和智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有什么可以解释这种力量,没有什么可以述说这种感受,没有什么可以撼动这种信念。信仰无声无息,但却永存于雪域高原,是他们内心永恒的支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种说法是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而修建的,在一千多年前修建这样一项庞大的工程,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也的确表现出了藏王对汉藏友好的诚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3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儒家书籍、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641年,吐蕃(藏族)的赞普松赞干布想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并希望通过与唐朝皇室的联姻来巩固双方的关系。他向唐玄宗提亲,希望娶唐玄宗的女儿为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唐玄宗欣然接受了吐蕃的请求,为了巩固两国的友好关系,他选择了李成懿作为投亲的公主,但是她并不是唐玄宗的亲生女儿,唐玄宗赐名“文成公主”,表示希望她能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公主出嫁时年仅十四岁,她随同大臣和一支庞大的随从团队,踏上了艰苦的长途旅程。他们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旅程,穿越了高山、大江和戈壁沙漠,最终抵达了吐蕃的首都拉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成公主的到来对于吐蕃来说意义重大。她带去了唐朝的文化、技术和宗教信仰,对吐蕃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主还修建了著名的建筑——罗布林卡,以展示唐朝的建筑风格,并传授了许多唐朝的文化和艺术技巧。她将佛经翻译成藏语,为吐蕃人民普及佛教教义,促进了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和传承。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成公主的进藏婚姻不仅加强了唐朝和吐蕃的外交关系,也促进了两国文化、经济和宗教的交流。她的贡献对于中藏两国的历史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藏友谊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相比汉文化来讲,对于佛教,我并不是太感兴趣,但是来西藏旅游,主要还是佛教文化,包括走到雪山湖泊和寺庙,到处都能看到转经筒、迎风飘舞的金幡和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们把愿望寄托于来世,祈祷死后尽享天堂美好,显然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作为唯物主义者可以不信但我还是尊重他们的信仰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纳木错湖是西藏的第二大湖泊,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是西藏的第二大湖泊,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海拔近五千米,储水量更是达到了七百多亿立方米,相当十个青海湖,依然是冰凉的湖水,显然是雪山融化的水在这里汇聚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去往纳木错湖的路上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们的车在翻越了一座五千米的高山后,有人内急就命司机停车,车刚停稳,大家一拥而下就地方便起来,大家正酣畅之际,几个手持藏刀的藏民已经来到了面前,操着生硬的汉话要求接受处罚,每人一百,大家面面相觑,苦笑着看着我这个领队,无奈之下,我忙着着赔礼道歉并央求从轻发落,最后以每人五十元的价钱“成交”。到了景区湖边好多牦牛供游客拍照,有人过去问问价钱却被藏民强求拍照,不就翻脸,这让大家一路议论纷纷,对西藏旅游环境秩序大打折扣,七八个人一泡尿花了三四百也成了我们一路笑料。</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林芝是大多人来西藏必去的地方,有西藏小江南之称,距离拉萨有四百公里,但是海拔高度低了六七百米,因为道路崎岖,我们的车子沿着一条狭长的河流一路向东南行驶了六个小时的样子,终于到达高原上难得一见的大片绿州,舒缓的呼吸一下子回到了内地的感觉。因为有在当地为官的老乡接待,让大家顿觉增加了许多安全感,并且品尝到了除熊掌之外的最美味的名吃,一路积累的食欲得到了补偿,酒足饭饱之后,都睡了一个好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雅鲁藏布大峡谷,由林芝径直向东南流出国境,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最长的河流,当车子行驶到离景区几公里的地方,波涛汹涌的咆哮声已经震耳欲聋,来到江边,远远望去,可能是因为落差大的缘故,愤怒的江水以排山倒海之势轰鸣而来,如同万马奔腾,卷起的浪花足有几层楼高,给人以无与伦比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天我们返回拉萨,还是走的来时的路,好像下午临近傍晚时分,天空突然下起了豆粒大小的冰雹,打的车窗噼里啪啦,路面变得湿滑,我不时提醒司机慢速行驶,以防不测,我问司机经常会遇到这种天气吗?他说也是第一次,让我感觉非常担心,还好没有发生什么意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